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嵌入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创业过程的影响研究

2012-04-18贺海涛张祥云李永周

区域经济评论 2012年7期
关键词:知识型创业者意愿

□贺海涛 张祥云 李永周

(1、2、3.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 430081)

一、引言

在科技和知识驱动经济发展的后危机时代,企业员工离职创业的现象屡见不鲜。由员工离职引发的高科技企业间的竞争成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特点,科技人员的流动孕育了高科技产业集聚区的特有文化[1]。科技企业创业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的跨越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推进企业家精神和促进技术创新有显著效果。《全球创业观察GEM2011报告》调查分析指出,中国的早期创业活动指数(TEA)较高,全民创业活跃程度不断提高,整体创业意愿在成员国中处于较高水平,报告也显示创业者多数从业于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行业,他们大多数经验丰富、技术娴熟,掌握卓越的管理技能和稀缺的资源。然而新创企业存活率低下的事实不得不使研究者目光聚焦于员工离职创业行为和过程。本研究拟在阐述工作嵌入、离职创业等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之前工作经验、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嵌入性”会对员工离职后的创业过程产生影响,提出基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嵌入性的理论框架,并详细分析其影响机理。

二、工作嵌入与知识型员工离职创业的理论基础

1.知识型员工及其行为特征

德鲁克(Drucker)最早将知识型员工界定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员工[2]。知识型员工是高价值隐性知识的载体,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他们多数在高新技术行业工作,通过自身的创意和研发活动给产品带来高附加价值,同时为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资本增值作出贡献。

知识型员工在人格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追求及工作方式等行为特征方面表现异于一般员工。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知识型员工大都属于高学历人才,受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并在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专业技能和隐性知识,胜任素质不断提升。(2)工作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一方面知识型员工倾向于自我管理和引导,独立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另一方面他们习惯运用自己的知识禀赋和创造性思维投入全新的探索性工作,以此形成技术创新成果。(3)工作过程难以监控,成果难以测量。知识型员工从事的是知识创造和技术研发等脑力劳动,其过程表现出无程序性和主观支配性,严密监控会适得其反;工作成果往往以新技术发明和管理思新等形式呈现,很难用经济标准度量[3]。(4)高成就动机和需要。知识型员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高成就感,注重实现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较高层次需求,期待工作成果获得认可和尊重。(5)较高的流动性。知识型员工是异质性人力资本,是稀缺性资源,流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职业忠诚度,而对企业的忠诚度并不高,因此很多知识型员工随着技能和知识的累积,容易形成离职意愿,寻求新的职业机会。这种现象在高科技企业中尤为常见,尽管有的员工在数家企业间跳槽或选择自行创业,但他们仍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4]。基于以上行为与需求特征,知识型员工是离职创业人群中最为活跃的部分,选其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

2.工作嵌入的内涵

嵌入性(embeddedness)最早出现在社会学领域,Polanyi将其解释为经济行为纠缠于经济和非经济制度。Granovetter更加系统地提出,人类行为嵌入社会关系中,经济行为受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Mitchell教授结合场理论和心理学的嵌入图形理论提出了工作嵌入构念,认为个体与工作内、外环境存在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就像一张网络,使个体以不同的方式“陷入”其中[5]。从某种意义上,工作嵌入代表约束个体离职的各种因素所形成的合力,这些强制约性的嵌入因素涉及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各方面。工作嵌入以更为广泛的视角来考量影响员工离职意愿的潜在因素,试图回答在工作满意度低下或者出现可选择的就业机会时,员工为何继续留在目前的职位。工作嵌入构念可以界定为:个体与工作或工作外的情境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被嵌入到由这些联系组成的网络中,并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过程[6]。

