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论高校班主任自我成长与学生成长的辩证关系

2012-01-28柳卓娅胡建军

淄博师专论丛 2012年2期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教师

柳卓娅,胡建军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山东 淄博 255130)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与弟子子贡有一段对话,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孔子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能近取己身、远比他身,为他人着想作为推行仁爱的最好方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班主任集教学、教育和管理于一身,如要实现教书育人目标,班主任之“己立”“己达”与对学生之“立人”“达人”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直接、明显。

一、班主任欲“立己”,必须“立人”

教师职业功能最简要的概括就是教书育人。换言之,班主任及其他学生管理者,做的是“立人”的事业。所谓教学相长,教学管理者教育学生——“立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成长的过程。由于班主任是集教学、教育和管理于一身,所以,班主任的“立人”“达人”对“己立”“己达”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欲“立己”必须“立人”。

(一)学生的发展和认可是班主任职业评价最根本的体现

学生的进步就是教师的收获,学生的成长就是教师的成就。班主任职业价值隐性方面的体现有班主任积累的更丰富更合情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但更多的还是学生的发展和班主任自我的职业与人生感受。曾有一个学生高考失利、被医生告知得“抑郁症”,鼓足勇气之后她终于和自己的班主任谈了她的家庭、她的身体状况、她曾经的学业理想。医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抑郁症”的论断是不负责任的。班主任与她谈了这点,并很肯定地告诉她医生的这种话可以不听。而且一个被别人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左右的人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后来,结果很明显,她经常笑了,不仅对这位班主任,也对同学们。在学期结束的操行评语里,班主任送给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知道老师多么希望看到你笑吗?”后来又经过多次聊天,这位同学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理想。所以,笔者认为,有效的教育应该贴近真实的人生,贴近具体的生活。的确,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引导。《孟子·离娄上》有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2]真诚能使师生间建立融洽的信任关系,学生会认真细致地观察教师。作为班主任如果能以关爱的态度真诚地鼓励学生,在积极的方向上引导学生,学生内心会升起自信,自然会有努力的行动。

班主任的职业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显性方面有来自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或奖励,但更多的却是学生进步所带来的学生认可和感激。平时我们经常说人无完人,人生也不尽如意,但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可以收到学生们给予的最美丽的评价和最纯真的感情。如元旦时学生送的贺卡上写着:致教师——拥有无可比拟的善良,拥有清新高雅的美。有一位女教师,做班主任时尚未结婚。期末,班里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爱情诗词的小论文,后面竟附上要教师平心静气等待爱情到来的劝告,并对自己的班主任送上爱情幸福的祝福。有时候直率而绝对的赞美、天真纯情的肯定只有从学生的口里才说得出,成年人已经不善于用这种口气说话。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收到这种祝福何其有幸!于是,深深地感受着这种幸福和成就的同时,班主任应时刻提醒自己要倍加珍惜这份职业、这份情感。

(二)处理学生事务会使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接受挑战并获得突破与提升

“教不严,师之惰”。与学生相处是对班主任爱心、耐心的考验。解决学生问题是对班主任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尤其是人生体验和管理智慧的挑战。在与学生尤其是特殊家庭背景学生接触的过程中,班主任对这种考验和挑战的感受会更为深刻。但随着对问题的不断思考、探讨和最终解决,班主任会得到很多启示,其自身境界和素质又会得到提升。曾有一位女学生父亲因病离世,母亲无奈再婚,十几岁的弟弟常年坐轮椅,继父从外地来打工并落脚她家。这位学生不经常回家,回家也不多说话,觉得只要母亲、继父、弟弟过得好,她无所谓。而且他认为自己这样做就是很懂事、很成熟,并在谈心时将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这位班主任细心地询问了她更多的细节,得知继父对她的母亲、弟弟不错并带着弟弟去外地治疗,使得病情有所好转,年龄偏小的弟弟心里基本没有阴影;更得知了她的心结——她认为如果对继父好,就对不起自己的生父。应该承认让这个年龄的她自然地接受人生如此沉重的变故是一种残忍。但是这个心结也必须打开。这时作为班主任就必须调动起所有的知识、情感使之集中于一个主题。这位班主任后来与这位女生进行了恳谈,甚至谈到了人离世后有没有灵魂,告诉她如果认为人没有灵魂就不必对生父内疚,因为他不会知道现在的一切。她很肯定地说她一直相信生父在天有灵。班主任告诉他,那生父肯定希望你们幸福,他应该很愿意你们成为快乐的一家人。接下来她们又分析了她在家里的中心地位:她这样貌似平静的不冷不热,母亲内心会有所察觉因而不会真幸福;继父内心里希望这个女儿能认可自己,继父为家庭真诚的付出她应该表达自己的肯定和感激;慢慢长大的弟弟会受到她这种不良情绪的感染。同时,班主任还与她谈了更重要的一点——对两个父亲的爱并不冲突,而且二者是一种爱的延续,是上苍垂怜,是人生的大缘分、大收获。对于她来说,把对生父的爱埋在心底,把女儿对父爱的感激和敬意送给继父,然后自己走向真正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长大。在谈话要结束的时候,这位女同学告诉自己的班主任她以前从没想过自己对于母亲、对整个家庭的意义,从没考虑过对父亲的爱还可以这样理解。她满眼含泪地说着感激,微笑着与班主任说再见。一段时间后她从家回来再一次向班主任表示感谢,说她和母亲谈起了与班主任的谈话,两人都哭了,这是她们第一次舒心的谈话。她也大声地喊了继父“爸爸”,一家人都很高兴。

