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思品课中图注文分析题的解答及应对策略的选择

2012-03-01郑林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图表答题审题

郑林军

运用图表、表格、曲线图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让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中包含的道理,这是近几年社会政治中考较常见的一种分析说明题。绍兴市中考2009年、2010年、2011年,图注文题分别占到12分、15分、11分。这类试题材料简洁明了,设问往往是隐性的居多,答案一般要求“收”“放”结合。在今后的开卷考试中这类试题所占的比例还有可能会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才能在中考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一、解题思路

图注文分析题考查的是在分析基础上的概括归纳能力,要求根据文字、图、数据、公式等所给背景材料,分析说明有关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存在和变化发展的状态、原因、趋势。那么如何解答图注文题呢?现以绍兴市中考试题为例予以说明。

材料一:

材料二:这些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工业污水的排放,加剧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短缺,现在这些地区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来治理和改善水环境。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问题?

(2)材料一告诉我们必须树立什么意识?

(3)当今的西部大开发应从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中汲取什么教训?为什么?

解答好这类图表题,重在唱好“三步”曲。

第一步,明确考点,增强解答的针对性

图注文分析题虽然设计巧妙,但总有其考查目的和命题意图,即我们常说的“题眼”。因此,我们应分析材料,挖掘材料中的“题眼”。这是关键性的一步。抓不住或抓不准关键性词语,就很难弄明白命题意向,也就很难把设问所涉及的内容界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了。如本题第3小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当今西部大开发应从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中汲取什么教训?“题眼”便是“教训”两字。通过分析材料: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水体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现在不得不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理和改善水环境,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得出应汲取的教训是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另外,答案要回归教材,要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第3小题第二问为什么要汲取这样的教训,我们首先就要从课本中去找这一问题可运用的原理。这题涉及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与环境的问题。所以我们就可以运用初二思品课中“人类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个原理。然后就是结合材料,材料中的做法是遵循了这一原理,还是违反了这一原理。我们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加剧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的短缺,严重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这样的具体分析,就很自然地得出了最后的结论:材料中的做法违反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步,研读材料,筛选有效信息

这一步就是要做到“三看”:一看图表标题,任何图表都离不开标题,图表标题指明此图表所属,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什么内容,是图表的主题或灵魂,标题为答题起到了提示语的作用。标题或标于表头,或置于表底。如材料一图表1标题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图表2标题为“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二看图表内容,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看内容就是要看在图表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看时要有比较,图表2就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的比较。三看图表图例、注释,如图表1就是一个“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的图例。通过这一图例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越来越少,一目了然,非常清楚。许多图表题图后还往往含有注,用于补充说明。通过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否则,必然会影响对图表的全面分析和理解,答题时丢失要点,影响得分。这是一例典型的“图、注、文”三位一体的题目,学生必须既看“图”又读“文”,更要注意“注”。只有综观全局,才能全面提取有效信息。本题中“图”与“注”是有紧密联系的,如果忽略了图表1后面的“注”,就很难得出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或“危机意识”的结论。

第三步,整合信息,分析其内在联系

当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之后,就要对此进行整合,分析各条信息的本质,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图注文试题所提供的图表之间或图表与文字材料、附注之间往往不是孤立的,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类分析题的落脚点或终结点就在于提示这种内在联系,说明这种内在联系所包含的道理。上例中材料一主要讲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变化状况”,二是“中国与发达国家水资源利用状况比较”。而材料二主要讲了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讲的都是水资源问题。通过分析整合,找出两个材料的共同点,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第一小题,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如果我们能真正唱好这“三步”曲,遵循这样的思维程序,解答这类题型就能做到化难为易。当然由于年龄、知识、阅历等各种原因,真正要做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答题时还要强调二忌三结合。“二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答了一些与图表材料无关的书本知识。二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词多意少,言语啰嗦。“三结合”:一是作答时一定要结合试题设问,如第一小题“材料一、材料二共同反映了我国的什么问题”,要审出“共同”二字的含义。二要结合图表标题、图例和图表的分析比较。三要结合时政热点问题。

二、应对策略的选择

分析了图注文试题的解题技巧,那么如何把握中考这一趋势,即如何根据这一趋势,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图注文题侧重对能力的考查,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弱化,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忽视知识而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沙丘之塔。因此复习时首先要过基础知识的巩固关,要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达到从整体上把握部分,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结构,形成知识的网络。如果我们能做到把纸上的知识网络,有重点地搬到大脑的记忆中,并达到融会贯通,考试时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加强审题训练,瞄准时政热点

解答图注文试题,审题很关键。许多学生考试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题发生偏差。如何正确审题呢?首先,要读懂题,反复读,理解不同的载体(文字表述的事例、数据、信息)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在分析这些信息时要注意:一是要审清图表的标题,即首先要知道是一个以什么内容为主的表格,这样一开始就能抓住中心;二是要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变化情况,通过比较挖掘有效信息;三是要审清表格中的一些备注,使得答题能够更全面。其次,要回归教材,探寻知识的支点,切忌随心所欲,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算哪。而是应该从设问入手,向教材逐步辐射,找到解答问题的知识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发散思维,组织答案要点。总之,审题时一定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要因为有的题目没见过就认为不会做,这是考试的大忌。在审题训练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瞄准时政热点。图注文试题,大多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试题。而试题中的“实际”大多是从一年来国内外时政中的事件以及当代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中选取材料,设置新情境。如2009年第24题的科技创新问题,2010年第25题的世博会问题,2011年第23题的人口普查问题,无不是当年度的重点热点问题。所以,要着力养成学生自觉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习惯,平时复习要按课、按节把一些热点题进行分类汇总,考试遇到类似题目时,审准题后就可信手拈来。

3.加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

图注文试题所考查的具体知识难有“规律”可循,而分析这类题型的方法是共同的、稳定的。因此,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1)精心编制试题,科学训练,做到宁缺毋滥。(2)多用“演绎”分析法,防止出现课本知识與所给材料“两张皮”的现象,只回答书本知识的要点,而忽略与所给材料的联系。(3)加强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的训练,培养学生答案组织能力。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反对不负责任地向学生提供“快餐”——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努力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学会“三段论”的逻辑推理方法,独立分析,自己组织答案,不断积累经验,掌握解题技巧,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图注文分析题的有效解答,既要从解题思路入手,梳理答题的技巧;又要强化平时教学的针对性,做到宏观把握,微观进入,从而提高答题的有效度。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图表答题审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