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乡土资源,激活初中地理课堂

2012-04-02南京市中华中学210006刘明飞

地理教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乡土南京资源

南京市中华中学(210006) 刘明飞

巧用乡土资源,激活初中地理课堂

南京市中华中学(210006) 刘明飞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融入乡土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地理, 初中地理教育, 地理新课程

在中学阶段乡土地理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本区县、市或者本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理环境。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新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中引入乡土地理的重要性

地理学家斯•弗•奥勃罗契夫说过:“要成为本国真正的公民,就必须研究自己的国家。首先应该研究自己的乡土,研究乡土的自然,富源的历史。”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适当地引入生活中一些生动有趣的或学生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将乡土地理有机融入初中地理各章节的教学中, 有着深远的意义。

1.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适当地融入一些有趣且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材料,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引入的乡土地理素材,一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为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具有通俗易懂、亲切的特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比如紫金山、中山陵、栖霞古寺、夫子庙、秦淮河、玄武湖等等。我们这些乡土资源穿插到日常教学中,就能最大限度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2. 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地理概念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新生对抽象概念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概念应适当运用乡土地理材料, 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中提到“交通运输枢纽”这个概念,课本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学生理解也存在着困难。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交通运输枢纽又称运输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一般由车站、港口、机场和各类运输线路、库场以及运输工具的装卸、到发、中转、联运、编解、维修、保养、安全、导航和物资供应等项设施组成。”如果把这样的解释告诉学生,估计整个课堂将会索然无味。这时引入乡土地理的知识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教师提问:“在南京要乘坐高铁应该去哪里?”

学生:“去南京南站。”

教师:“南京南站连接了我国多条高等级铁路,它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教师:“要明天一早尽快到北京开会应该怎么办?”

学生:“去禄口机场坐飞机或乘坐高铁。”

教师:“如果坐长途客车应该去哪里乘坐?”

学生:“去中央门长途汽车站。”

教师:“我们南京是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除了刚刚提到的交通运输方式,水路运输也很发大,南京港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因此南京是综合的交通运输枢纽。”

通过乡土地理资源的引用,学生在一问一答中就可以把“交通运输枢纽”这个抽象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交通枢纽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乡土地理教育,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活化,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乡土地理教育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如讲《水资源》一节时请学生讨论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谈论节水措施:一水多用、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使用节水器具、少使用农药、化肥、污水处理等等。教师进一步结合南京实际情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措施。通过乡土资源的展示,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刻的体会。

教师举例1:“南京从2010年起到2014年底投资180亿元实施一项水环境整治的重大工程——雨污分流工程,让城市污水和雨水,进入不同的管道,最后分流进入污水处理场所,从而保护水资源。”

教师举例2:“我们在地铁站、高架桥下的绿化带里经常会看到有自动喷灌系统,它通过收集雨水及循环用水,可大大节约水资源。雨花区的玉兰路被誉为一条节能路,它利用自动喷灌系统给绿化喷灌,能节水80%。”

在学习水污染问题时结合南京市秦淮河综合治理工程进行探讨,并让学生对秦淮河集庆门大桥段经常发生死鱼现象进行调查。通过学生亲身调查得出发生死鱼现象主要是排放生活污水所致,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如八年级下册讨论长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时,让学生对南京地区长江沿岸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搜集图片、新闻,实地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在乡土调查活动中逐渐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乡土地理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 增强了学生对南京的认识和热爱

在地理课堂中融入乡土地理教育,增加了学生对城市的了解,增强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广泛引入乡土地理材料,使学生了解我们南京这座城市发展中的有利和不足,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也为以后更好的建设这座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1. 源于乡土原则

《地理新课程标准》规定,“乡土”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本文所说的乡土主要指南京市区域范围内。本原则要求所采集的乡土地理资源是来源南京市范围内的,其有亲切感、大家熟悉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建设并改造家乡的志向,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2. 服务于教学原则

我们所收集的乡土地理资源要紧紧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选择性地采集和使用,不能单纯为了增加乡土资源而增加。在课堂中穿插的乡土地理素材要为教学服务,对教材内容起到辅助和拓展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 易于使用的原则

