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2010年重庆旅游研究述评

2012-03-08黄大勇

关键词:旅游研究

黄大勇,孙 峰

(重庆工商大学 a.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b.应用技术学院,重庆 400067)

一、引言

我国旅游研究经过30多年努力,成绩斐然,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学科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应有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由于旅游学的学科地位迅速提高,学术界对于旅游文献研究的回顾和综述不断增加,这种发展态势反映了旅游学的成熟及研究学者对这个学科本质的好奇心[1]。

国外对于旅游研究综述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对旅游期刊评价和排序,从旅游专家的角度感知旅游期刊的质量[2- 4];另一种方法侧重于对旅游学者和机构的评述,从客观的角度,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某一时间框架内,对旅游研究贡献最多的学者和机构[5-7]。

而国内学术界对于旅游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内容的介绍上,与国外学术界对旅游文献研究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近两年来重庆旅游研究在旅游学术界的状况和进展情况,本文不仅选取了来自公认的2008版中文核心期刊,还选取了旅游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论坛》等期刊。研究文献具体包括2009年和2010年发表在CNKI所选核心刊物和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以旅游为研究对象的所有论文(但不包括短篇通讯类文章)100篇和2010年出版的6部专著。

二、文献分析

(一)年度载文量

本文对2009—2010年期间发表有关重庆旅游研究的99篇论文的年度载文量作一统计(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虽然不是有规律地直线上升,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2009年有论文42篇,占总数的42.4%,2010年57篇,占57.6%。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2010年公开发表的论文质量整体上升,以旅游行业公认的权威期刊为例《旅游学刊》、《旅游科学》、《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四大期刊所发论文数量都呈增长态势。

表1 旅游研究年度载文量一览表

(二)论文作者单位统计分析

对作者单位分布的研究,可以掌握有关专业人才的聚集及所在单位的状况[8]。2009—2010年,文献载文作者以全部署名数计算为152人,分别属于不同的单位。从论文作者前8位的单位分布来看,这些论文作者主要来自重庆高等院校 (表2)。

表2 作者来源单位分布

(三)旅游研究内容分类

旅游研究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融会,因此可以按照文献内容所涉及的学科对文章进行分类。参考吴必虎关于旅游研究内容的学科分类体系[9,10],笔者对上述99篇文献进行了归类分析(表3)。另一方面,大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系统,它包括4个子系统: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支持系统,这4个子系统又分别包括若干个下一级子系统[10],这样,又可以按照论文内容所涉及的旅游系统对这99篇文献进行分类分析(表3)。

表3 文献按学科和系统分类的数量统计

续表

从表3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有关的旅游研究集中于与旅游资源和市场开发以及经济学和管理学关系密切的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这一领域的论文在论文总数中的比例过半。

1.从理论上分析。近两年,相关学科理论研究借鉴到旅游学研究领域增多。杨红[11]、尹新哲[12]等利用系统耦合对农业与旅游业两个产业的系统耦合升级问题进行了探索。

范春[13-14]基于体验效用差异,借用旅游体验场理论和形式美学理论,对景区廊道空间设计进行了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斑—廊—基—网络理论分析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

刘进平、张锐[15]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提出了重庆城市形象塑造的故事线、基本思路、整体形象塑造策略、次级形象塑造策略、保健因素整治策略以及城市形象塑造的组织与管理。

杨永丰[16]等以“拐点”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将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变化的因素用数学模型来表示,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构建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系统。

2.在旅游资源和市场开发方面始终是重庆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除了上述研究外,范春、赵小鲁[17]基于时空思维模式在山地型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姚阳[18]等对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索。王顺克[19]对西部贫困地区资源统筹整合开发模式实现路径进行研究。贺能坤[20]指出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变迁产生了不利影响。指出外层表现为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弱化;中层表现为民族文化出现“空壳化”;内层表现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价值观正在发生蜕变,民族精神家园正在不断迷失。对当前民族地区旅游的开发进行反思。

张述林、阳佩玲[21]针对网络经济时代,探讨网络游戏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并尝试设计了一个新的开发模型——螺旋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应用流程。

3.区域旅游。王昕[22]从时间尺度上重庆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空间尺度上区县间表现出高度不平衡性。郑涛[23]基于传媒视角对重庆商务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进行探索。毛长义[24]对三峡库区移民新城文化建设与区域旅游业发展进行探索。许世虎[25]等对荣昌陶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提出建议。

4.旅游法规。余俊[26]借鉴泰国可持续旅游法对我国旅游立法提出建议。徐本鑫[27]就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进行分析,说明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5.特色旅游

乡村旅游。毛勇[28]把乡村旅游在产品域上体现为核心产品域、辅助产品域和扩张产品域三个层次。可从观光、体验、度假、康体养生和体育冒险及专项等方面对乡村旅游进行开发,并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层次和营销方面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组合策略的运用。

