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霄县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2-04-13吴锦城石美莹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圣王云霄旅游

吴锦城 , 石美莹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形成一方文化。地方文化是一方居民为适应自然环境、满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它包括社会风气、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等多种因素,是某一地方历史发展的文明载体,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1]。云霄县地处海峡西岸,福建南部,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漳州市的发祥地,有“开漳圣地“之美誉,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挖掘、整合云霄县特色的开漳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云霄县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也是打造闽南文化旅游品牌的有机组成部分。

1 云霄县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1.1 开漳文化圣地

云霄县自古以来就是盛名远扬的“开漳圣地”,至今还保存着大量的开漳史迹,如将军山、威惠庙、下营将军庙、陈元光磨剑之石、火田军陂、陈政故居遗址、将军峒与甘露泉、魏妈神道碑与纪念堂、陈元光原葬墓遗址、庐仔坑开漳圣王庙、碧云峰戴郡马亭、古楼驿遗址、云霄燕翼宫、高溪庙、云霄华庙等。据载,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戎卫左郎将归德将军陈政奉旨率兵入闽平“獠乱”,后其子陈元光袭职,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在西林村(现云霄县火田镇西林村)设立漳州府治,开创了漳州1 300多年的基业。后人为纪念他们父子二人的功德,尊奉陈元光为“开漳圣王”,闽南民间称陈政为“王爹”,陈政、陈元光父子的丰功伟绩广为民众传颂,远播海内外,每年从海内外各地前来云霄寻根祭祖、拜谒先贤的信徒络绎不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漳文化。

1.1.1 盛唐遗风----将军山 将军山位于云霄县城西侧,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蕴含着丰富的开漳文化积淀,公园内文物古迹众多,有陈政墓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墓冢(封土)、享堂及石人、石马、石羊、石狮及石华表(望柱)一对,为南宋嘉熙年间重修墓园时留下之文物古迹,墓园之东北侧有古普贤寺,为后唐三佛齐国镇国李将军捐建,是漳州与南洋通商的历史见证;山之西南侧有下普庵,又名“红花亭”,曾是清朝天地会秘密聚会地。已建成的将军山公园总规划控制面积3.19平方公里,按唐代建筑风格设计建造。园内楼阁厅廊、水榭亭台均格调高古,在恢宏大气中又具淳美秀韵,将盛唐遗风与闽南山水融为一体。

1.1.2 开漳圣王第一庙----威惠庙 威惠庙原称陈将军庙,位于云霄县云陵镇享堂村,为纪念功绩卓著的“开漳圣王”陈元光所建。今天参拜开漳圣王第一庙----威惠庙,是许多人来云霄的必到之处。目前,“开漳圣王”信众已超过2 000万人,其中台湾信众近500万人。台湾已有陈圣王庙逾三百座,南洋诸岛也有二十余座,由此形成播衍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广大地区的开漳圣王文化。

1.2 天地会发祥地----高溪庙

高溪庙又称灵著王庙,俗名高溪顶庙,位于云霄东厦镇漳江下游北岸高溪村。1993年经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考察论证,认定为天地会创立地。高溪庙始建于明,清雍正、乾隆及咸丰丁巳年(1857年)、民国癸酉年(1933年)、2002年均有修葺,梁架基本保存清中期建筑风貌,庙坐北朝南,由前埕、主殿及西侧偏殿组成,占地面积809.73 m2,建筑面积276.28 m2,1991年3月被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3 红色革命根据地----乌山

被誉为“闽南井冈山”的乌山,位于云霄、诏安、平和三县交界处,海拔1117米,1934年到1949年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并建立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闽粤特委、闽南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的云和诏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至今,还保存着卢叨墓、警卫哨、秘密通道等数十处革命遗址,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景区和革命教育基地。乌山的自然景致令人赏心悦目,处处可见出神入化的高峰幽谷、奇岩怪石、烂漫的山花和丝带一样的山泉。随着投资3 000多万元的乌山旅游公路逐步建成完善,沿途的万亩枇杷园、燕顶观光茶园、影视基地、万亩生态林三个旅游景点与乌山风景区形成串联,使乌山的旅游内容更加丰富。

1.4 秋瑾故居(出生地)

