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0例颈椎骨折手术体位的护理

2012-02-10

天津护理 2012年5期
关键词:手术床头部体位

杨 赛

(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是近年来脊柱领域开展的一项难度较大的手术。因其位置临近较高级神经中枢,血管、神经分布丰富,术区狭窄,手术危险性大,容易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1]。体位摆放的正确与稳妥,是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我科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40例均未发生因体位不当而造成的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颈椎骨折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手术时间6.5 h,麻醉方式为全麻,32例患者采用先后入路,再前入路两次体位摆放完成手术,其余8例患者术前头部有Gdrdrer-well颅骨牵引器,术中采用沙滩椅头部悬吊体位进行手术。术后连续3天对患者进行回访,40例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访视 术前日探访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讲解术中体位的特殊性或在全麻未清醒时,根据医嘱配合医生避免损伤。详细了解患者的体重、身形,眼部有无疾患,牙齿是否松动等,以做出评估及准备。

2.2 用物准备 除准备常规颈椎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品和专用内固定物特殊器械外,红霉素眼膏,泡沫敷料眼贴,软垫、棉垫,自粘绷带等。后路体位需准备“马蹄形”头架及自粘式中间凹型海绵俯卧位垫,锥型软枕。前路体位需准备C形啫喱头圈1个,肩垫1个,圆枕1个。悬吊沙滩椅体位需准备牵引绳、牵引砂袋、滑车,悬吊固定杆,挡脚板。

2.3 手术体位 此类手术体位容易给患者造成潜在的危险性,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合理摆放。术前访视后,护士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好自粘中凹体位垫的距离,防止术中体位垫对胸腹壁和膈肌施加外来压力,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评估牵引砂袋的重量,术中进行有效牵引,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3.1 后路体位

2.3.1.1 体位准备 认真检查俯卧位床的各种部位,准备好体位垫,调节好“马蹄形”头架各个关节。巡回护士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固定。麻醉后用红霉素膏涂眼,眼部用保护膜粘贴。调整好头架与手术床,俯卧位垫与头架的距离。

2.3.1.2 摆放方法 翻身时注意使口鼻部置于头架空隙处,眼部与气管插管悬空,头面部用头架支撑固定,头架接触前额、着力点用棉垫包裹固定好。下颌置于软垫上。防止额部、眼部、下颌压伤,颈部悬空不稳,耳内放置棉球。使肩部及胸部两侧髂部为受力点,将胸,腹悬空于俯卧位垫上。调节头架保持屈颈位,以开大椎板间隙。防止颈椎反屈畸形,减少脊神经的损伤机会[2]。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以中单包裹固定,然后用宽胶布,一条自枕后结节经两侧颞部贴于头架,另一条自枕后结节经矢状裂贴于头架上。膝下垫一薄海绵枕头,脚踝垫锥形软枕,防止垂足。用约束带在小腿处固定,手术贴膜封肛,防止术中污染。

2.3.1.3 注意事项 翻身时保护好气管导管,“马蹄型”头架与手术床连接稳固,防止移位。注意眼部是否悬空,男性阴囊、阴茎,女性患者的乳房是否受压。骨突处保护妥当。

2.3.2 前路体位

2.3.2.1 摆放体位 移动患者,由3人平行移动患者至手术台。患者仰卧,头部距床头5 cm,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肩垫放于双肩下,头自然后仰,充分显露双颈长肌,枕部垫圆形啫喱头圈,颈部下垫小圆枕,将宽胶布贴于患者前额,两端固定于床侧,加强头部稳定性,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以中单包裹固定,膝下放软枕。

2.3.2.2 注意事项 妥善放置气管导管,在导管与面部放置保护垫,防止术中压迫面部。头颈部摆放稳固,避免手术中头颈移位,导致术中误伤食管、气管、椎动脉等致手术失败。

2.3.3 体位改变的注意事项 后路手术完成变换前路体位时,可引起重力对血液和脏器的影响。加之改变体位后,身体负重点和着力点发生改变,一些组织承受压力和拉力的部位及强度亦发生改变。可导致皮肤、血管、神经和肌肉组织的损伤。因此,变换体位时应缓慢,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变换体位时有专人站于患者头侧做有效牵引,保持颈椎正常生理轴线,安置体位多人协作,动作协调一致,保证患者安全。妥善固定各种导管,减少意外的发生。本组32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3.4 沙滩椅头部悬吊体位

2.3.4.1 摆放体位 全麻后用胶带将气管插管固定稳妥。有两名大夫牵引患者头环麻醉师保护呼吸通路,将患者移动至手术床,保持头部中立稳定,将患者臀部置于腰桥以下部位,背部紧贴手术床背板调节至90°,膝关节处床板下调10~20°。在双腘窝处垫一薄垫可使髋、膝部适当屈曲。脚下放置挡脚板,防止身体下滑移位。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以中单包裹固定。头部使用牵引绳与手术床上方固定杆相连接,保持头部稳定于中立位,通过滑车进行有效牵引。起始牵引重量为5 kg,C1以下每增加一节段加2.5 kg,以此类推[3]。用宽胶布将患者胸腹部与手术床固定,最后全面检查确认。

2.3.4.2 注意事项 保持患者头部中立稳定。保护好膝关节,腘窝处,腹股沟处,减轻对大血管及神经的牵拉。全麻患者肌肉松弛用自粘绷带做好患者与手术床的固定。严格掌握颈部牵引重量。

2.4 术中观察 术中加强巡视,发现因体位不当而引起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适当调整。由于颈椎手术部位特殊,操作失误可致大出血,因此,随时观察手术进展,术前备好可靠的静脉通路,固定稳妥,接延长管及三通[2]。术中密切观察眼睛,鼻孔,下颌是否受压。每隔20~30min对患者进行检查,头部是否移位,气管导管,各种导管是否扭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体会

颈椎手术风险大,加之体位特殊易造成患者生理的改变。由此,为了保证术者在术中能顺利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在护理上一定要高度重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体位固定稳妥,保持颈椎生理弯曲。另外,由于患者术中身上带有多种管道,导线,变换体位时,易发生导管脱落,移位及循环功能紊乱,故翻身时加强监测,妥善固定好各种导管,并应有专人站于患者头侧做有效牵引,轴向翻身,多人协作且动作协调,缓慢,稳妥,防止意外发生。总之,只有配合默契,准备周全,认真观察,手术一定会大大增加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左振芳.颈椎后路手术体位安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B):38-39

〔2〕曹新平.颈椎后路手术28例护理配合[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6):596

〔3〕周方.脊柱及四肢骨折的治疗决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2627

猜你喜欢

手术床头部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MAQUET 1131型手术床维修故障3例
自动驾驶走向L4 企业头部效应显现
SM SMRAT P2000C 电动手术床故障分析与维护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特制交替充气式床垫预防颅脑术中压力性损伤的优势研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野战便携式可折叠急救手术床的研制*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