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漳州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思考

2012-04-18杨国永

关键词:漳州现代农业农产品

林 琳,杨国永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基于SWOT分析的漳州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思考

林 琳1,杨国永2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福建农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总结漳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成效;运用SWOT方法分析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导向,提出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战略思路,即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拓展现代农业的多样功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市场流通业,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等。

现代农业;SWOT分析;漳州

现代农业是一种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发展形态,也是一种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相对而言的农业发展阶段[1]。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全面改革的必然要求。农业是漳州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漳州从政策、机制和投入保障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然而,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将对漳州农业现代化提出新的挑战,并影响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漳州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成效

(一)建立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漳州气候、区位和山海资源优势非常明显,适合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漳州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重点扶持水果、蔬菜、花卉、食用菌、茶叶、水产和畜牧等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主产业向优势区位集聚,基本建立了“一县一品”的农业产业体系。其中,漳州水仙花、云霄早熟枇杷、东山水产品、天宝香蕉、漳浦保鲜蔬菜、华安铁观音茶、平和琯溪蜜柚、南靖绿麻竹、诏安青梅等一批区域特色农业“名片”,在闽东南乃至全国均有较大影响。国际蘑菇学会主席格雷格·西蒙称赞漳州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和琯溪被誉为“世界柚乡”、“中国柚都”,蜜柚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首位;诏安县青梅年产值3亿多元,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梅加工和出口基地[2]。2010年,漳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50.1亿元,比2005年净增181.09 亿元,增长 67.32%;花卉产值、水果产量、食用菌产量、水产产量、蔬菜产量分别占到福建省的 58% 、45% 、29% 、25% 、16%[3]。

(二)打造安全优质农业品牌

近年来,漳州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打造,取得了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单列管理的设区市资格。(1)安全生产。目前,漳州已建立了一大批标准化、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其中,无公害农(水)产品认证基地3.33万 hm2,绿色食品基地2.67万 hm2;累计有11类219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39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双认证,总数分别占福建省的30%和40%[4]。(2)打造品牌。至2011年,漳州已获得涉农中国驰名商标12件,占福建省的近60%[4]。此外,还拥有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44件,获得漳州市知名商标中涉农类商标108件[4]。(3)办会办展。以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现代农业博览会和中国蘑菇节为代表,漳州积极打造我国南方最大的农业展会,扩大影响力,提高品牌知名度。此外,还结合各县市特色,分别举办了蜜柚节、青梅节、枇杷节、茶文化节、水产品节等各种特色农产品文化节活动,展示推介当地优势农产品,提高知名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以加工转化延伸农业产业链

漳州农产品资源丰富,这虽是优势,但农产品集中上市时,运销压力较大,滞销积压现象时有发生。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近年来,漳州着力发展食品工业,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1)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近3000家,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企业近60家[5]。(2)壮大食品工业。“十一五”期间漳州食品工业进入了快车道,成为漳州“工业立市”的一大支柱[5]。截至2010年,漳州食品工业产值占福建省的30%,规模以上企业达528家[5]。其中,果蔬罐头、速冻和保鲜蔬菜、水产品加工等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低温冷浸提速溶茶工艺、植物萃取技术等走在全球先进行列。(3)建成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2010年,漳州出口农产品达21亿美元,占福建省的60%左右,位列全国第七,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被称为“世界厨房”[5]。

(四)广泛开展对台农业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漳州与台湾的农业合作取得一定成效,建成了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累计引进台湾优良品种1700多个,合计推广面积达6.67万 hm2,种养技术约800项,加工设备5000套(台)[6]。其中,“十一五”期间,新批办涉台农业项目158个,合同金额达1.7亿美元,位列全国地级市之首[6]。

总体来看,漳州与台湾农业合作基本实现了“引进一家带动一片”,从而有力地推动漳州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如著名茶企业——天福集团落户漳州市漳浦县,有力地带动当地茶叶产业向现代、集约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促进种植、加工、贸易、文化旅游等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天福集团自身的事业也不断壮大,相继设立了上千家茶叶直销连锁店,并于2011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12亿元,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港上市的茶业企业[5]。此外,漳州又利用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海峡花卉集散中心等的建设,推动与台湾农业的深度合作,成为台湾农业投资的密集区和台湾农业外移基地,以及台湾科技引进的示范窗口。

二、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自然资源优势。漳州依山面海,山海资源丰富,全境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是个“天然大温室”。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龙江在漳州境内的流域面积达7586 km2[4]。由九龙江冲击形成的中下游平原面积达720 km2,是省内最大的平原,拥有耕地16.61万 hm2,山地82.53万 hm2,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4]。而且,其海岸线长达682 km,海域面积大于陆域面积,可利用水产养殖面积117.2 km2[4]。相比而言,漳州比地球上同一纬度的其他亚热带地区更具地理气候优势,自古就是一块“宝地”,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7]。

