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层次 力求创新 链接生活——浅谈小学语文阅读命题有效性的策略

2012-01-30吴秋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段自然段短文

吴秋华

(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凸显层次 力求创新 链接生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命题有效性的策略

吴秋华

(漳州市实验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元素之一。近年来各地试卷均加大课外阅读题的权重,把阅读能力的考查作为语文纸笔测试最重要的内容。因此,有效的阅读命题是检验和改进学生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关键。

一、把准目标设题,凸显层次

1.试题内容紧扣评价目标

阅读评价的目标即是对阅读能力的检测。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显示,阅读能力主要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和作出评价的能力。而纵观试卷的阅读命题,常发现试题没有层次、检测角度单一、重复出题严重,甚至摒弃阅读材料,变成语文知识的零碎堆积。这是命题者缺乏对评价目标的准确把握,缺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素及结构的全盘了解。但如果命题紧扣上面陈述的四种阅读能力,题目的层次性就泾渭分明了。因为这四种能力既有一定的相关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在编制试题的时候,这四种能力能够较为清晰地区分开,使得每道试题的考查点比较明确,便于考试之后的解释和反馈。

【题例1】《人和大佛》(四年级,内容略)

(1)给文章的第2、3自然段加上标点。

(2)把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①“喔”表示的语气是( )

A.奇怪、怀疑 B.惊讶、赞叹 C.突然明白

②“渺小”的意思是( )

A.微不足道

B.行为不高尚

C.对人轻视,小看

③这篇短文主要是在讲( )

A.人和大佛比起来太渺小了。

B.佛虽然大,但力量比人小。

C.人是最伟大的,只要团结起来就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

(3)“羡慕”的意思是看了喜爱,想照着做或希望得到。文中大佛羡慕的是谁?为什么?

【题例2】《难忘的一课》(六年级,内容略)

(1)在文中的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选填词语。

A.丢 栽 落 飘

B.今非昔比 神态自若 判若两人 一反常态

C.惊异 惊恐 惊叹 惊诧

(2)在第6自然段的空白处打上标点符号。

(3)文章第1~7自然段为一部分,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欧阳老师上的难忘的一课。作者

例:“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既承接上文对室外天气的描写,又表现出欧阳老师的表情让人感到害怕。

四年级试卷第1和2题的①②考的是作出解释的能力,③考的是整体把握的能力,第3题考的是作出评价的能力;六年级试卷第1、2题都是考作出解释的能力,第3、5、7题是考查整体把握的能力和作出评价的能力,第4、6题检测的是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比这两张试卷,我们发现命题能随着年段的递增,对这四种能力的检测也在逐步增加,体现出应有的梯度,层次性也一目了然。

2.题型设置紧扣学段目标

同样的检测点,可以有不同的题型呈现方式,而题型不同,它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

因此,同样的检测点,设置什么样的题型,需依据各学段的目标而定。以理解文章大意为例,各学段的目标设定各不相同:详写了 __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通过____________的渲染,突出中心。

?

(4)用“——”划出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

(5)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6)找出第9自然段中与题目及上文照应的一句话,用波浪线标出。

(7)短文的语言简洁,描述生动新颖,请模仿例子再摘抄一句并作分析。

从这张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年段的不断升高,对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在逐步加大,区分度也越来越明显。命题者如果把准新课标的学段目标,精心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题型,试题的梯度就能得以体现。

【题例3】

(1)《蚂蚁和螳螂》(二年级试题)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第( )自然段写了螳螂和蚂蚁的对话。

(2)《我家的菜园》(三年级试题):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季节 描写的主要景物春天 菜园 小鸟

(3)《找出最合适的路》(四年级试题)

迪士尼乐园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时,华德遇到的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受到 ___________的启发,找到了解决方法:________________。

(4)《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五年级试题):鸳鸯和凤姐是这样从刘姥姥身上找笑话:先给她__________,然后叫她饭前____________,最后又让她___________。

(5)(六年级题目)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②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试题采取判断内容的指向,体现“能阅读”的要求;三、四年级题目采用的方式是填表、半填空题,学生只要认真阅读短文就能轻松完成,准确践行新课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初步把握”的学段要求;五、六年级题目考查学生对事件梗概的“了解”能力,并考查对文章的表达顺序的“揣摩”能力。同样是对文章大意的检测,由于把准学段的不同目标,选择与目标相切合的题型,准确把握题型所表现的难易度,精心设题。因此,命题定位准确,体现了应有的梯度。

二、多种策略设题,力求创新

1.契合教学策略,渗透方法

优秀的教学策略能很好地体现语文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又能切实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学得轻松。

【题例4】《一盒饼干》

请试着用以下词语说说故事大意:

机场候机 专心致志 误以为 偷吃 真相

【题例5】《游古漪园》

在图中标画出下列景点的所在位置:

《一盒饼干》的命题契合教学中经常采用的“给关键词语,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游古漪园》是《颐和园》的类文,文中各个景点的方位介绍清楚,准确解读能在脑海中呈现出整幅画面。教学类似的写景文章时,教师常采用画图这种形象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想象画面,因此,命题采用这种方式,既能检测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又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方法。

2.创设具体情境,增加趣味

在命题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不仅更新颖有趣,而且能让学生的知、情、意、行融成一个整体。

【题例6】《为了孩子》

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也被鸟妈妈的壮举所感动。护林员们安葬了鸟妈妈,他们想为它立块墓碑,不仅表达他们的敬佩之情,也想让所有来此地的人都知道这儿曾经发生的动人故事。请你来帮他们写这个碑文。(字数不限)

这一命题是把概括故事大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监测点放在一个具体生动、有符合故事实际的情境中来作答,学生的思维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落笔行文就显得有意思多了。

[题例7]《打井得一人》

……听见这话的人传开了说:“丁家打井挖出一个活人来。”……宋国国君派人到丁家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的意思是___________,并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设题: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是什么?这一命题把同样的问题转化成以“丁氏”的身份来作回答,且巧妙地融入文章中,成为文章的一部分,这样的命题使学生能入情入境,可为巧极妙哉。

三、扩大材料范围,链接生活

学生在生活中所阅读到的文本材料各式各样,有文学作品,也有实用文章,还有更为丰富的样式,如使用说明书、新闻报道、图示说明、表格等。不同的文体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选用不同文体的文本作为试题材料,可以测试出学生对不同阅读方法的运用水平,即阅读能力。而我们的阅读试题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几乎以文学性作品为主,忽视了其他文体的阅读考查。因此,扩大试题材料,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实用性强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拓宽阅读渠道。

【题例8】某市2011年小学六年级质量监控测试卷

某小店在路边设置了一个广告牌(如图),请仔细观察后作答。

(1)请指出这个广告牌表达不规范(误导顾客)的地方:___________;其实这个广告牌是要告诉人们,这个小店经营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业务。

(2)箭头是为了指明小店的( )

A.经营范围 B.经营性质

C.方位 D.距离

(3)这个广告牌如何制作才不会出现歧义?

总之,如果要提高阅读命题的信度、效度和阅读命题的有效性,命题要紧扣评价目标、学段目标,使命题有梯度,有层次;命题还要积极探索命题新策略,使命题形式有创新,丰富且多样;命题的阅读材料应与生活接轨,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吴秋华(1971-),女,小学高级教师,本科,漳州市学科带头人。

符 洁)

猜你喜欢

学段自然段短文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秋天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KEYS
Keys
美丽的秋天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