生态旅游。吴文[29]等以重庆市北碚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分布特点,对我国西南地区提出构建可持续性地发展山水城市生态游的设想。

体育旅游。黄健[30]提出西部体育旅游产业应加强绿色策划和设计,努力塑造绿色形象;建立全新的绿色管理模式;大力开发绿色体育旅游产品;制定绿色价格;打造绿色价值链。张云耀[31]通过对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研究分析,验证该赛事是否成功,同时力图找出促成现状的主要原因,进而得出成功举办标志性体育事件的要因。

银发市场。周刚[32]界定了养老旅游的概念,划分了其基本类型;并根据昆明与海南实地调查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养老旅游的特点进行了初步归纳总结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遗产旅游。世界遗产是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王昕[33]等从中国世界遗产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视角得出中国世界遗产地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空间格局表现出明显的组团状特征并得出空间分布特征均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经济活动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

6.旅游基础理论学科建设。旅游政治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吸纳旅游学与政治学二者的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从权力的视角解读政治,将政治学的宏阔视野纳入旅游研究,大大拓宽了政治学与旅游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旅游研究的内容,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众多崭新的视角[34]。

7.休闲经济已成为一个城市经济结构转换和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之一,也是目前旅游发展的新动向。邱慧[35]就休闲:“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进行探讨。

田哩[36]结合休闲旅游的特点和重庆发展休闲旅游的现实条件,提出了重庆未来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2008年国家实行了小长假制度,许曦[37]就小长假制度实行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8.旅游管理方面。架平、茶衫勇[38]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旅游业是市场导向的行业,对旅游者的研究是一个重点。王昕、陈婷[39]从旅游行为导向、管理方便性角度,提出了新的旅游目的地解读,将其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游览服务区、社区服务区和社会服务区,并分析了它的空间层次结构关系和主要要素。

田喜洲[40]就旅行社和导游之间委托——代理理论,构建经济模型。得出旅游行政管理者要做的就是完善现有的导游报酬机制,特别是通过制度设计与行政手段来解决导游监督、回扣等问题。何爱平[41]等运用动态最优化方法,建立了导游道德风险模型,分析出一些重要参数的动态变化路径及其经济含义,并全面分析了各参数对导游道德风险的影响,提出导游不道德收入、政府监管和惩罚力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导游职业归属感也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因素。

田世政[42]以普达措区域的旅游管理制度变迁为例,说明其经历了社区共管、自主开发、国企垄断、民企租赁等四个阶段后,才演变到今天的国家公园模式,其制度变迁过程是外部环境变化、“利润”追逐、多方推动和路径依赖综合作用的结果。

唐敏[43]等对国内旅游业的风险管理研究进行述评,指出当前国内旅游业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风险、经营风险、生态风险及文化风险四个方面。

严亚[44]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对区域旅游品牌组合管理综合模式进行研究。

李莉[45]基于1998—2008年重庆市星级酒店及社会经济的时间序列数据,从中选取10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PCR)方法实证研究相关因素对重庆星级酒店发展的影响,得到各影响因素的相对贡献率。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近两年重庆旅游研究成果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选题范围扩大,研究领域广泛。在研究方法上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灵活运用到旅游学研究中。同时,在选题中“研究问题的缺失”[46]不仅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问题,同样也是重庆旅游学研究的问题。特别是“有意义的问题(不仅可以提出新的看待事物、改进现状的角度,而且可以在精神上激励研究者本人从事具体的研究工作)”有待将强[47]。在研究方法上部分文章存在定量研究的滥用与不恰当使用,出现了似是而非的数量模型,不规范的问卷调查法的使用。过于偏重行业应用而学术性不足。

(二)建议

在选题方面旅游研究应以旅游现象或旅游经历为中心,以“有意义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应综合采用定性与定量、实证与演绎、客位与主位等研究方法。应注意:

以适用为原则。旅游研究不应该着眼于运用最新的、最好的方法,而应考虑哪一个方法更好地解释旅游现象,哪种方法适用于该项研究。

规范的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应鼓励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法综合使用。定性研究必须在规范的框架下进行,必须将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列为定性研究方法的必要手段。

客位研究法与主位研究法相结合。旅游学中的客位研究方法是以外来的、客观的、科学的态度考察旅游现象或旅游经历,剖析其原因。主位研究方法则尽可能地从当地人(当事人)的视角去理解旅游现象或旅游经历。

强调旅游学术研究的中心应是基础理论研究,而不是行业应用研究。旅游研究者应以旅游基础理论的研究体现其学术水平,学术研究与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并不矛盾。

[参考文献]

[1] Zhao Weibing,Ritchie J R. An investigation of academic leadership in tourism research:1985-2004[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476- 490.

[2] Sheldon P J .Journals in tourism and hospitality:The perceptions of publishing faculty[J].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1990,1(1):42- 48.

[3] Pechlaner H,Zehrer A,Abfalter D. How can scientific journal quality be assessed?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journals[J].Tourism,2002,50(4):395-399.