2.产业基础优势。漳州农业经济发达,现代农业特色鲜明。20世纪90年代,漳州市就被确定为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其现代农业、对台农业、农产品出口、绿色食品开发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其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比较高,“一县一品”格局凸显。漳州市因以出口为导向的农业而长期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被列为农业部绿色食品认定管理单列市。截至2010年,漳州全市绿色食品产地2.7万 hm2,年产值16亿元;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产地3.3万hm2[5]。其中,以水果、水产、蔬菜、花卉、茶叶、食用菌、畜牧、林竹等为主导的产业优势明显,形成了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产业群、密集产业带,具备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基础[5]。

3.对台区位优势。漳州与台湾的自然资源环境较为相近,适宜在台湾栽种的农作物也基本能适宜在漳州栽种。台湾在种植品种、技术和市场开拓方面有较强优势,而漳州的劳动力和土地则相对丰富,相互之间具有较好的产业合作基础。而且,漳州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与台湾社会、文化、习俗相近,人员往来频繁,信息沟通障碍较小,有利于台湾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传播推广。近年来,漳州就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台资食品加工技术、工艺,如流态单体速冻、膨化和低温真空脱水等,带动了统一、福贞、日茂等上下游关联技术企业落户漳州,产生了良好的技术产业聚集效应。

(二)劣势分析

1.农业产业结构劣势。目前,在漳州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中,传统农业的比重较大,特色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偏小。农业结构与食品加工原料基地配套不够紧密,大宗农产品水果,如荔枝、龙眼、香蕉、蜜柚以鲜销为主。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销联系不紧密,水产品加工原料不足。尤其是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现代化的大规模的物流产业支撑体系尚未建成,与农业现代化进程不相匹配。

2.农业基础设施劣势。目前,漳州的农田水源加固、渠系配套等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机耕道修建、防护林种植、农用机械补助等综合治理等有待加强,生产道路建设、小型水库维修、蓄水池等灌溉设备改善需要加快、加强。

3.农业竞争力劣势。漳州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3 hm2[4],农业宜种性广,农产品品种多,但单项产品的规模小。而且,目前漳州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企业科技含量不够高,自我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也需要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新品种研发技术发展滞后,尤其是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少污、无污技术体系没有重大突破;大宗农产品及加工品品牌的创建较少。与国内外其他农业发达地区相比,漳州农业总体竞争力存在劣势。

(三)机遇分析

1.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和落实。近年来,漳州不断加大力度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并在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机制创新和产业发展。2008年、2011年又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分别对《漳州市现代农业规划》进行重新修订,提出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思路,保障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2.市场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对作为食品源头的农产品质量的重视,客观上也为漳州的特色优质农业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

3.厦漳泉同城化启动。2012年,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正式启动,并将于2015年初步形成。在此过程中,区域功能分工将使漳州农业产业的独特优势更为凸显,进一步为厦漳泉大都市区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漳州农业也将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步伐将大大加快,将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大支持[8]。

4.对台合作明显深化。经过多年努力,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渐成常态,漳台合作明显深化。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福建漳州)花卉集散中心、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已设立,漳州台商投资区已报国务院审批。在此过程中,相当部分的台湾农民携带技术和资金到漳州发展高优农业,直接促进了漳州农业的发展。

(四)风险分析

1.农业发展要素资源流失。土地、劳动力是农业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9]。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耕地不断被占用,或建工厂,或开发地产。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此外,由于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放弃农业外出务工,使得老人和妇女逐渐成为农业劳动的主体。这样的要素资源流失显然对农业发展不利,也对农业安全构成威胁。

2.自然和市场风险将长期存在。相比其他产业,农业是弱质产业,至今还没能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自然风险,尤其是台风和冻害依然是漳州农业发展的主要风险。而农产品需求弹性,以及农产品贸易的特殊性,也使得市场波动风险随时可能冲击农业产业。

3.台湾高优农产品竞争。近年来,祖国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进口实行零关税政策,每年从台湾销往漳州、厦门乃至祖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农产品数量与日俱增,并以较高品质对漳州农产品产生较大的竞争压力。

4.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季节性强,原料和库存产品资金需求量大,因缺乏资本对接的有效手段而难以做大做强。此外,漳州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如交易、信息、会展、安全检测等)建设滞后,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由于政府在税收、土地、用电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改弱质产业的本质。

三、漳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1.现代种植业。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研发、引进和发展优良品种,采用合适的先进技术,重点发展高效粮食、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等优势农产品,扶持种子产业的发展。

2.现代畜牧业。充分发挥自然、地理和产业优势,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发挥现有优势,促进畜禽优良品种的保护、引进、繁育、开发和推广,重点发展瘦肉型猪、乳水牛、肉牛、肉鸭、肉鸡、商品鹅、肉鸽、蜂产品等畜牧产品。

3.现代水产业。重点发展海洋捕捞(尤其是远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种苗生产等现代水产业。有序发展升降式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和鱼虾贝藻生态互补的立体养殖,积极发展工厂化养殖业。

