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学观念下的审美标准与批评方法
——读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①

2012-04-18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小说史夏志清写实主义

蔡 军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新文学观念下的审美标准与批评方法
——读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①

蔡 军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成功地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史书写方法,无论对其争议与褒扬有多少,辩争本身都不是最值得注目的地方。透过辩争,夏先生文学史书写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方法渐渐完整地展现出来,由此也可探知夏先生真实的文学观。

《中国现代小说史》;新传统;新批评;文学观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推崇文学本身的美学质素及修辞精髓的基础上,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1],体现出一个严谨的文学史家治学的宗旨与坚守原则的勇气。在具体的作家评判上,夏氏既开宗明义地讲出自己的文学趣味,没有高评长久以来被文学史家奉为经典的众多作家,如鲁迅、茅盾、冰心等;又坦诚地对其他左派小说家予以公正的评价,没有因政治立场的不同而抹煞他们的贡献,如张天翼、吴组缃等。但是诚然如一位学者所说,夏著有多少赞誉就有多少批评,这个论断是十分贴合实际的。面对批评与质疑,夏志清先生总是在坚持政治立场与批评原则的基础上予以辩驳,一再申言文学的观照不能为伪科学定论或革命时间所限定,这是我们乐意听到的,也是我们现今应该接受与遵循的审美与批评标准。

在阅读夏志清先生的著作时,笔者发现《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中译本序也被收录进其另一部著作《新文学的传统》中,由此可见此序对于夏先生阐释自己对中国新文学看法的重要性,所以本文将循着夏志清先生序言中的脉络,探寻其文学史书写背后所隐藏的审美标准、批评方法与文学观念,以此作为对夏著独特意义的理解。

一、审美标准——中国新文学传统

夏志清先生在序言中说到:“中国新旧文学读的愈多,我自己也愈向‘文学革命’以来的这个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认同。”[1]夏先生所说的这个传统不同于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学的那个旧传统,但在“文学革命”之前,这一“新传统”已然在中国文学中显露出端倪。自乐府诗至杜甫,再至明清文学家的创作与批评,这个“新传统”一直被培植着,至于现代,经受西方新思潮洗礼的作家、文学研究者更是自觉自发地通过创造“新文学”而建树中国文学的“新传统”。自“文学革命”以降,这一“新传统”不断被质疑与重构,但到了今天,“写实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精神作为“新传统”的核心与支柱是任谁也撼动不了的。但是,夏先生用以作为批评标准的“人道主义”与“写实主义”是否与现代文学的实际相吻合呢?首先要谈及“人道主义”。夏志清先生把“人道主义”作为中国文学新传统的一大要义,并以此作为批评现代文学的准绳,大体是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对俄国十九世纪后半期小说的代表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夏志清先生的赞誉尤甚,“托陀两翁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们对当时俄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危机都自有其见解,也借用了小说的形式说教无误。但同时也写出人间永恒的矛盾和冲突,超越了作者个人的见解和信仰,也可说超越了他们人道主义的精神”。[2]由此可知,夏先生先入为主地把“人道主义”放入中国现代文学,而后“觉得‘同情’、‘讽刺’兼重的中国现代小说不够伟大,它处理人世道德问题比较粗鲁,也状不出多少人的精神面貌来”[1]。如夏先生在评论茅盾的《春蚕》时认为“它披露在帝国主义的侵凌及旧式社会的剥削下农村经济崩溃的面貌”这个“标准的解释”是“共产党对当时中国形势的注释,但小说却违背了茅盾的愿意,反变而为人性尊严的赞美诗了”[1]。夏先生在小说中看到了老通宝养蚕时虔诚、勤奋、坚毅的精神,他认为作者茅盾是“几乎不自觉地歌颂劳动分子的尊严”。夏先生从人性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从老通宝宗教仪式般的养蚕过程中看到“中国农民固有的美德”,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一个新视点。

其次是“写实主义”。“写实”是指尽可能真实地描绘表现对象,本是绘画与美术上的一个概念,而冠以主义之后,就成为某种创作方法或者艺术主张。但中国文学自“文学革命”始,对写实主义就存在理解上的偏颇,更多的是把它划入现实主义的范畴,而仅仅看重了其写实的表层功能,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写实主义的美学内涵。而夏志清先生所一再申言的“写实主义”则更接近现实主义的核心内涵,在文学史的书写上是一种主要从审美和艺术的角度出发的评判标准,这也很自然地会对影响文学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例如夏志清先生在对左翼作家蒋光慈、丁玲进行批评时就把他们的作品称之为“共产主义写实主义”或“新写实主义”,是“宣传上的滥调”。尤其对丁玲的《水》,夏先生是付之以“讥笑”的,“《水》是一篇极端紊乱的故事,手法笨拙不堪”。这一辛辣的批评是符合艺术审美标准的,也委实切中了左翼文学的某些弊病——仅仅是政治的传声筒,而忽视了文学中重大的人性意义。

夏先生用以作为评判“优美作品”标准的“人道主义”与“写实主义”委实符合审美的批评范式,也有助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在一种新的度量中发觉自身的局限与不足,取得进步与发展,更好的面向多元的世界文学。

