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问题与策略
——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

2012-04-12曾小玲张学进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曾小玲张学进

(1.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725;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

当前,高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理念的淡漠甚至缺失,是导致大学英语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讨论现今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探讨如何加强大学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一、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系统的、全面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缺乏一个统一的文化教学大纲的指导。张红玲(2007)指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教育部颁发了许多的各级各类有关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如教学要求和大纲,仅涉及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就有近30种。这些外语教学指导文件促进了中国外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然而这些指导性文件都是围绕语言教学制定的,都未将文化教学提高到与语言教学同等的高度,更没有“对文化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测试与评价进行全面的论述,也没有说明如何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1]。比如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定性为“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2]。虽然本要求的教学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但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基本都是围绕着语言教学,很少甚至没有涉及文化教学。为此,张红玲建议,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文化教学调查,组织专家讨论中国的文化教学问题,以确立其在外语教学中合法平等的地位,并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文化教学大纲[3]。

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要么被忽略,要么依附于语言教学。大学英语(这里指综合英语课程)的课时数本来就少,一般为每周四节,有时甚至压缩到了两节,完成大纲上的语言教学任务已经很紧张,能够专门用在文化教学上的时间就更少了,因此教师们通常只能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讲授零碎的表层的文化信息,深层的、动态的文化内容则被忽视,而且这种讲授主要是以师讲生记的方式进行的,老师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们被动地接受。就教师们本身而言,有些老师因为缺乏相关的培训或直接接触目的语文化的经历,即使有心讲解某些文化问题,也会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材方面,目前常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都是以语言知识为主的“语言教材”,很少有将文化内容系统融进课文中的。即使有些课文涉及了某些文化现象,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学生也很难自主地习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骨子里还是都是根据1985年大纲和1999年大纲编写的”[4]。

缺乏大纲的指导,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们学了十来年的英语,却不能灵活使用这一工具。长期以来,老师们的教学偏重语音、词汇、语法,理所当然地学生把英语的学习局限在掌握语法,背诵单词和理解课文,缺乏文化知识的输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结果是学习者常常犯下语言文化方面的错误,甚至闹出笑话。总的来说,中国学生使用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远远不及其他以英语为外语的外国学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建构主义的主要思想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源自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认知结构说,建构主义者以不同学派的心理学、哲学和人类学为基础,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方面。

关于学习理论,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知识。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累积,而是新旧知识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者不是通过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依靠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还认为,由于每个学习者发展水平和个人的经验背景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会存在差异,即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这种对问题理解的差异性,恰好构成了学习者共同享有的一种宝贵资源。他们可以通过讨论与合作,共同分享每个个体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促使学习者建构能力的提高。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的目的。教材成为创设情境和进行合作学习的帮助工具,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

建构主义提出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即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利用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一概念,指为学习者知识的建构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情境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指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学习者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种多次进入,“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从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重点切入,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5]。

三、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建构主义方法

制定文化教学大纲诚然是解决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缺失的重中之重,但似乎并不容易。课时少、人数多、教材的改进、师资培训的缺乏,也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的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进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从广度和深度上挖掘深化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课程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教材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习得英语国家文化,同时也懂得如何用目的语表述并传播中华文化。结合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综合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

(一)搭建支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搭建支架。因此老师要在课前设计一些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因为模棱两可的选题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能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如在学习《大学英语》(全新版)第三册第一单元主课文Mr.Doherty Builds His Dream Life时,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美式生活,可以让学生分组找出自己所负责部分课文中的文化现象,从各种渠道去深入了解这些现象,并与中国文化中的对应点进行对比,上课要汇报。在大家准备的过程中老师随时给予学生以辅导并答疑。大家的汇报涉及美国文化中的职业(如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宗教、住房、娱乐、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方面,并进行相应的文化对比。老师要对大家的汇报进行总结,让大家明白文化就是生活方式本身,生活中的细微的东西都是文化的表现。

(二)深入情境。建构主义强调通过建立概念框架,将学生引入主题情境,让其学会探索,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学材料真实化,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从而实现在使用中学习语言的目的。《新编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三单元After-class reading的第一篇题为Boys Are Teachers’Pets,文中指出伦敦大学教育学院Dale Spender出版了一本书,该书从各个角度证明了男生是老师的宠儿,而女生受到老师有意或无意的歧视。那么在中国课堂里是否存在同样的情况呢?于是可以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作业:Conduct a survey to find out whether boys are teachers’pets or not in Chinese classroom and write a report.If there exists no gender discrimination,who are teachers’ pets?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如发问卷、访谈等,将结论写出了一份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中国课堂中不存在性别歧视,甚至认为老师更关注女生,并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原因。通过这种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方式,同学们不但了解了中外老师眼中的宠儿有什么不同,更重要的是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三)合作学习。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在于交流,因此语言教与学的一切活动均要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文化教学也不例外。课堂演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常见而有效的方式之一。课堂演示以小组为主,每个单元由两至三组学生就单元主题选一个切入点,分工协作,完成准备工作,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全班演示,并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这一活动既可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机会,又可以使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体验合作学习,发挥个人潜能,同时还是对教师上课内容的补充。老师和学生针对同一主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切入,体现了建构主义随机进入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六单元Man and Animals时,其中一组同学的课堂演示以一个小测验--连线动物和人类发明的关系开始,谈到动物如何造福人类,再到人类如何残杀动物,然后谈到西方人如何爱护动物,人类该如何拯救濒危动物,最后推荐一部有关的电影。整个演示结构严谨,有现象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对现象的思索和文化的对比。演示者从容的台风,细心的设计,不但让观众学到了课本上所没有的东西,更是演示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四、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自主性和情境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理解课本内容,挖掘其中的文化知识,并尽可能地创建相关情境,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甚至是有争议性的讨论题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深入情境,自主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循序渐进中建构对目的语文化的深层次了解。当然建构主义也有有失偏颇的地方,如认为教材知识不应该成为传授的内容,如果这样的话,无疑会大大加大老师的负担,且教学内容和进度难以统一,这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1]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7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76.

[4]蔡基刚.唐敏.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8(4):85-90.

[5]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25-233.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建构学习者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