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健康的文化消费

2012-04-18叶飞霞

关键词:价值体系消费核心

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健康的文化消费

叶飞霞

(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健康文化消费的精神导向,而文化消费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文化消费存在网络化、分层化、盲从化和娱乐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健康文化消费显得尤为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优化文化供给结构,培养科学的文化消费观,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水平,营造良好文化消费环境等是实现健康文化消费的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消费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们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热切愿望。文化消费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目前,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还未得到充分释放,文化消费发展呈现网络化、分层化、盲从化以及娱乐化等态势,文化消费的数量和质量与国民的精神期待还存在较大差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健康的文化消费,对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意义重大。

一、文化消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1],其实质是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消费方式消耗社会或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的过程,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形式。文化消费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人们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新指标,更是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社会文化以及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文化消费不是简单的消费行为,而是特定的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的消费行为,更具有意识形态功能。文化消费的多寡与质量不仅受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闲暇时间以及文化市场发育程度等条件的制约,还与消费者的文化素养、消费心理以及审美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内在联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健康文化消费的精神导向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来源于价值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在当代中国,一切文化产品只有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灵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2]。文化消费,无论是实体性文化产品还是非物质性的文化服务,必须饱含人文精神、知识智慧、思想内涵或审美价值等,才有积极意义,才是健康的文化消费。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健康文化消费的精神导向,引导人们消费那些弘扬主旋律,教人向美、向善、崇德、崇智,激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激励作用、引导价值和审美功能的文化产品或服务。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过程,是人们获得美感和身心愉悦的过程,是人的素质潜移默化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消费,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文化消费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重要途径

文化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消费中的重要部分,成为实现价值认同的重要手段,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认购和消费,体现出对蕴涵其中的价值观念的认同。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蕴涵其中的价值观念、信息解读等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判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3]。人们在消费精神文化产品或者接受精神文化服务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其中蕴藏的意识形态观念的影响,对事物和现象的认知力、理解力、鉴赏力以及判断力等由此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文化是一种价值判断。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形成规范和标准,区分善恶美丑,区分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味,在感受到国家意识、民族情节、公民权力、道德法律力量时,核心价值观也逐渐在消费主体心中逐渐形成。虽然,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众文化的推广流行以及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使人们在文化消费需求、行为、结构、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缺位、错位和越位,但那些导向正确、内涵丰富、形式新颖、时代精神强烈、民族特点鲜明、艺术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的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仍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接受,进而推动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健康文化消费的现实需求

目前,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正在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文化消费环境大大改善,文化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文化消费支出比重日益增加,文化消费内容越来越丰富,文化消费领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为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多优惠或免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保障,显示了文化消费的美好前景。按照国际经验测算,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出现“井喷”[4]。在文化产业比较发达、文化消费结构比较合理的国家中,文化产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般占10%以上。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40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4382美元。按照上述标准推算,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但实际上当年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仅为1万亿元左右[5]。由此可见,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总量偏少,水平较低,市场潜力远未得到释放,发展空间很大,亟需加快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的发展呈现网络化、分层化、盲从化和娱乐化等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消费,但更多的是带来不利的影响,迫切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一)文化消费网络化提出的新课题

当前,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正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文化的新业态、新载体,带来文化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和文化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对文化消费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一方面,网上售票,提供演出信息和票务管理等,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外出观看演出、展览等方面的文化消费;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取文化信息或者完成文化消费行为。消费主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各种信息,可以欣赏好莱坞大片,可以选择网上书店购书,可以欣赏网络动漫音乐、玩网络游戏,还可以逛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等。网络满足了许多人的文化消费愿望,创新了文化消费形式,提供了便捷的消费渠道,有时还能使消费主体收获意想不到的市场回馈。

然而,在当代,使人类受益最大和受到挑战最大的都莫过于互联网,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同时又与现实世界交互影响而成为一种以虚拟形式表现的现实世界,具有随意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网络作为承载文化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使之保持崇高的精神价值和精神追求;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保证消费者能够得到健康的文化信息与产品;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众网络健康消费走向等等,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文化消费分层化体现的新要求

