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动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

2012-02-10冯彩虹

天津护理 2012年5期
关键词:椎间隙术者椎间盘

高 彦 冯彩虹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腰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成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14~79岁,平均46.5岁。单节段病变84例,双节段病变16例;单处开窗82例,两处开窗14例,3处开窗3例,4处开窗1例。患者均有坐骨神经痛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病程3周~6年,平均0.6年。术前均行CT或MR检查,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相符合。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住院2~10天,平均5天。

1.2 器械特点 该系统由外层操作套管和套接在其内的手术套管构成,两套管均呈椎形,断面为扁圆形,手术套管通过滑槽固定在操作套管内。手术套管内有3个圆形通道:右侧为8mm的工作通道,左侧为两个并列的直径4mm的内镜通道和吸引器通道,手术套管内侧有一方形滑槽,安置可调深度的神经拉钩。内镜通道与工作通道呈12°夹角,内镜为前直视0°镜,镜头比METRx系统更接近术野。该系统为可动式和平衡式,不与手术床固定,与摄像头和光源连接妥当后可平衡地直立在手术切口内,术者可通过吸引器,手术器械带动套管。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患者准备 患者患病时间较长,对手术的期望很高,虽然该技术有一定优越性,但患者常考虑到该技术应用的娴熟程度及技术的有效性,担心手术失败,因此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心理。我们详细地向患者介绍与手术有关的注意事项,该手术的优点、手术过程、麻醉方式以及手术室环境等;并介绍成功病例,创造舒适的环境,取得家人的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嘱患者术前半小时清洁皮肤,备皮,强调术前进行床上俯卧训练和床上大小便训练的重要性,提高术中对特殊体位的耐受性以及减轻术后不适。

2.1.2 手术器械物品准备 除常规间盘镜手术器械(骨科包、显示器、摄像头、光源导线,双极电凝、脚踏开关、X线透视机),还需要可动式间盘镜专用器械1套。11#尖刀、长镊子、冲洗器、吸引器、生理盐水、明胶海绵、棉片、骨蜡、3个0的可吸收线。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接诊患者,与麻醉医生一起核对患者姓名及手术部位后,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及时配合麻醉诱导给药及气管插管。将一次性负极板贴于患者肌肉丰富处与皮肤完全接触,同时检查身体勿接触金属物品,防止电灼伤[2]。手术体位安全舒适易于术野的暴露,将患者俯卧于俯卧位垫上,手术节段对准手术床腰桥。头部轻放于软垫的凹陷处,软垫保护头面部,保持呼吸道通畅。会阴部避免受压。双手置于体位垫两侧,双膝下放一软垫,双踝前垫一软枕。臀下垫一软垫使臀部为翘臀位,有利于增加椎间隙宽度,便于手术操作。随时为患者保暖,仅暴露手术术野,下肢用一次性医用加温毯为患者取暖。摆好体位后协助术者用“C”型臂透视定位椎间隙,术者在皮肤上标记切口位置和椎间隙方向,调整手术灯照射方向与椎间隙方向一致。将摄像系统放于手术者对侧,正确连接摄像系统,冷光源,吸引器及双极电凝。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体位变化时血压下降,本组有2例患者由平卧位变为俯卧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遵医嘱给药。与器械护士清点用物,并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

2.2.2 器械护士配合 提前上台整理器械,按顺序摆放间盘镜器械,检查内镜系统与巡回护士清点物品。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将消毒好的器械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擦干,器械装好按使用顺序放于无菌台上,将各种线路理顺固定,并将另一端递于巡回护士。当术者切开皮肤及腰背筋膜后依次递扩张管及工作通道,分离、咬除黄韧带及部分椎板,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用尖刀向下切开纤维环,用剥离子捅破突出的椎间盘,递上髓核钳去除破碎髓核组织,用冲洗器冲洗碎屑。探查清理神经根通道。递双极电凝、棉片、明胶海绵止血,止血后提醒术者取出棉片。然后用盐水冲洗,然后协助术者逐层缝合伤口。

2.2.3 仪器的灭菌与保养 器械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用高压水枪冲洗吸引器的管腕及开口处,然后用多酶清洗5~10 min,温度保持30~40℃,吹干待用。贵重易损的配件,如:镜头、光缆线、摄像头等用湿布擦净后,擦以75%的酒精再用细软干布擦干。椎板咬骨钳、扩张管、髓核钳和神经拉钩等打包放在特制的器械盒内用高压蒸汽灭菌。光导纤维及镜头用过氧乙酸药盒的内镜灭菌机灭菌。光源线成无角度盘曲,仪器保养需设专人负责,防尘、防湿、防撞击、防干扰。冷光源及光纤注意勿折、勿刺激、防干燥。

〔1〕马静,冯彩虹.经后路上颈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手术配合[J].天津护理,2010,18(3):136

〔2〕郑梅玲.20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手术配合[J].天津护理,2011,19(5):272-273

〔3〕徐宝山.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2):112-116

猜你喜欢

椎间隙术者椎间盘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MRI“HIZ”征结合CT 引导下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双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投照角度对介入医师辐射剂量影响的研究*
胸腔镜手术中扶镜者的重要性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说“父fǔ”道“父fù”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