秋瑾故居位于云陵镇享堂村“紫阳书院”左邻的原“七先生祠”。“七先生祠”原为清代历任邑宰官邸。清光绪四年(1878年)八月,秋嘉禾携眷出任云霄抚民厅同知。翌年(1879年)十月十一日,孙女秋瑾诞生于此。此官邸后作为奉祀薛凝度、章辅廷、倪惟钦等七先贤之祠,故称七先生祠。书院为单檐硬山顶燕尾脊式土木结构,由前厅、天井及其两侧廊房和主堂组成,1992年5月被列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5 太史公庙云山书院

云山书院又称太史公庙,坐落于云霄漳江西畔。清光绪九年(1883年)为崇祀云霄明代乡贤林偕春而建,占地面积1 300多m2,是闽南少见的方形阁楼建筑。殿前悬有艺术大师刘海粟亲笔题匾“云山书院”,堂内还有众多名家墨宝。林太史公一生督学举贤、造福桑梓,受到万民景仰。位于七星山的林太史墓,花木秀翠,果香四溢,布局精致,是一处难得的朝圣与休闲好去处。

1.6 云霄土楼“树滋楼”

云霄县宜谷径村的“树滋楼”,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圆形单元楼,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土楼直径50 m,高3层12.5 m,墙厚2 m,楼平面呈正面圆形,直径50 m,周长157 m,共有6厅78房,在世界建筑史上实属罕见,作为福建土楼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历经200多年的风霜雨雪仍完好无损。

2 云霄县发展地方文化旅游的策略

2011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旅游业作为云霄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笔者认为,云霄县的旅游业要想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较大发展,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成为云霄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云霄县自然景观资源相对薄弱、人文景观资源丰厚的现状,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旅游活动是用静态的东西去对待动态的人的一种服务活动[2]。云霄县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资源丰厚,有“开漳圣地”、“中国枇杷之乡”、“鱼米水果之乡”、“省级绿化模范县”等美誉。要让旅游者充分认识云霄丰富的旅游资源,激发他们的旅游动机,增强宣传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凭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漳州市的发祥地、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来宣传云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系统地、全方位地宣传云霄。

通过各类旅游招商会、旅游交易会和风景名胜区博览会,邀请旅行社、有关旅游经销的单位人员前来旅游考察,借外力扩大宣传。

培训导游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大多是传统的、历史的、静态的物象,只有通过讲解,才能显示出文化意味,由静变动,才有鼓动性[2]。由于体制的原因,云霄县的许多旅游景点尚未安排有专业的导游员,而旅行社的导游员文化素质偏低,多是停留在组织照顾游客的工作上,以至于许多前来旅游的游客到来以后不知看什么、怎么看。因此,培训导游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对宣传地方文化旅游的作用举足轻重。

做好人文景观发掘整理工作,编写出版精美的景点导游词或制作其它一些印刷物,录制《云霄风光》等声像制品,帮助游客了解人文景观中灿烂的文化内涵,使游客从中增长知识,得到教益,让地方文化旅游得到广泛传播。

2.2 突出地域特色,打造旅游精品

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云霄县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主要表现在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上。可以邀请权威部门的专家前来考察,高起点编制云霄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如陈政陵园、林太史陵园、吴原墓、威惠庙、高溪庙等,大力提升旅游开发层次与水平。

精品,就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文化旅游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云霄县应努力打造“开漳文化”这一精品,进一步发挥“开漳圣地”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把景点的景观与文学、历史结合起来,寓文化于山水之间,让文化融入旅游之中。通过举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和文体竞赛以丰富文化内涵,扩大影响力。如云霄县每年一届的“开漳圣王”文化节已被列为国台办重点规划交流项目,成为闽南人民以及5 000多万开漳后裔共同的文化经贸盛会和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先后投资2 300多万元拍摄的36集电视连续剧《大唐儒将开漳圣王》,使广大民众对开漳历史耳熟能详;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开漳历史纪念馆,成为漳州市档次最高、收藏开漳史料最丰富、功能最齐全的开漳文化中心;申报威惠庙、陈政墓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反映开漳后裔敬仰先贤的“圣王巡安”民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开漳文化为主轴,加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古漳州遗址、秋瑾出生地、天地会发源地等风景名胜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推动云霄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3 实施联动策略,提升整体形象

联动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联合行动。漳州各县(市、区)有相通的人文环境,属于同一个文化圈,资源类似,但竞争优势不突出。长期以来,出于行政体制、经济利益的考虑,各地出现“各布各的阵,各下各的棋”的现象,没有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的区域布局。另外,漳州市的文化旅游资源较分散,有必要在各地、各经营单位之间整合资源,突出优势,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塑造和提升旅游整体形象。

