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2012-03-31马志平王洪管孟芹夏弈刘江峰刘玉田

当代医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骨坏死距骨克氏

马志平 王洪 管孟芹 夏弈 刘江峰 刘玉田

距骨与胫骨下端的关节面相接,分为颈、体、头三部分,为足部的严重创伤,在临床治疗上存在一定棘手性,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距骨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明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行复位和固定,对提高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距骨骨折患者26例,回顾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距骨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22例,女4例;年龄15~60岁,平均(35.3±2.5)岁。致伤因素:交通意外伤12例,高处坠落伤8例,砸伤2例,其他4例。距骨体骨折15例,距骨颈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10例,合并距骨周围骨折9例,距骨粉碎性骨折7例。择期手术14例,急诊手术12例。加压固定19例,克氏针及普通螺钉非加压固定7例。不同手术间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创伤较重污染且为开放性骨折者,行彻底清创后采取克氏针固定。无骨缺损发生,骨折呈满意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或空心螺钉行加压固定治疗。有骨折且复位不良者,用克氏针在复位后对距骨外形和长度进行维持,再将非加压普通螺钉拧入,为防止骨折短缩,不行加压固定,行相应的内固定对合并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为粉碎性严重骨折时,骨折线应最大限度地对线良好,平行远近关节面,以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骨折小腹关节炎面时,应保证关节面的完整性,在完成复位固定后对关节面进行探查,行C臂机透视检查,复位效果是否满意。术后给予石膏托对膝以下足功能位行2周固定,改小腿管型石膏在拆线后行6~8周固定,后拆除并行踝部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情况定时采用CT及X线复查,若仍存在骨折线,需继续行2~4周的石膏固定,至骨折线消除,即可下床训练,若有异常立即就诊。

1.3 复位标准 诊断标准依据Lindvall等的相关推荐:解剖复位:即距骨体部或颈部的骨折端无向前的成角畸形,无移位;满意复位:即允许骨折端间有轻度的内翻成角或1~3mm的间隙存在;复位不良:即骨折端间分离移位>3mm或对位不佳[2]。

1.4 效果评价 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系统,100分为满分,功能的受限程度占50分,踝-后足对线情况占10分,疼痛占40分。优:90~100分,良:75~89分,中50~74分,差:0~50分[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6例患者中,解剖复位14例,其中优10例、良2例、中2例,优良率为85.7%(12/14);满意复位9例中,优4例,良1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55.6%(5/9);复位不良3例中,中1例,差2例,优良率为0,术后功能评分解剖复位优于满意复位和复位不良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加压固定组患者中,优1例,良8例,中7例,差3例,优良率为47.4%(9/19);7例克氏针和普通螺钉组中,优2例,良2例,中1例,差2例,优良率为57.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创伤性关节炎5例,距骨坏死4例,骨折愈合不良3例。

3 讨论

临床距骨的治疗存在一定难度,对于距骨体营养血管损伤轻、无移位的骨折,采取保守治疗有骨坏死、骨折错位的危险性。对骨折伴有移位的患者应完成解剖部位的治疗,对踝-后足对位对线进行恢复,以促进术后功能恢复。本次研究中,与满意复位和复位不良者比较,解剖复位优良率较高(P<0.05)。同时,距骨长度因加压螺钉固定时的加压作用而出现缩短表现,对踝-后足的对线造成一定的影响,阻碍了术后功能恢复,而行非加压固定,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距骨长度短缩,并降低术后踝-后足对线不良发生率[4]。可选用非加压螺钉固定对距骨骨折端存在碎骨块的患者进行治疗,以提高手术效果。

临床若处理不当,距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针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距骨坏死:通常认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是重要的引起距骨坏死的因素,故倾向于行急诊手术治疗,同时术中复位情况也对距骨坏死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复杂的骨折类型,为达到解剖复位,在不延长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可行双切口联合入路治疗,以降低碎骨块对周围软组织的压迫,更好地复位碎骨块。(2)创伤性骨关节炎:与距骨颈骨折比较,距骨体骨折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比例较高,与距骨所处的解剖位置相关,另外除复位和创伤因素外,长期对足踝部制动也为重要致病因素,故需加强术后功能锻炼[5]。(3)骨折愈合不良:若术中复位不良,距骨体发生骨折,影响了力线的正常传导,易有骨折愈合不良的情况发生,临床需明确诊断和治疗[6-7]。综上,对影响距骨骨折手术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1]陈秀林,白金广,冯雷.手术治疗距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9):85-86.

[2]Kitaoka HB,Alexander U,Adelaar RS,et al.Clin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himdfoot,midfoot,halllux,and lesser toses[J].Foot Ankle Int,1994,15(7):349-353.

[3]Valier HA,Nork SE,Barei DP,et al.Talar neck fractures:results and outcomes.J Bone Joint Sung(Am),2004,86(8):1616-1624.

[4]魏更生,蒋毅.距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1,24(5):434-435.

[5]Rammelt S,Zwipp H.Talar neck and body fractures.Injury,2009,40(1):120-135.

[6]张波,杨惠林,王根林,等.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9):1602-1605.

[7]杨雄健,吴俊哲,陈敢峰.手术内固定+中药辨证治疗距骨骨折[J].当代医学,2008,14(9):150-151.

猜你喜欢

骨坏死距骨克氏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闭合性距骨全脱位致皮肤坏死的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骨坏死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距骨全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克氏针骨穿辅助复位石膏固定治疗难复型尺桡骨骨折
骨坏死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