从离职与创业角度理解构念,工作嵌入的三个维度可描述为:(1)联系。个体与他人或团队、组织形成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个体与组织其他成员联系越多,社会网络就越复杂,对离职过程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就越大。那些有良好人际关系网络的员工,在没有受到强烈“震撼”冲击的情况下,倾向于留在目前的企业。一旦员工选择自行创业,在工作经历中建立的社会网络和工作经验对其创业过程提供很大的益处,其影响贯穿于离职决策、创业意愿的形成和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开发等阶段。(2)匹配。个体感知与其工作及所在组织和社区的相容性或者舒适程度。大量研究证实:个体—组织匹配度和工作态度、离职和流动倾向、工作绩效有很强的相关性。离职前匹配度较高的员工,他们在企业中获取文化理念、管理经验和技能知识的过程就越顺畅,这部分技能知识可能直接转移在离职创业过程中。(3)牺牲。个体离开组织感知到的物质和社会心理上的预期利益的丧失。选择离职创业存在机会成本,个体往往要对该行为的利害得失进行权衡,选择创业意味着要牺牲目前的优越环境、福利待遇和晋升机遇。个体离职创业是以其工作经历中积淀的有形和无形资本为前提,工作嵌入及其维度形象地描述了个体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资本的在原有情境中的“根植性”,这种“根植性”是影响离职和创业过程的根源。

3.知识型员工离职创业及概念模型的构建

由于个性需求与行为的特殊性,如果知识型员工在组织中无法获取高成就感或成长机会等,较易产生离职倾向。知识型员工离职可归结为两种类型:被动离职和主动离职。主动离职指员工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愿离开组织。很多情况下,员工并未对工作的现状表示不满,员工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较高,企业提供了优越的薪酬和晋升机会,此时,员工离职倾向形成更多的是因为另谋高就(更好的替代工作机会)或者自主创业(创业机会诱引);被动离职是指员工在企业的要求下,迫于某些主客观因素不得不离开组织。员工被动离职往往出于无奈,由于员工与组织期望匹配度不高,自身的胜任素质和技能无法施展,在组织中难以获得社会支持,他们在工作中常常表现出情绪消极并且工作投入度低下。不论主动离职还是被动离职,影响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因素来自各个方面,如宏观层面的工资水平、组织环境,工作相关层面的个体—组织匹配程度、工作内容,个人层面的心理契约、组织承诺等[7]。随着对离职因素探究不断深入,学者发现多数知识型员工离职行为是创业意愿促成的;此外,在创业人群中,知识型员工选择自主创业的可能性比普通员工高得多。

知识型员工离职创业过程大致可划分为离职创业意愿形成、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资源整合、新创企业成长。需要指出的是创业意愿的形成与创业机会识别有时候很难划清界限,离职和创业阶段边界模糊,但本文从创业逻辑进程的角度将其划分为离职与创业准备阶段和创业阶段,以便于阐释工作嵌入对整个离职创业过程的影响。根据嵌入性观点,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及社会结构会对经济行为活动(包含创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工作嵌入是对个体与所在组织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更为贴切的表征,个体的工作嵌入程度不仅与离职决策形成紧密关联,而且对离职创业过程产生影响。个体通过职业经历积聚的社会资本、先验知识、管理经验等对创业过程有裨益。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工作嵌入对离职创业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如图1)。

图1 工作嵌入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创业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

三、工作嵌入对离职创业过程的影响分析

1.工作嵌入与离职创业意愿形成

创业意愿是决定是否进行创业行为的最好预测指标,即只有具有相当创业意愿的潜在创业者才真正有可能从事创业活动[8]。离职创业意愿的形成必然会受到知识型员工所“嵌入”的工作经历的影响。工作嵌入描述员工对组织的依附状态,涵括了组织的工作和非工作因素对员工离职的影响因素。工作嵌入与员工离职意愿、自动离职行为负相关,即工作嵌入程度越深,员工的离职意愿越低,离职创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少。员工的离职决策制定和创业意愿形成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具体来说,某些知识型员工的离职决策的制定是受其创业意愿形成的影响;也有员工是因为对目前的工作产生倦怠或不满而选择离职,同时又没有寻找好合适的替代工作,其离职决策很可能促使其创业意愿的形成。

