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分析评价及对策思考

2012-04-17朱晓杰

区域经济评论 2012年2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比重河南

□朱晓杰

(郑州航院信息统计职业学院,郑州 450002)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日益成为国内外产业经济学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但是近年来,河南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连续多年处于全国末位,2010年第三产业比重仅为2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9个百分点,还不及北京的1/2。引发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评价河南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非常现实而急切地摆在河南经济研究者的面前。本文力求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对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期为加快河南第三产业发展起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第三产业比重高低不能准确反映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第三产业比重的高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指标之一。但由于第三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阶段性特征,在一定的发展时期我们还不能单独地以第三产业比重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2]。从全国情况来看,以西藏、贵州等西部省份为例,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明显低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但它们的第三产业比重却远高于这些省。2009年,西藏第三产业比重54.6%,居全国第3位;贵州为48.2%,居全国第4位。分别高出广东8.9和2.5个百分点,分别比浙江省高出11.5和5.1个百分点,分别比江苏省高出15和8.6个百分点。与河南相类似的是经济总量居全国第6位的河北省,第三产业总量居全国第7位,比重在全国却仅排在第28位。因此我们认为,第三产业比重高低不能准确地反映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通过上述实证,结果显示,单纯以某一时点第三产业比重的高低来衡量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够科学严谨,更不可能准确反映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静态与动态水平。因此,对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应运用多维统计分析方法,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将动态与静态结合起来加以研究。

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对国内外众多既有研究成果梳理比较,并充分汲取各类研究合理成份,更加注重指标上具有可比性、资料来源易于收集、测算时能够量化等原则,建立了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反映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静态水平的指标,第三产业总规模、第三产业人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合成),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反映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动态水平的指标:第三产业增长速度(2001─2010年)。反映地区第三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指标: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3]。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们界定河南现代服务业包括以下六个行业类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三、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综合评价法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分别计算出每个指标各地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的指数,并加权平均计算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总指数。在赋予权重时,我们认为,第三产业生产密度、年均增速、人均劳动生产率、现代服务业比重等4项指标更能代表第三产业发展的效率、活力与高级化程度,赋予0.2的权数。由于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与人均劳动生产率产生线性重叠,对它们分别赋予0.1的权数。由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存在此降彼长的关系,并不完全由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所影响,我们赋予其0.1的权数。整体上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在全国居领先水平的地区依次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内蒙古等省份。中部地区中,湖南、湖北两省排位靠前,分别列全国第14、15位;山西列第19位,河南列第21位,安徽列第24位,江西则列第28位。从分项指标河南表现情况看,河南第三产业生产密度在全国排位较为靠前,居全国第8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指标靠后,居全国31个省市区的末端位置。其余指标在全国的位置虽然不尽一致,但相距不多。

与中部六省相比,2010年,河南第三产业生产密度达1385万元/平方公里,领先于其他各省,在中部地区列第1位。2009年,河南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678.9元,列湖北、湖南、山西之后,江西、安徽之前,居第4位。2000-2009年,河南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列湖北、湖南之后,居第3位。2009年,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37780元,列山西、湖北、湖南之后,居第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均居中部六省之末。

我们将六个指标数据,作为进行因子分析的初始变量。设X1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X2第三产业年均增速;X3第三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X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X5第三产业高级化程度;X6第三产业生产密度。

(1)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变量相关分析及KMO检验,认为适合对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2)对31个地区的6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3个主因子,它们对初始变量的解释程度(共同度)均在0.885以上。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二)因子分析法

表1 特征根及其贡献率表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梯次分布格局:东部地区

我们选取的3个公共因子,取得了对原有指标92.897%的解释。将公共因子表示为:因子F1:0.773X1+0.930X3+0.872X6;因 子 F2:0.609X1+0.871X4+0.921X5;因子F3:0.980X2;其中 X1、X2、X3、X4、X5、X6分别为由上到下的六个指标。F1包含的指标有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第三产业人均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密度,主要是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平均量指标,可以概括为第三产业发展均量因子。F2包含的指标有第三产业人均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高级化程度,主要是说明第三产业发展结构的指标,称为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结构因子。F3包含了第三产业年均增速,是说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指标,可以认为是反映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因子[4]。

最后计算因子得分。计算各地区的3个因子F1、F2、F3的得分,并以3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0.62677、0.18289、0.11930作为各因子的权数,得到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情况如表2: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内蒙古等省份;处于中等水平的主要包括东部2省即福建与河北,东北3省即辽宁、吉林与黑龙江。中部4省即河南、湖北、湖南、山西,西部4省即新疆、宁夏、海南、陕西等;处于落后水平的地区包括西藏、青海、贵州、四川、云南、甘肃、广西、重庆等西部省份和中部的江西、安徽等地区。这些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并不低,但是其人均劳动生产率和三产密度等人均量指标则相对较低。

两种评价体系总体评价结果标明了河南第三产业发展在全国的相对水平,我们认为结论是令人信服的。首先是两种结果基本一致。综合评价法将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定位在21位,因子分析法将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定位于全国第三产业五级发展层次的第4级,两者具有较高的对应关系。其次,从河南情况看,评价结果与标志河南发展水平的多个人均指标相对应。2010年,河南人均GDP

表2 地区因子分析综合得分表

(3)聚类分析。根据因子得分情况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可以将31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为5类。分类结果如下(见表3):在全国列第19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居全国2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全国第17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列全国第22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

表3 聚类分析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层次划分基本符合我国现阶段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低的现状,高水平地区除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经济发达城市外,还包括国第17位,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居全国第22位,这些指标河南在全国的排位均与我们两种方法对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相一致,体现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基本一致的经济发展规律。

综上,计量评价结果使我们大致明晰了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但河南第三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落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与河南工业化尚处在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需求能力弱等因素相关,也是体制性、政策性、阶段性因素对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服务业发展,为河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考

(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强各城市间分工合作,推进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不断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支持中心城市优化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周边县城和功能区为组团的空间格局。

(二)深化企业主辅分离,提高企业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

应将加快企业主辅分离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因地制宜、政企联动、各方协作、注重实效”原则,积极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工作[5]。一是分离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二是分离发展创意设计、科技研发服务。三是分离发展专业化配套服务。四是分离发展其他服务。

(三)推进服务业集约发展

依托现有大中城市,规划建设一批为生产服务的中央商务区、科技产业园、创意产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现代产品交易市场等多种形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强化服务品牌建设。依托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或企业集团[6]。积极开展服务外包。抢抓世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不断拓展外包业务范围。

(四)加强评价考核工作

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实行分类评价考核。

[1]黄京鸿,葛永军.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1,(1):43─46.

[2]付俊文,赵红.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现代财经,2005,(3):66─70.

[3]彭志龙.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是否应该逐年上升[J].统计研究,2009,(12):16─18.

[4]严先溥.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缓慢的几大因素[J].经济研究参考,2005,(15):17.

[5]黄繁华,戴枫.南京加快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对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3,(2):12─15.

[6]高峰.天津市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4):35─37.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比重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