文化消费是分层次的,由于文化消费主体的价值观、审美观、兴趣爱好以及收入水平等不同,文化消费需求亦产生层次差异。

从纵向上看,文化消费内部结构分层化。文化消费主要分为3种类型,即基本型文化消费、发展型文化消费和享受型文化消费。当前人们的享受型文化消费超前发展,其他2种文化消费呈滞后状态。有些享受型文化消费水平超过社会实际消费水平,如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等,这些文化消费中的过分虚荣和浮华躁动倾向,如果不能有效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正确引导而任其蔓延,将对社会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从横向上看,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文化消费存在分层化。不仅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大众文化消费存在着数量、内容和需求上的较大差异,城乡之间居民文化消费差距也在拉大。现实中,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正在发展转变,文化消费方式已多元化,知识型、发展型、智能型消费趋势明显。城镇居民利用节假日、黄金周以及周末外出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了;用于子女教育的投入愈发增长了;用于购买文化用品的支出逐渐扩大了;参与文体活动、健身美容的人也日渐增多了。相比较而言,农村文化消费能力较弱,农村群众的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文化消费需求较低,农民的消费开支较多地用于交通、通讯和吃住等方面,日常文化消费主要是看电视、听广播、玩扑克、打麻将、读书报等,外出参观旅游的人很少。近年来,全国各地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可见,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只是文化消费观念较为滞后,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提高农民文化消费观念,增加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是文化消费分层现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健康文化消费提出的新要求。

(三)文化消费盲从化带来的新挑战

实践证明,大众文化消费具有自发性、随意性、从众性、时尚性等特征,受周围文化环境和消费氛围的影响很大。人们内心的文化需求和实际的文化消费有时是矛盾的、错位的。面对纷繁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人们有时不免眼花缭乱,难以取舍。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加之人们消费心理的不成熟,自身文化品位和审美需求不能及时调整,在媒体的各种宣传以及他人的消费导向影响下,人们会不自觉地被牵引,盲目地消费并不是自己需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

这种缺乏自主选择和个性意识的盲从消费,使人们成为生产者、经销商进行商业包装和炒作的对象,于是此类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批量生产和复制形式出现,精神的涵养以及艺术的独创性已不再是主要因素。如近些年来随着一些选秀节目收视率的猛增,其他广播电视也盲目跟风上此类节目,结果只看重“眼球经济”,忘记其本质上是精神产品,忽视“以文化人”和引导社会的责任。因此,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引导人们进行个性的、健康的文化消费,自觉抵制各种低俗、流俗与追风的文化消费,是需要认真应对的新挑战。

(四)文化消费娱乐化产生的新困境

文化消费作为人们根据自身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它表现为娱乐,而实质应该是人们通过文化消费,实现以文化人,达到精神境界、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然而,现实中文化消费的纯粹娱乐性、消遣性行为的存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消费不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一些消费者热衷于休闲性消费、娱乐性消费,甚至出现腐败性消费、黄色消费、暴力消费现象,而忽视智力型、发展型消费,直接影响文化消费质量的提高。有的消费者在网吧、迪厅或夜总会一掷千金,而购买书籍报刊则很少;有的习惯于炫耀摆阔性的消费,而不愿或没有能力欣赏高雅艺术作品;在农村,有的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求神问卜、修庙造坟,“白色消费”大行其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消费主体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心理,走出不健康的娱乐化消费困境;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推出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化产品,使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既愉悦身心,又得到精神涵养,也是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健康文化消费的路径选择

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属于意识形态内的精神消费。要纠正当前文化消费上的偏差,增加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必须采取的经济举措,但是从意识形态角度引导才是治本之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健康文化消费,才能使个人获得知识愉悦与精神满足,同时也为文化产业提供持续动力。

(一)优化文化供给结构

文化供给是文化消费的前提,优化文化供给结构是健康文化消费的保障。优化文化供给结构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社会承认、群众喜欢、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以及满足人们不同文化消费需求的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加大文化产业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科技服务等其他产业的融合,促进文化与旅游观光、体育健身、技术培训、艺术鉴赏等产业的互动,培育和发展健康的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促进多元化的知识智力发展型消费。

1.优化文化供给结构的基础是营造良好的需求环境。需求决定供给,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的社会属性的多样化,决定了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多层次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文化消费群体,有不同的文化需求。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们健康消费需求,为文化市场供给营造良好的环境。