离职创业意愿形成概括为两方面的原因:(1)员工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拉动因素,即员工对目前工作的不满很可能导致离职并产生创业动机。(2)创业机会识别的推动因素,即员工并未对目前的工作产生不满,而是受创业机会的影响,理性分析后选择离职。从工作嵌入的维度“牺牲”来分析,创业者工作内嵌入的牺牲代表了因离职而造成的可以感知的物质成本以及精神收益的丧失。知识型员工的离职成本包括离开熟悉的工作环境、失去潜在的晋升机会和稳定的工作等。离职创业的“牺牲”越大,对创业意愿形成的影响就越显著,较高的转换成本,家庭财务不稳定的风险,以及缺乏创业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可能对创业意愿产生多重负面效应。

2.工作嵌入与创业机会的识别

创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要素。对创业过程来说,真正的创业过程开始于创业机会的发现。创业机会识别指如何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有潜在价值的创业机会,进而开发并最终转化为新创企业[9]。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意愿形成联系紧密,创业机会感知能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创业意愿的形成有助于识别更加合适的机会。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机会搜寻,创业者从工作所在行业中寻找可行的商业创意。(2)机会识别,根据创业者自身的能力和经验,从创意中筛选合适的机会。(3)机会评估,在对创业者自身素质和可支配资源进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创业机会的可行性。

创业机会的挖掘是基于创业者的先验知识和认知能力的获取、转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其一,创业人员会选择关注那些与自己拥有的信息和知识关联的机会,其自我效能、工作经历影响机会的识别过程。其二,创业者嵌入的社会网络对机会识别作用明显,如Hills(1997)等发现,50%的离职创业者通过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挖掘创业机会[10]。社会网络中各个结点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网络支持,提供创业相关的决策信息和知识。创业者“嵌入”社会网络程度越深,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就越多,对创业机会的挖掘、识别、评估的影响越大。创业者通过工作中建立的社会网络寻获有关行业发展现状、关键技术与核心知识,凭借过往的工作经历对创业机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评估创业行为的潜在价值。个体社会资本存量及其多样性直接影响创业风险评估和抗拒,社会资本存量越丰富,异质性程度越高,抵御创业风险时获得网络支持越多,创业成功几率就越高。就科技创业而言,许多创业所需的市场前景和产品研发等关键知识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通过第三方机构获取的信息十分有限,创业者嵌入的社会网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3.工作嵌入与创业资源的整合

“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Timmons)指出创业资源的获取与整合是创业过程的关键环节,一切创业行为都是以创业资源为前提的。创业资源对于创业的重要意义不仅局限在单纯的量的积累上,创业过程实质上是各类创业资源重新整合,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11]。知识型员工的创业资源是新创企业生存及成长过程中必需的各种价值要素,主要包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部分,当然还涉及到创业所需的政策、信息资源等。这些初始资源一方面依靠创业者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另一方面是从工作经历构筑的独特情境中得到支持。离职创业者的各种资源的大部分是通过从“嵌入”的工作经历中获取。首先,新创企业经济资本部分来自创业者自身工作的积累,绝大部分来自于外部融资。社会关系网络是创业者募集创业资金和企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创业者拓展新创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依赖于“嵌入”的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的内容直接决定了将会向谁寻求融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的复杂性决定其获取经济支持的多样性。其次,创业初期的人力资本与创业者的工作嵌入性是分不开的。知识型员工离职创业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就是拥有了异质性人力资本,能够在短期组建创业团队,他们通过之前的职业经历和背景积聚行业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术,并将其成功转移或扩散到新创企业中。此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嵌入程度比普通员工更深,能够获得更多的人际信任,借此从企业外部获得广泛的技术支持。最后,创业所需的社会资本存量与工作嵌入程度密切相关。整个创业过程的维系离不开社会资本的支持,而社会资本往往是在工作嵌入的过程中累积。工作嵌入描述个体存在于社会当中,是社会网络的结点,和社会网的其他结点紧密联系,其核心维度“联结”就是对个体拥有的社会资本的表征。知识型员工的社会资本随着个体工作年龄延长而积累的,外化为过往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关系,这些关系交织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

