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2012-04-02广东北江中学512026李玉钧

地理教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

广东北江中学(512026) 李玉钧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广东北江中学(512026) 李玉钧

教育部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任务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今年九至十月,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到我市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调研工作,我有幸作为一线教师与调研组进行了座谈,向专家们汇报了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也谈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一些思考,现就困惑和思考整理出来请专家们指正。

一、存在的困惑和问题

1. 新课程理念与升学教育存在现实矛盾,课程标准与高考方案存在衔接问题

一是新课程理念与现实的应试教育存在矛盾,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学习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而现实的普通高中教育所追求的是“升学至上”“以分取人”“成绩论英雄”式的升学教育;二是课程标准有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而在高考方案中,选修模块只有其中2个做要求,故在现实面前,其余未被列入的5个选修模块成了摆设,不考不学,不考不教。

2. 新课程必修一容量大、内容多,存在教学课时不够的问题

新课程必修一的内容包含自然地理的全部内容,并加上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新课程改革以前没有的内容。新课程改革前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的教学是周课时3节,一个学期完成的,而新课程必修一内容增加,课时反而减少,周课时只有2节。第一学期一般20-21周,但国庆、中秋、元旦假期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校运会等活动,使得必修一的教学一般仅30-34学时,时间更加紧张。另外,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使得教学进度推动慢,课堂效率低。

3. 新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内容开展存在时间不足、安全问题等诸多困难

活动建议中的“进行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观察”、“针对本地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成立课外监测小组,制定计划,开展活动”、“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如果这片土地让你来规划开发,你将作何打算?为什么?”等等,要求学生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实地调查,目的是为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从课时不足到考虑安全问题都很难完成,脱离教育现实。另外,高考压力下不考的内容学生不用学,教师不用教。

4. 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编排和其他学科有较大错位

必修一中的很多涉及物理、数学等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产生了较大的学习困难。如太阳光线与晨昏线、黄道面与赤道面等涉及立体几何方面的内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关系等涉及物理知识方面的内容,等等。高一学生还没有学,理解难度很大,学生弄不懂,学习没有成功的体验,丧失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5. 新课程评价未落到实处,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

新课程理念建议“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面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用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际情况基本是考试评价,原因一是基本没有进行“实地观测”等活动,更主要的是是现行的高考评价中“唯分数论英雄”。

二、课程标准修订建议

2004年以来实行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无论课程性质还是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等都具有很好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应该继续坚持和贯彻执行,只是在课程内容标准上有一些值得修订完善的地方。故笔者以为,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内容的体系结构、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以及绝大部分内容标准均应坚持,只有少部分内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标准的修订和完善,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进行取舍,二是根据课时取舍和调整,三是从实际出发,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标准。具体如下表。

(责任编校:戴心雨)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