2.3.1 旅游景点相互联动 妥善处理各景点之间的关系,把周围相关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系列,推出主题旅游,提供一条龙服务。云霄县应尽力争取省、市旅行社的支持,把县内的景点纳入其旅行路线之中,或是开辟特色旅游路线,如台湾同胞旅游专线:以“开漳圣王”陈元光墓、云霄威惠庙、东山关帝庙、漳浦旧镇乌面妈祖、龙海白礁慈济宫、平和三坪寺等庙会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发集朝圣祭拜、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等内容的旅游产品。又如休闲旅游专线:常山异国风土人情、七星山风景区、将军山文化主题公园、漳江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温泉旅游区、漳浦海火山岩地质文化、南靖土楼等为主要内容,形成既有闽南文化口味又有南亚热带风光的旅游专线。

2.3.2 旅游活动项目联动 即在漳州各县(市、区)内,多种文化旅游活动项目交叉进行,各地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或在一个景区内,多种旅游文化项目同时进行。例如可轮流举办云霄县的“海峡两岸开漳圣王文化节暨枇杷节”、平和县的“蜜柚节”、诏安县的“青梅节”、漳浦县的“国际茶壶文化节”、长泰县的“山重春花汉韵文化节”、东山县的“关帝文化节”、龙海市的“保生大帝文化节”,漳州市的“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农业博览会、蘑菇节”等活动,来实施文化旅游活动项目联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的旅游发展新格局[3]。

2.3.3 企业与研究机构联动[1]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宣传、研究,包括对有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光靠行政和企业还不够,还应加强和研究机构尤其是地方高校的联盟(如漳州师范学院闽南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漳州城市职业学院黄道周与闽南文化研究室等)。地方高校既有一定的研究理论,又熟悉当地情况,具有较大的能力优势。

2.4 挖掘涉台文化,促进两岸交流

利用漳州与台湾的“五缘”优势,加强与台湾地区旅游机构合作,推出对台湾游客具有很强归属感与认同感的“名人故里”、“台胞祖地”、“传统艺术”、“香橼祖庙”等文化旅游产品。“开漳文化”与“妈祖文化”、“闽王文化”是福建最具影响的三大传统祖根文化,也是维系海峡两岸人民感情的重要精神纽带。而享有“开漳圣地”美誉的云霄县理应成为闽台交流的先锋。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台湾的漳籍后裔纷纷踏上故土云霄,寻根访祖,拜谒先贤。不少台商借晋谒祖地之机,到漳州一带投资办厂,捐资赞助公益事业,这都得益于“开漳文化”的感召。因此要充分挖掘涉台文化资源,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2.5 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利用保护

2.5.1 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做强开漳文化产业 一是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例如:将军山景区除了美食村,云顶温泉大酒店外,应另辟一条开漳圣王文化街,开发融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商品,建成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二是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讲信誉的民营企业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利用云霄民间资金雄厚的特点,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引导他们投资旅游文化产业,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局面,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多做贡献。三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用好县政府的资金,集中财力实施重点突破,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

2.5.2 科学利用,合理规划,保护挖掘 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如云霄县云陵镇中山路、和平路原先是民国时期繁华的商业中心,街两旁的建筑物保留了很多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韵,是一条中外历史文化街,极具保护和开发的价值。但由于保护力度滞后,导致一些年久失修的建筑倒塌,私人拆建破坏了原有的风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研究评估,制定合理的保护规划,把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

3 结 语

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旅游地是否能在旅游市场多变的今天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地方文化利用与否以及利用程度如何已成为关键。大力挖掘地方文化,变静为动,变古为今,物体人化,营造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使地方文化发挥教化、激励、导向功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秋明.地方文化研究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以广西桂东南旅游文化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1):5-8.

[2] 陈建忠.浅谈巍山县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J].大科技,2010(4):246.

[3] 成文科.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J].魅力中国,2011(12):31.

猜你喜欢

圣王云霄旅游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文教思想及其实践
荀子“圣王”观与儒家道统论的内外维度
飞上云霄
强军壮志在云霄——记党的十八大代表、战略支援部队某旅三级军士长赵云霄
旅游
观 潮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980元传绝技 圣王骨酥鱼成就济南展会“人气奖”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