4.工作嵌入与新创企业的成长

大量创业实践表明,初创企业受制于自身规模、资金和经营等的局限性,其存活率十分低下。创业者的经营管理素质、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否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战略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和对人才的吸引力等是提升新创企业成活率的关键所在。创业者在工作嵌入过程中培养的“企业家行为”和特质,在离职创业后转化为企业家资源禀赋;很多创业者在工作经历中培养的管理技能和协调资源以及处理事务的能力,最终衍生为创业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优势,显著改善创业初期的企业绩效。初创企业的成长依赖于发现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以及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必须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市场导向战略的制定需要搜集很多有关市场发展动态和客户偏好的信息,它们往往是依靠创业者在该行业长期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判断或通过拥有的社会关系获取。

创业者通过工作嵌入构筑的社会网络对维持新创企业的成长具有推动作用。一方面,创业者可以利用社会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和社会支持,辅助与选择市场和产品开发有关的决策;另一方面,新创企业发展需要的持续性财务资源支持和外部的技术援助也离不开个体嵌入的社会网络。新创企业的绩效推动依托高素质的人才,创业者离职前表现的领袖魅力有助创业过程中的人才吸引与保持,众多能力突出的追随者会选择加入创业的行列。此外,由于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的因素,新创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注定伴随较高的风险,创业者嵌入的职业经历和社会资本能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四、结语

创业者工作经历和社会资本的“嵌入性”对离职创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工作嵌入更好地揭示这种推动作用的本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工作嵌入对离职创业促进作用的“悖论”,如在个体与组织匹配情况下,积累的工作经验具有单一性,会对创业过程带来障碍[12];还有少数企业通过改变雇佣行为,限制员工离职后从事与之前行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个体过往的工作经历等也会对创业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知识型员工在选择离职创业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和优势,同样要注意由于工作经历的“嵌入性”等带来的局限,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作出创业决策。

[1]陈柳,刘志彪.国外科技型员工创业行为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6):19─25.

[2]弗朗西斯·赫瑞比.管理知识员工[M].郑晓明,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15.

[3]廖建桥,文鹏.知识员工定义、特征及分类研究述评[J].管理学报,2009,(2):277─283.

[4]蒋春燕,赵曙明.知识型员工流动的特点、原因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1,(2):85─89.

[5]Mitchell, T.R, Holtom B.C., Lee, T.W.et al.Why People Stay:Using Job Embeddedness to Predict Voluntary Turnover [J].AcademyofManagement Journal,200l,44:ll02─ll2l.

[6]Mitchell, T.R., Holtom, B.C.and Lee, T.W..How to Keep Your Best Employees:Developing an Effective Retention Policy[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l,l5(4):96─l09.

[7]甄新洪.知识型员工离职因素分析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1,(20):145─148.

[8]刘万利,等.创业机会真能促进创业意愿产生吗——基于创业自我效能与感知风险的混合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5):83─90.

[9]林嵩,姜彦福,张帏.创业机会识别:概念、过程、影响因素和分析架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6):128─132.

[10]Hills,Lumpkin & Singh. Opportunity Recognition:Perceptions and Behaviors of Entrepreneurs[M].Frontiersof EntrepreneurshipResearch, Wellesley.MA:Babson College,1997.

[11]林嵩.创业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创业过程的一个解读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7,(6):166─169.

[12]买忆媛,辜雪娜.工作经验一定有助于创业过程吗:基于工作内嵌入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1,(2):145─149.

猜你喜欢

知识型创业者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策略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互联网创业者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