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

2012-04-12陈力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大学

陈力平

(莆田学院医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社会主义大学教育是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道德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它是适应国内国外形势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利推进大学教育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继承性、复杂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笔者于此,对大学道德教育的相关问题略加论述。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脱节。众所周知,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定时期道德观念必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也应与之相适应。然而由于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要求上明显存在脱节,具体表现在部分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偏重社会需要、社会理想教育,而忽略了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脱离了大学生实际,由于受市场化浪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只注重个人利益,忽略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注重眼前实惠,忽略了人生的长远梦想,更弱化了职业道德,在主流道德取向中具有明显得盲目性,甚至产生偏激的想法做法,一味强调自我发展,自我规划使道德理想偏离了社会客观需要,部分大学生道德认识上出现迷茫、困惑,甚至淡化了荣辱意识。部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足,导致网络失范行为时有发生。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应用信息能力较强、自我意识膨胀、身体成人与心智成熟并存、部分大学的道德教育采用硬性灌输的方法,讲讲文件,开开班会等等,较少顾及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较少有实践环节,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大学生作为道德教育被动接受者,只注重大学生道德共性需要而忽略大学生个体需要。对涉及大学生切身问题避而不谈,在教育上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

(三)对大学生个体道德素质评价标准不一。大学生个体道德评价是遵循大学生个性道德形成的基本规律、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基本规范、基本道德教育目标,对大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道德行为所作出的客观评价。评价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要看他们是否具有恰当的的道德认知、较强烈的道德情感,是否具有比较坚强的道德意志,是否具有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实践行为。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道德评价主要依据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大学生道德的实践价值。

(四)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环境有待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是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的载体,其好坏优劣极大的影响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成败[1]。目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环境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校园内功利化世俗化趋势加强,一些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在校园内时有出现,色情、暴力、凶杀等文化垃圾随处可见,导致大学生道德在社会上存在混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长,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高校教育不合拍,美丑善恶不分,人生价值混乱,人生理想缺失。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是大学内外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愿因。

(一)大学生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大学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大学领导对大学生道德教育认识不统一,物力、人力、精力投入不足,督促不到位,执行不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作用功能,部分大学道德教育普遍存在重学业轻道德的倾向,在大学生道德考核上缺乏统一标准,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考核不到位,极大的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道德培育方式存在缺乏。大学生道德教育未得到强化与现实社会环境有关,也与道德培育方式密切相连。由于部分高校在大学教育上出现了急功近利的风气,由于高校不断扩招,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对大学生一些弊端甚至放任自由,部分高校片面认为大学生成绩好、英语过六级、八级或参加各种课外竞赛获奖就是好学生,评优选干也是以学习成绩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三好”淡化为“一好”。这种功利化的道德教育方式极大地影响了道德教育的成效。

(三)忽略了大学生道德的个性化需要。由于大学生道德教育更多地要遵循自身内心的诉求,依赖于外部环境需要,道德教育方式与其他教育存在着许多不同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道德教育没有相对稳定的规范内容,经常随着社会形势变化而不断变化,主要依靠说教方式进行,忽略了大学生个性道德的相对独立的诉求,导致道德出现许多漏洞。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丰富大学道德教育内容。大学生道德教育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大学生道德教育目标来确定,要坚持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2]要不断丰富道德教育内容,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紧密结合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公民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要求同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要引导大学生牢记“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深刻领会“八荣八耻”的内涵,践行“八荣八耻”的行为规范,要引导大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祖国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要诚实守信,勤俭自强,追求真理,发展个性、大学要引领大学生利用道德知识并能根据形势作出正确的道德抉择并将正确的认知付诸于道德实践。要让大学生明白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追求什么、放弃什么。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不造谣不诈骗,讲究网络礼仪,利用网络学习知识,学习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发布虚假信息,尊重他人隐私,不浏览色情。暴力凶杀等不良网站信息,更不能传播这个信息。要遵循基本职业道德,强化公民意识,恪守经济活动的诚实信用原则,要努力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

(二)不断调整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变化,道德教育方法也应该不断改变[3]。要注重灌输与内化结合,大学生道德教育要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要坚持教育内化并重,通过激发情感,增加体验,强化内化行为来促进大学生形成有利于社会的良好品质,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接受情况等,不断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要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大学生内在要求,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对真善美得自觉追求,要与大学生建立更加平等、互助、互信的交流方式,要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载体不断调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各种规章和制度,要通过鼓励措施,发挥榜样的辐射作用,大力宣传大学生中的道德模范,引导激励更多大学生见贤思齐,社会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大课堂,要通过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认知向道德实践转化,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开启网络道德教育的阵地,提高道德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三)充分发挥老师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导作用。大学要将老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渗透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要通过各种措施,引导老师与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交流,要通过各种道德实践中具体问题对话,思考分析,使道德问题更清晰明了,要引导老师做大学生良师益友,通过老师的自身垂范,引导大学生远离浮躁与急功近利,要通过具体问题帮助大学生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遵循社会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学老师在具体教学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为人处世的宣传者、践行者。要从工作学习生活中关心关注关爱大学生,听取他们意见,与他们交朋友,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制定一套客观公正公开公平的大学生道德评价机制,要使大学生明白道德评价体系和内容、标准、原则、方法及意义。要不断优化道德教育环境。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和规章制度,只要家庭社会高校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1]林威,王承绪,等译.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7-18.

[2]郭明利,范书.高校德育新视野[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5-26.

[3]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75-78.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