APP下载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2012-05-21徐海英沈春映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浙江慈溪315300

中国药房 2012年24期
关键词:司酮低剂量肌瘤

徐海英,沈春映(慈溪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浙江 慈溪 315300)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目前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施行手术或者拒绝施行手术者多见。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药物,目前临床上开始逐步用于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我院收集了2009年1月-2011年1月门诊要求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共120例,采用口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以观察其近、远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通过B超或CT确诊为子宫肌瘤,并且自愿要求保守治疗的患者,并排除患有心、肺、肝、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最终纳入120例,年龄27~70岁。子宫不大者9例(7.5%),子宫大者相当于孕周6~19周108例(90%),子宫很大者相当于孕周20周以上3例(2.5%)。将120例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60例。低剂量组年龄27~68岁,子宫大者52例;高剂量组年龄28~70岁,子宫大者56例。2组患者在子宫大小、年龄分布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低剂量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2.5mg·d-1;高剂量组口服米非司酮25.0mg·d-1。2组疗程均为6个月。用药剂量符合说明书要求。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检测2组的血常规,记录2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分别行B超检查,记录子宫肌瘤瘤体三维径线a、b、c,运用公式V=πabc/6计算瘤体体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肝、肾功能。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依据上述计算方法所得子宫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体积缩小≥20%;无效: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0%。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2 groups

由表1可见,治疗同期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时的有效率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瘤体体积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瘤体体积比较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瘤体体积比较(cm3,)Tab 2 Comparison of the volume of tumor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m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瘤体体积比较(cm3,)Tab 2 Comparison of the volume of tumors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cm3,)

组别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治疗6个月时62.36±18.6161.06±18.36例数/n 6060治疗前146.57±32.36152.23±29.78治疗3个月时89.06±19.3690.36±21.61

由表2可见,2组瘤体体积治疗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疗3个月后瘤体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治疗6个月时的瘤体体积显著小于治疗3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低剂量组治疗6个月后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尿素氮轻微升高1例,停药1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高剂量组治疗6个月后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3例,停药1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米非司酮低剂量12.5mg·d-1和高剂量25.0mg·d-1应用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江娜等[1]选取106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分别予米非司酮低剂量12.5mg·d-1和高剂量25.0mg·d-1,连续服用3个月。结果发现,2种剂量的米非司酮均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提升血红蛋白,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短疗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高剂量与低剂量比较并没有优势。为降低米非司酮不良反应发生率,节约医疗资源,临床可选取低剂量的给药方法。目前,米非司酮的应用疗程多采用连续应用3个月,但本研究结果表明,采取6个月的长疗程治疗方案,疗效明显增强,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因此,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建议临床采用低剂量长疗程方案。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其发病与雌激素、孕激素等女性激素相关。米非司酮为新型抗孕激素药物,最初应用于终止妊娠[2,3]。后来发现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疗效。霍艳等[4]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结果发现,治疗3个月时,35%(14/40)的患者出现抗糖皮质激素症状。黄晓军等[5]研究发现,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均高于肌层。米非司酮可抑制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水平,使子宫肌瘤的EGF表达下降、PR和ER减少,抑制孕激素对EGF的上调作用,从而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生长,导致子宫肌瘤缩小。金英等[6]的研究表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为通过降低子宫肌瘤组织中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减少微血管密度(MVD),从而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赵淑婷等[7]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发现,米非司酮能够近期缩小肌瘤的体积、减少肌瘤内血流信号、抑制月经量及提前患者的绝经时间等,但远期效果与期待疗法相近。并且,绝经后肌瘤萎缩随绝经时间加重,绝经时间越长,肌瘤萎缩越明显。由此可见,米非司酮之所以治疗子宫肌瘤得到良好疗效,是以围绝经期的生理特点和肌瘤发生的病因学为依据的。

有研究[8]表明,米非司酮有引起子宫内膜增生的副作用,本研究限于研究条件限制未进行活检。另外,米非司酮可抑制年轻患者的月经,其作用是可逆的,甚至少数出现闭经,停药后均可恢复正常月经,但停药后肌瘤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而临近绝经期的患者,可用药促其绝经以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口服方便、无创伤的优点,适合临床要求保守治疗者或无法行手术治疗者。长疗程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肯定,与剂量相关性不高,临床应用米非司酮建议采取低剂量长疗程方案。但由于本研究的条件限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尤其是长疗程治疗方案的应用,仍应加强对其安全性的监测。若患者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期间出现肌瘤体积增大明显或不良反应等,应及时停药,重新评估病情,及时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1]江 娜,朱雪琼,陈文兵.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 106例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4):5128.

[2]李树森.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0,21(40):3798.

[3]黄 鑫,李莹莹,纪 红,等.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11,22(48):4566.

[4]霍 艳,王惠兰,韩 敏.长疗程服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糖皮质激素的影响及缩瘤效果的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0):630.

[5]黄晓军,张晓薇,陈国勤.表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和米非司酮的干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129.

[6]金 英,刘淑红,王 晶.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中ER、PR、VEGF和MVD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8,48(38):85.

[7]赵淑婷,张 霞.围绝经期子宫肌瘤保守治疗的远期结局分析[J].广东医学,2007,28(7):1152.

[8]吕秀云,李赋亚,吕鑫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52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21):2407.

猜你喜欢

司酮低剂量肌瘤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