[4] Pechlaner H,Zehrer A,Matzler K,Abfalter D.A ranking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journal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4,42(4):328-332.

[5] Ryan C.The ranking and rating of academics and journals intourism research[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5):657- 662.

[6] Sheldon P J.An authorship analysis of tourism research[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1,18(3):473- 484.

[7] Jogaratnam G,Chon K,McCleary K,et al.An analysis of institutional contributors to three major academic tourismjournals:1992—2001[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5):641- 648.

[8] 汪德根,陆林,刘昌雪.近20年中国旅游地理学文献分析——《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自然资源学报》发表的旅游地理类论文研究[J].旅游学刊,2003,18(1):68-75.

[9] 吴必虎.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J].旅游学刊,1998(1):21-25.

[10] 吴必虎.中国旅游研究14年——《旅游学刊》反映的学术态势[J].旅游学刊,2001,16(1):17-21.

[11] 杨红,蒲勇健.不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研究[J].管理世界,2009 (4):169-170.

[12] 尹新哲, 任玉珑, 杨红.基于林地资源、劳动力供给与环境约束框架下的农业与旅游业耦合产业分析[J].管理世界,2009(11):72-73.

[13] 范春.基于体验旅游的景区廊道空间设计[J]. 人文地理,2009(2):112-115.

[14] 范春,李斌.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探析[J].经济地理,2009,29(4):683- 685.

[15] 刘进平,张锐. 基于扎根理论的城市形象定位与塑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9):53- 60.

[16] 杨永丰,罗仕伟,王昕.基于拐点理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预警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111-114.

[17] 范春,赵小鲁. 时空思维与山地型景区旅游项目策划——以重庆金佛山景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0,30(3):524-528.

[18] 姚阳,屠书荣. 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技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413- 416.

[19] 王顺克. 西部贫困地区资源统筹整合开发模式实现路径——以重庆市奉节、巫山、巫溪“金三角”旅游区开发为例[J].农村经济,2009(9):11-14.

[20] 贺能坤. 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变迁的三个层次及其反思——基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的田野调查. 广西民族研究,2009(3):172-177.

[21] 张述林,阳佩玲. 网络游戏旅游开发模型设计初探[J].人文地理,2009(1):90-92.

[22] 王昕. 重庆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3):519- 623.

[23] 郑涛. 重庆商务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基于传媒视角的思考[J].新闻界,2010(10):145-146.

[24] 毛长义,张述林. 三峡库区移民新城文化建设与区域旅游业发展[J].商业研究,2010(9):212-216.

[25] 许世虎,王红胜.荣昌陶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设计集成与开发[J].民族艺术研究.2009(6):74-78.

[26] 余俊.泰国可持续旅游法对我国的启示——以发展漓江生态旅游为例 [J].东南亚纵横,2009(9):70-75.

[27] 徐本鑫. 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探析[J].旅游科学,2010,24(5):17-24.

[28] 毛勇. 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与开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2):142-145.

[29] 吴文,陈雪彬,陈永洮. 中国西南地区山水城市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99-10602.

[30] 黄健. 西部体育旅游产业开发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19-21.

[31] 张云耀. 标志性体育事件成功的要因分析——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7):39- 42.

[32] 周刚. 养老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2):112-116.

[33] 王昕,韦杰,胡传东. 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10,29(11):2080-2088.

[34] 杨安华.旅游政治:国外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50-154.

[35] 邱慧. 休闲:“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J].旅游学刊,2009,24(5):96.

[36] 田哩. 重庆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分析[J].农业考古,2010(3):266-268.

[37] 许曦. 小长假制度实行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江苏商论,2010(5):101-103.

[38] 架平,茶衫勇.中国入境旅游与服务业发展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98-104.

[39] 王昕,陈婷. 基于旅游行为的旅游目的地空间层次与管理[J].人文地理,2009(6):107-112.

[40] 田喜洲,田敏. 旅行社与导游委托代理模型解析[J].旅游学刊,2009,24(6):67-71.

[41] 何爱平,肖智,刘蜀凤. 导游道德风险的动态最优化分析[J].旅游学刊,2010,25(9):64- 69.

[42] 田世政,杨桂华.国家公园旅游管理制度变迁实证研究——以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52-57.

[43] 唐敏,程乾,邱继琴. 国内旅游业风险管理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21):100-101.

[44] 严亚. 区域旅游品牌组合管理综合模式研究——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品牌为例[J].中国商贸,2010(22):175-176.

[45] 李莉.基于PCR的重庆市星级酒店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江苏商论,2010(12):36-38.

[46] 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问题缺失的现状与反思[J].旅游学刊,2010,25(10):13-17.

[47] 陈向明.质的教育研究中研究问题的界定[J].教育评论,1999(1):28-31.

猜你喜欢

旅游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们一起“云旅游”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小A去旅游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