其实作为学生,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在很多时候班主任对自己的班级,对班里很多学生,尤其是家庭特殊的学生往往会感慨万千。为人世的离散与聚合,为工作的繁琐与充实,更为学生的承受与成长,为生命的爱和智慧。教师包括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沟通,其实就是接触更广、更深的世界,与学生一起成长,就是体悟更真、更美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讲,班主任是应该感谢学生的。

(三)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会促使班主任自我审视、反省和改进

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班主任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甚至自我解剖。对学生提出要求、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深刻的自我教育过程。“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面镜子,整个学生群体就是一面大镜子。有一则寓言,说一个老太太站在一堵快要倒塌的墙边提醒路过的人不要从墙边走,结果其他人都安全路过,她自己却被压在墙下。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很容易变成那个老太太。教育界有句名言“像爱护自己那样爱护学生,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事实却是对前面一半我们强调很多,对后一半经常忽视。我们经常习惯性地提醒学生、教育学生,却忘记了自己也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也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也对自己的状态不满意,但就是没有“像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没有像很多学生那样把意思领会到心里,更没有付诸行动。结果,有很多学生大有成就,教师中成就很高很优秀的却不多。

刚进大学校门的学生非常激动,但有意无意流露出来的一些观念让人觉得不太妥当。演讲中经常流露出这样的言辞:“我要成为教师的助手,同学们的榜样”,“太阳、星星、月亮,我们选择哪个?当然是太阳”,我们耐心地问他们,在学校里人很多,可能你当不成班干部或学生会成员,甚至连课代表也不是,就连给教师当助手的机会也没有,那你怎样定位自己?即使有了机会,生活、学习中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理解力不同,大家对你的评价、褒贬肯定不一样,你怎样确定自己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被众人所熟识,不是很耀眼,不是太阳怎么办?当月亮和星星真的没有意义吗?然后我告诉学生,大学里要培养独立的思维和思考的习惯,这也是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之一。其实,“独立的思维,思考的习惯”,谈何容易?做教师的我们又何尝做得好?

笔者认为,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对学生讲过之后,教师自己内心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趋向自觉、理性和深刻。在读书、教学、处理一些事务时,会经常提醒自己,要有思考的习惯,多角度看问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被认为是赞颂师德的名句,但是现在我们更提倡教师在照亮学生的同时自己能不断得到提升。班主任在与学生的心灵进行交流和沟通中起引导作用的同时,对自己的内心也是一种启发、思考和强化。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主动获取生动地体验和收获,来丰富和充实自己。

二、班主任欲“立人”必须“立己”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班主任,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班主任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班级的存在和发展状态,班主任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班主任的以身示法对学生有着自然地熏陶示范作用和凝聚激励的意义,对优良班风和班级精神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方面,班主任应担当起首要的责任和义务。

(一)班主任的仪表、仪态会影响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行为方式

清代石天基在《师范》中写道:“为师者,弟子之所效法。其师方正严毅,则弟子必多谨饬;其师轻扬佻达,则弟子必多轻诞。文人才士,虽不必过于迂腐,但俨然为人师范,举动间亦须稍自检束,令弟子有所经警敬惮。”[3]班主任的行为习惯会通过仪表影响学生。不修边幅的班主任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细节和习惯,学生生活上也会不拘小节而且纪律性较差;衣着华丽、打扮入时的班主任带出的学生一般喜欢以时尚为荣,但适应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弱。衣着整洁、举止大方、仪表端庄的教师带出的学生,会注重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和希望,且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班主任对自己的着装行为必须有所选择,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正面的暗示和影响。