2.优化文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是经营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者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是文化供给的来源,决定文化供给的品质。优化文化供给结构的形成,依赖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依赖于他们把这种价值观、道德感、责任心融入到创作和生产文化产品中去,并赋予文化产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二)培养科学的文化消费观

健康的文化消费的形成,基于科学的文化消费观的养成,这是人们实现健康文化消费的关键。科学的文化消费观的养成,既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1.需要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消费能力,特别是要有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而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媒体强化舆论导向功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高雅情趣、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消费理念。如“开卷有益”的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读书益智”的理念,“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等等[6]。克服、摈弃不健康、不文明的消费心理,坚决抵制“三俗”消费行为,从而促进健康消费。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们认识真正优秀的文化产品和优质的文化服务,提高人们对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辨别力、理解力、领悟力和接受力,避免盲从现象。引导人们认识到文化消费不仅是赏心悦目的过程,更是使其文化意义和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引导人们接受并消费那些具有正确的精神导向、先进的价值追求、科学的认知效能和积极的美学思维的文化精品,使之成为文化消费的内在动力和最终目的,引导人们在科学鉴别文化产品优劣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消费,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7]。

(三)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水平

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水平,是推动全民健康消费的重要环节。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注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做好载体创新,这是推动农民实现健康文化消费的重要条件。提高农村文化消费水平有以下现实路径。

1.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特色文化消费。文化资源蕴涵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文化资源的传承、开发和利用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努力挖掘地方民俗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乡土气息浓郁的载体,宣传积极、健康、向上、和谐的内容;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促进特色文化消费。

2.扩大农村文化服务消费,培育文化消费的新增长点。《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所以,要以文化激活旅游,把文化和旅游有机地融合起来,做好地方文化旅游品牌,促进农村旅游文化消费。

3.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农村实用性科技知识的消费。加大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激发农村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举办文化科技培训班、养殖种植培训班,或者借助通讯和网络等平台,将种植、养殖、气象、流通等实用性生产服务知识寓于丰富的文化形式之中,创造更多的文化服务与消费新载体,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文化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健康的文化市场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是构建和谐文化、倡导高尚道德、寓教于乐的精神家园,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8]。因此,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构建健康和谐的文化消费环境,这是人们实现健康文化消费的重要保障。

1.健全文化市场法规,加强法制化管理。依法保护文化知识产权,把好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关,从源头上控制文化产品的生产质量,形成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机制。

2.净化文化消费市场,规范文化消费市场主体行为。在文化传播中限制不合理性成分,坚决清除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加大对进口演出、音像、网络游戏等节目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内容审查,防止非法文化内容和不良文化思潮通过文化市场传播,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掌握网上思想文化主阵地。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传播,创作和生产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消费格调高尚、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1]杨晓光.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6(3):156-159.

[2]永春.文化“魂”与“体”辩证关系刍议[N].人民日报,2011-10-26(4).

[3]宋振文.文化消费与核心价值认同[J].中国市场,2011(14):149-151.

[4]贾玉娥.河北省文化消费增长加速的制约因素探析[J].经济论坛,2011(6):48-51.

[5]李效熙.科学把握和促进文化消费[N].人民日报,2012-01-05(7).

[6]关连珠.如何引导文化消费[J].求是,2011(9):49-50.

[7]邓新华,熊元义.文化消费需要科学引导[N].光明日报,2010-02-21(7).

[8]陈学璞.我们需要健康的文化市场[J].领导之友,2011(5):43-44.

(责任编辑:何晓丽)

Leading the healthy culture consump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YE Fei-xia
(College of Marxism,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spiritual guide of the healthy culture consumption.At the same time,the healthy culture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Nowadays,in the culture consumption in our country,there is a tendency towards the internetization,stratification,blindness and recreation.Therefore,it is essential to lead people's healthy culture consumption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we can optimize our structure of cultural supply,cultivate scientific consumption concepts of culture,increase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culture in rural areas and build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ulture consumption.In this way we obtain a path selection to realize the healthy culture consump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leading;culture consumption

G122

A

1671-6922(2012)04-0077-05

2012-05-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2 JD710095)。

叶飞霞(1956-),女,教授。研究方向: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消费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