二、批评方法与文学观念

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之所以在众多学者眼中是离经叛道的,与其不同于国内文学史写作的新批评方法和文学观念是离不开关系的。王德威在《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小说史》受到四五十年代欧美两大批评重镇——李维斯的理论及新批评学派——的影响,已是老生常谈的事实”。夏志清在《小说史》初版序言中也说道:“本书当然无意成为政治、经济、社会学研究的附庸。文学史家的首要任务是发掘、品评杰作。如果他仅视文学为一个时代文化、政治的反映,他其实已放弃了对文学及其他领域的学者的义务”。这就可以看作是夏先生“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宗旨的理论基础。新批评的产生在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革命性的积极意义,使研究者开始关注文学的审美性,关注文本的形式研究。但把这一西方理论印证到非西方文本的中国现代文学时,夏先生的有些批评并不十分妥当。夏先生自己也说:“但现在想想,拿富有宗教意义的西方名著尺度来衡量现代中国文学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必要的”。[1]但夏先生的这种西式批评却避免了传统的“反映论”、“印象论”的局限,给批评实践增添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夏先生的批评方法就可以概括为:将西方批评理论中国化,融入心理学、现象学、社会学的近乎纯文学性的批评。并且我也认为,夏先生信手拈来的西式批评方法正体现着他对于文学的观念——以文学性为核心准绳,抗衡和消解左翼文学与政治功利的纯文学观念。在有名的《现代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一文中,夏先生写道:“现代的中国作家,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康德拉、托尔斯泰和托马斯曼一样,热切地去探索现代文明的病源,但他们非常关怀中国的问题,无情地刻画国内的黑暗和腐败。”由此可看出夏先生对于文学的观念是比较博大的,强调普遍性及真理价值,他没有局限于中国文学这一领域的单独研究,而是把注视的眼光投向国际视野,由此观察到中国现代作家在创作上的不足和局限。那就是——正因现代中国作家对家国命运如此关切,他们反而不能、或不愿,深思中国人的命运与现代世界中“人”的命运间,道德与政治的关联性。例如对茅盾的代表作《子夜》进行评论时,夏先生就认为它是一个失败之作,“茅盾的野心——要给中国社会来一个全盘的检讨……可是由于《子夜》偏重自然主义的法则,所以我们很不容易看到茅盾作为一个热诚的艺术家的真面目。他在这本书的表现,仅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给上海画张社会百态图而已。”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夏先生正是用自己纯文学的观念来评价《子夜》,认为其是在政治功利诱导下形成的失败小说,更没有探讨中国人与整个世界之间的命运联系,仅仅是把共产主义的正统批评方法因利乘便地借用过来,代替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

夏志清先生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批评暗含了一套文学的社会学,“企图自文本内的小宇宙与文本外的大世界间,建立一种既相似又相异的吊诡秩序”。[1]虽然在批评方法与适用文本的问题上,夏先生有失偏颇,但我们却不能抹煞他引入新批评方法的开山之功与为母国文化增加世界向度的良苦用心。

夏志清先生成功的以审美启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建构,其近乎纯文学批评的方法又有着注重人道关怀、主张写实主义、强调以个体的“人性”与“道德”为视角等的复杂内涵。虽然这种以西方新批评理论为核心的评判标准仍旧难以摆脱夏先生自身意识形态的束缚,但我们不能把文学批评的偏见简单地归因到政治立场的偏差,由此来批评夏氏政治立场及其导致的“偏见”,更何况这样的批评也大有简单粗暴之嫌,因此我们更愿意这样理解——这种意识形态的牵制只能说是与作者写作理想的一种无法消除的背离,而非作者故意放大自己的政治意识形态。[3]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使得众多学者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现象,无论是对优点的赞誉还是对不足的批评都繁荣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事业,无疑也推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发展。

[1]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夏志清.新文学的传统[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

[3]王海玲.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J].三江学院学报,2008,(3).

The Concept of Literature in the New Tradition and New Criticism——ReadA Hie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CAIJun
(Literature Department,Anhui University,Heifei 230039,China)

Mr.Xia’sA Hie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giv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 new way of literary history writing successfully,regardless how controversy and praise it have,debate is not the most noteworthy.Through the defense contention,aesthetic standards and criticism in Mr.Xia’literary history writing gradually demonstrated,this can also be discovery Mr.Xia’s true view of literary.

A Hie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new tradition;new criticism;Literature view

I206.6

A

1007-9882(2012)04-0090-02

2012-05-25

蔡军(1987-),男,安徽蒙城人,安徽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责任编辑:黄儒敏]

猜你喜欢

小说史夏志清写实主义
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日本写实主义的旗手圆山应举
《拉奥孔》中“诗画异质”论折射的西方写实主义传统
邯郸淳《笑林》与“笑林体”文体独立的示范意义
当代美国小说中的现实观
喜 欢
浅议《中国小说史略》之“略”
Ireland and Joyce’s Novelette
月光里,三十年的鱼雁
夏志清的学术贡献及其遗产
杨飞云与古典写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