人的衣着打扮实际是其内心精神气质的展示。班主任通过仪表外现的精神气质,对学生有着微妙的暗示作用。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受其行为方式和精神气质的影响。班主任坚定的目光、从容的神情及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具有健康成熟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是为了在处理与学生相关的具体事务时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把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信念传达给学生,争取在远离讲台的地方收到讲台上无法收到的效果。

(二)班主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会影响班级学风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提醒教育工作者:“我们所说的那种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的知识的结果。”[4]个人的学习态度和专业学识是否可以保证班主任具备教学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素质,是影响班主任总体素质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条件,也会直接影响他在学生面前是否能够确立班主任教师的地位和权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广博的专业学识为班主任更有说服力地对学生进行诸方面的教育提供了首要的基础。

班主任如果坚持学习,注重个人学业的发展,在工作中就更容易保持尊重科学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作风,更容易把握时代特征和脉搏,做到与时俱进。班主任如果能一丝不苟地对待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并且向学生自如地展现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就更会以民主、自由、开放、宽容的心态与学生相处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激发其奋发向上的精神。班主任自身的学业成就,严以律己、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良好学风、班风的形成具有直接的感染力和影响力。班主任热爱自己的专业、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坚持学习和学业发展的班主任更易于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进而以自己的人格熏陶学生。相反,业务上不合格的班主任一般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可,更谈不上敬佩,建立威信则更难。经常抱怨学生不爱学习的班主任们,首先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否热爱学习,学习习惯怎样,治学态度如何。学生对教师的感受是敏锐的,学生最欢迎和崇拜知识渊博、教学有方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应该是不断自我修炼、自我充实的榜样。

(四)在某种程度上,班主任人格的高低决定着人格教育的成败

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出任柏林天主教大学校长时说:“大学不培养政治家,也不培养作家,也不培养工程师,大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灵魂是健全的,到达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的人格。这样的人格的完整对这个人来说,意味着是健康,一个健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一个灵魂健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更容易胜任。”[5]人格教育最可怕的就是空洞说教,作为教师尤其当以师德师风为表率,以教师的人格魅力为楷模。大学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兼具,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集知识传授与人格塑造于一体。班主任的工作不在于说教和苛求,也不是完成某一科目的教学任务,具有感召力的班主任是通过渗透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影响学生的,即为学生营造“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的氛围。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古人讲“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7]王夫之也对教师提出过“躬行”“示范”的要求。班主任如果有丰富的才学、渊博的知识,性格热情活泼、言谈举止大方端正,待人诚恳、主持公道,勇于改正错误、承担责任,就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楷模和仿效的榜样,并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有教育学者认为人的生成不仅包含合理性方面,而且包含非理性方面,且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言说和缄默两个层面。因此教育过程决不能只限定在理智的教学范畴,或者机械简单地加上情感、意志、直觉、信仰等某些非智力因素。它还必须包括那些不可言说的,只能是现实的生命活动才能表达出的范畴。作为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修炼,严格要求自己有广大宽阔的视野和宽容博大的心态,而且应该情韵悠长、光明磊落。这样的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才能既有言传的能力,又有身教的力量。另外班主任在提醒自己注意言行举止,注意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的同时,有不当之处必须尽快改正和解释,首先因为班主任有责任尽量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则因为班主任无意的某些不当细节可能会给判断力还不是很强和自我意识还很坚定的学生造成误解。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管理学的角度讲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系统。班级管理的成败也绝非班主任只单纯的自我提升,对学生有好的影响就能达到。其中有诸多管理、制度、人生、人性的问题要考虑,而且这些因素之间有时也存在诸多矛盾,不是班主任凭一人之力所能决定和协调的,要做到尽善尽美实属不易。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朱子解释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程子曰: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又曰:弘大刚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8]只要明确了这些道理,班主任在工作的具体过程中摆正心态,尽力而为,必能实现达人、达己,实现学生与班主任自身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2][6][7][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徐梓,王雪梅(编注).蒙学要义[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 .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班主任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夸夸我的班主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