我们采集乡土地理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由于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经整理的资源要易于使用。乡土资源素材应多以图片、文字、音频或视频的形式呈现。在整理归类上,可按教材章节内容分类存档,易于查找。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乡土资源最好采用电子文档形式存放,并放置于一个共享平台上,如网站或FTP服务器里,以便大家查找和修改,反复使用。随着不停的修改和补充,乡土资源会越来越丰富、实用,最后形成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对策

在课堂中渗透乡土地理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课堂中如何引用乡土地理材料进行地理教学,如何巧用乡土地理激活地理课堂是我们每位地理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1. 组织学生参加野外考察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是一门比较贴近生活的学科,要学好地理我们就必须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新课程改革对地理野外实践的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并且专门增设活动设计、建议等内容。野外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通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而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组织学生参加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一定要设计和制订完备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方案和应急措施。

南京金陵晚报组织过多次“虎凤蝶行动”,通过去紫金山捡垃圾来保护中华虎凤蝶和其它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我们组织学生报名参加,另外在活动中我们还增加了对紫金山地形的考察,让学生了解山脊、山谷等地表形态,同时让学生寻找紫金山远古时代是河流的地质证据,通过这样的野外考察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海陆变迁等知识。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江宁方山地质公园、六合瓜埠山石柱林、汤山的温泉、猿人洞等等。

2.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

组织学生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自主调查、研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设计时要结合书本中的地理知识制定明确的主题和目标,最后形成调查报告。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可操作性、不能过多占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等问题。比如在讲解七年级地图知识时,让学生绘制本校的校园平面图,学生在动手绘制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地图三要素的重要性;南京的秦淮河污染十分严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市区秦淮河污染严重的河段、污染源,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调查等得出调查报告,通过亲身经历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南京地区的宗教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宗教种类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并留有许多宗教建筑,学生在调查南京地区宗教建筑及其地址、建筑特点后,更加深刻了理解课本中有关宗教的知识。

3. 教师要了解南京及周边的地理环境

熟悉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并非一朝一夕事,这需要教师长期地积累。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中的地理知识,还需要对本地的自然、经济、文化、历史、民俗、等进行研究,平时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另外南京及周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多到南京及周边走一走、看一看,拍摄一些照片或收集相关的图文介绍,合理地融入日常的教学中。

4. 教师要关注新闻,发掘乡土资源

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新闻事件可以用于课堂教学,我们应当关注本地区日常新闻信息。新闻的来源可以是电视、报纸或者网络。我们在将此类本地区新闻事件展示给学生的时候应尽量使用视频或图片比较直观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南京四十八景之一的狮子山于2011年7月因暴雨发生小面积滑坡,在讲述山区常见自然灾害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南京地形虽以丘陵为主,但如不注意保护也会发生地质灾害;南京秦淮区原址修建大报恩寺“琉璃塔”、大报恩寺遗址地宫佛顶真骨舍利发现等新闻也可用于宗教章节的教学中。

5. 教师要加强备课,团队合作

在每一章节的备课时,教师应思考本章节哪些地方可以融合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如何才能够巧妙而自然地将它们联系在一起,怎样组织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本乡本土地理环境的了解。我们应当在集体备课时发挥团队的力量,大家开动脑筋,充分发掘本地区的乡土资源。个人的精力和认识是有限的,大家应该分工合作,各自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乡土地理资源,并将资料整理给大家共享和使用。

总而言之,乡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而精彩的地理知识,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每位地理老师要做有心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充分、合理利用乡土地理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真正做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周志全.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研究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1(12).

[3] 李章启.如何在乡土地理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11).

[4] 梁琰.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地理教育, 2007(03).

[5] 李慕兰.试论乡土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大家, 2010(07).

[6] 苏志鹃.浅谈乡土地理材料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8).

(责任编校:戴心雨)

猜你喜欢

乡土南京资源
“南京不会忘记”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南京·九间堂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