4.现代林业。进一步推进资源培育三大转变,即实现从传统造林向科学经营转变,从培育一般用材林向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用材林转变,从面积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点发展家具产业集群和花卉产业集群,以推动林业产业生产要素向漳州集聚,提升漳州林业产业发展竞争力。

(二)拓展现代农业的多样功能,发展休闲农业

借助漳州领先的农业地位、丰富的农业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特有的对台优势,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注重开发与保护并进。(1)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展示、生态农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渔业、滨海旅游、水上运动、生态文化旅游、森林人家等多形式的现代休闲观光农业;(2)依靠漳台生态农业合作的有效载体来培植观光休闲农业,做大休闲旅游产业,重点发展好台商喜好的休闲观光农业;(3)融合漳州现有的生态旅游基础、对台合作优势和特色人文景观,建设漳州观光休闲农业精品;(4)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建设东山海上游钓公园,漳州火山岛、古雷菜屿列岛和六鳌休闲渔业及沿海观赏鱼养殖基地等;(5)扶植农村民俗旅游的发展,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兴建一批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特色文化村;(6)发展森林旅游业,主要是建设森林公园、森林人家等;(7)与中小学生农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继续延伸农业产业链

农产品精深加工不仅是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手段。它既可以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又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农业增效。漳州农业优势明显,要做大农产品深加工和服务业,引导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为此,应努力做好以下方面:(1)提升食品加工业,打造“中国食品名城”。推进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挥水产品、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牧、林竹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建立10个食品加工示范区,培育产值上亿元的企业200家,5亿元以上的60家,10亿元以上的20家,50亿元以上的1-3家。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各种类型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通过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借助科技创新、营销模式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食品创新工业集群的发展。(2)支持出口导向型加工业,完善加工产业体系。进一步支持出口导向型的罐头食品加工、食用菌精深加工、水产品加工、粮食加工、饲料加工、饼干蜜饯加工、茶叶加工、竹木加工、肉制品加工等九大加工产业体系。(3)加强闽台合作,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台湾先进设备和加工技术,深化林产品加工,重点加强木竹制品、人造板、林产化工、树木生物活性物质、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及花卉加工业,培育家具产业集群,扩展人造板业、卷板业、锯材业、装饰建材业、家具五金等产业链延伸。

(四)发展农产品市场流通业

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营销工作,加快推进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1)着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继续提升农博会、花博会、中国蘑菇节的办会水平,并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销展示,促进漳州市农产品市场开拓;(2)积极推动“农超对接”,吸引沃尔玛、新华都等超市集团在漳州市建立更多的直接采购基地;(3)建设好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海峡(福建漳州)花卉集散中心、海峡两岸(国际)农产品物流城、海峡两岸(福建华安)茶叶交易中心、海峡两岸(南靖)食用菌园区等农产品流通中心;(4)通过构建现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提升农产品流通速度;(5)通过大力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等手段提高产品知名度,加快产品流通。

(五)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农业发展的带动力;进一步加强孵育和引进较大产业带动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平台建设,尽快制定和出台促进较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政策;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互动,加快实现技术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品种权的运用与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民的教育培训机制[10]。

充分利用漳州市农业品种改良、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潜力和台湾先进农业技术的开发优势,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工程、种子工程、绿色技术工程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重点开展良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生物农业、中药材产业、果蔬的品种改良等,加快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向传统农业渗透、应用和转化。

[1]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6.

[2]郭福泉.以工厂化生产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漳州市食用菌产业[J].海峡西岸新农村,2010(5):16-17.

[3]漳州市统计局.漳州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8-21.

[4]郭福泉.关于提升漳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研究[C]//2011年漳州农业农村调研文集.漳州:漳州市农业局,2011:4.

[5]郭福泉.漳州市食品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C]//2011年漳州农业农村调研文集.漳州:漳州市农业局,2011:23-24.

[6]朱江平,章海峡.漳州对台农业合作的先行者[J].农村工作通讯,2011(11):50-51.

[7]漳州市人民政府.走进漳州[EB/OL].(2007-11-09)[2012-06-05].http://www.zhangzhou.gov.cn/cms/html/zzszf/2007-11-09/386456.html.

[8]项开来.福建启动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EB/OL].(2011-07-30)[2012-04-28].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7/30/c_121747775.htm.

[9]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98.

[10]董峻,于文静.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位置[EB/OL].(2012-02-01)[2012-04-28].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2/01/c_111478030.htm.

(责任编辑:庄艺真)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Zhangzhou based on SWOT analysis

LIN Lin1,YANG Guo-yong2
(1.Colla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Zhangzhou are summarized.Meanwhile SWOT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in Zhangzhou,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nd superior industry and raising the level of modern agriculture as the goal,the particular strategic approaches for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Zhangzhou are proposed as follows.Agricultural structure should be improved to expand diverse features of moder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agricultural marketing should be developed to accelerate the appl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modern agriculture;SWOT analysis;Zhangzhou

F327

A

1671-6922(2012)04-0030-05

2012-03-05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B049);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1139S)。

林琳(197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漳州现代农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现代农业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