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作用及途径的思考

2012-03-28王新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9期
关键词:政府国家经济

王新奇

一、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一)发挥国家审计的制约作用,保障经济发展方式合法有序转变

发挥国家审计的制约作用,查错纠弊,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序性,使经济活动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审计必须在完善权力制约机制方面发挥作用。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应该帮助政府建立健全权力的制约机制。权力制约是权力部门之间在法制轨道上由于分工和责任的不同而形成的相互约束和牵制,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家审计因其先天的制度安排,理应承担监督权力运行、促进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的责任。通过揭示行政权力腐败病害,如行政权力的滥用、乱用和私用,确保权力能够在法制的轨道上合法有序地运行。另一方面,国家审计应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处于不受根本威胁的状态。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延伸和发展,在政治、军事和经济这三个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当中,经济安全发挥着根本性的基础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经济安全的构成因素来看,国家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资金不被侵蚀,维护财政资金和公共性资金的安全使用、国家资产的安全运营;二是保证国家资金不造成重大损失浪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家审计应围绕新时期的经济工作中心,以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为指导,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加大对重大违法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打击犯罪、惩治腐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责。

(二)发挥国家审计的预警作用,保护经济发展方式安全顺利转变

发挥国家审计的预警作用,揭示经济风险,防患未然,保护经济发展方式安全顺利转变。国家审计应维护经济运行的质量,防范和化解经济风险。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免疫系统”,国家审计必须承担这样一种责任,即在防范国家风险、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具有专门的关注。在工作中,国家审计应始终注意发现和防止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和危机,维护经济运行的质量,预防国家经济风险。国家审计必须充分关注政府的风险防范能力,国家审计应该把关注和防范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类风险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凡是国家出现重大经济事件、作出重大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战略部署、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审计部门都应及时介入和跟进。国家审计不仅要关注经济政策和战略的落实情况,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要密切关注有没有风险,有没有建立起防范风险的一系列制度。通过对政府活动的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和机制的建议,使国家审计真正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为国家安全构建一道坚固的屏障。

(三)发挥国家审计的建设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有效转变

发挥国家审计的建设作用,在经济发展转变过程中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国家审计能够利用自身综合性、独立性、专业性强的优势,站在宏观和全局的高度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科学有效地转变。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的矛盾都很多,审计目标如果仍局限于就事论事地解决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不仅无法走出“屡审屡犯”的怪圈,还无法实现审计价值的最大化,“免疫系统”的功能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途径

(一)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是经济发展方式安全转变的前提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走势不明朗、经济风险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国家审计应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及早预防和揭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大风险和隐患,维护国家经济的安全和稳定,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创造稳定的环境和条件。

国家审计应以风险为导向,实现审计模式的转变,由传统审计模式向风险管理审计模式转变。实施风险管理审计,应当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关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经济、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安全与风险;关注产业发展及结构的合理性;关注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并根据审计获得的信息资料,发现国内经济、资源配置、生态、环境等不安全因素,提出国家经济风险预警,防范对国家、区域经济安全的危害,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消除隐患,提供稳定的环境。

(二)坚持不懈地开展财政资金审计和金融审计,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根本

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取决于投资结构的战略调整。目前,我国政府扮演着投资主体的角色,政府主导经济。相对于政府在投资方面的投资冲动,民间投资黯然神伤。而政府投资往往存在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这是一条粗放的经济增长之路,是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证明也是不可持续的。要实现投资结构的战略调整,必须由民间经济充当投资主角,由市场主导经济,这样,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才能实现。国家审计必须通过财政资金审计和金融审计,制约政府投资活动的过度进行。通过财政审计,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三)重点开展民生领域的专项审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民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国家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紧贴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涉及老百姓利益的社保基金、扶贫基金、土地出让金、学校医院、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调查与审计,从微观着手,宏观着眼,为政府决策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设,真正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开展民生领域的民生资金和民生工程审计,不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还是一项民心工程。

(四)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是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虽实现了年均增速超过9%的高速度增长,但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一些产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虽实现了产量的增长,但却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为代价,不但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而且也无益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在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尤其是对淡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过渡性开发和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掠夺性开采,以及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废“等污染物的大量释放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议题——如何真正实现包容性经济增长,正为各级政府所关注。而包容性经济增长的第一要义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关注经济发展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关键问题在于加强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审计作为综合性经济监督部门,其职责大都局限于微观领域的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公共投资项目审计等审计活动,主要采用财务收支审计、合规性审计等常规审计手段;但是随着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区域化问题加深,关注环境问题,关注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关注政府环境管理成本与效率、关注区域综合治理效益就成为国家审计的必然选择。因此,及时调整审计视角向宏观领域转型、审计范围向资源环境审计拓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开展绩效审计,是评价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必由之路

开展绩效审计,是评价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加强绩效审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需要。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果,增进社会公共福利。国家审计作为内生的“免疫系统”,必须适应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公众需求的转变,从开展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向加强绩效审计转变。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审计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加拿大审计公署和英国审计署开展绩效审计的比重都在总审计数额的40%以上;法国审计法院绩效审计的比重为67%;而美国政府审计总署绩效审计的比重更高达85%以上。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家审计需要继续加大绩效审计的比重和审计力度,通过绩效审计促使政府更加自觉地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更有效率地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六)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实现的保证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经济主体受托责任的实现,只有受监督主体的责任都尽到了、履行好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才能有效地实现。国家审计对政府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必须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国家审计对政府、政府组成部门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也应从单纯揭示政府组织及其公职人员在经济上和财务管理上的违法违规问题,逐步上升到监督政府组织及其公职人员是否按照分工切实履行了职责,有无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再进而上升到监督政府组织及其公职人员是否积极、高效地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只有这样,国家审计才能在较高的层次上反映和研究问题,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政府全面、高效、节约地履行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政府国家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