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执行力建设理论问题的研究

2012-01-28尹玉吉

淄博师专论丛 2012年2期
关键词:执行力建设

尹玉吉

(山东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山东 淄博 255049)

一、“执行力”概念溯源

(一)“执行力”概念的理论溯源

关于“执行力”这个概念的由来,人们往往把它归结于美国学者拉里·博西迪与拉姆·查兰合著2002年6月15日出版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Execution: The Discipline of Getting Things Done)。其实,该书并没有直接谈及“执行力”,譬如该书名就是“执行”。第一作者博西迪在书的序言中开宗明义:“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计划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实际上人们的计划和他们的行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公司里有很多聪明而勤奋的员工,但他们的工作效率却非常低下,而且他们并不看重实际的执行工作”[1](P1),谈的是“执行工作”;第二作者查兰说:“大多数情况下,一家公司和它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双方执行的能力”[2](P5),至多谈的是“执行的能力”。两人都没有直接说“执行力”。

1.“执行力”一词来源于法学。“执行力”一词究竟来源于何处?我们认为,就我国而言这个概念来源于法学,例如我国于1997年3月14日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有60多次提到了“执行”这个概念;中国公证员协会副会长黄群众(2001年)的论文《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在律师代理活动中的作用》[3]23次出现了“执行力”;武汉大学法学教授叶必丰(2002年)的论文《行政行为执行力的追溯》[4]43次出现了“执行力”;苏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章志远(2002年)的论文《行政行为执行力初探》[5]105次出现“执行力”;浙江大学法学博士翁晓斌(2003年)的论文《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6]55次出现了“执行力”;即使是管理学方面,我国学者的成果运用“执行力”也早在2001年,例如湘潭大学商学院谢凤华的论文《提高促销执行力》[7]2次出现过“执行力”。而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英文原版出版于2002年6月15日,该书的中文译本更是晚在2003年2月。

可见,“执行力”一词首先应该是一个法律专业术语,只是以后被管理学界借用了。这就像经济学界借用机械学科里的“机制”一词一样,本来“机制”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可见,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方法至多也是这种借用,并且他们这种借用也不是管理学界的第一人。所以,孙东风、李卫华、臧照书等2003年主编出版的《药品监督管理简明词语手册》在谈到“执行力”时,指出它有两重含义:“首先,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相对人必须实际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如其拒绝履行或拖延履行,行政主体可以依法采取必要手段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其履行。其次,是指企业完成某项任务、指标的能力。[8](P87)

2.“执行力”源于《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是个误会。近年来,我国学者,尤其管理学界的人们掀起了一股“执行力”的研究热,几乎都认为这里的“执行力”发端于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譬如刘应兰等人就认为,《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的出版,使得“执行力一时首先成为企业管理界的时尚用词,对执行力的研究也一下子风靡全球,中国也不例外,甚至把2003年称为中国企业的执行力年。”[9]看来这是一个误会。

正因为有这种误会,导致有人怀疑以至否定“执行力”概念的科学性,例如含英就认为“执行力是个伪概念。”[10]查百度搜索,有人认为“执行力的概念是他人从这本书演绎出来的一个时髦概念,用于商业炒作。特别是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已经公布了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执行力I(完全行动手册)》、《执行力II(人员流程)》、《执行力Ⅲ(战略流程)》、《执行力IV(运营流程)》、《成长力》等一批图书为虚假图书。

(二)“执行力”是一个科学范畴

一个范畴或者概念是否科学,主要看它有无存在的条件及其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准确程度高低。冷静地观察,在我国管理学界、企业界、学术界等“执行力”出现频率很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必然性。第一,由于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性,促使其的滥觞。我国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政府、企业、高等学校等的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现象大量存在,而人们试图改变这种现状,研究如何提高效率,往往与执行力相联系。第二,如前所述,这是我国学术理论界勤于思索的结果。应该说“执行力”是我国管理学界、企业界、学术界等的发明和创造,而非来自于国外。但是,不能否认,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对“执行”及其“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这一成果无疑有借鉴价值。或许这可能是人们把“执行力”与《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相提并论的缘由。第三,与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号召建立高效性政府、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及号召“干事创业”有很大关系,这点尤为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初的中纪会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就强调执行力问题,他说:“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他还说:“除了制度本身的制定外,最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制度执行力’的提高”。在谈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时,胡锦涛强调:“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他要求“切实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11]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也强调了“执行力”的问题:“要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12];这个报告在谈到房地产经济时,他指出:要“抑制投机性购房。加大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执行力度。”[13]2007年3月6日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两次提到“执行力”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强执行力,真正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14]在2006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执行力”这个概念,他说:“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15]同年的9月4日,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他又强调“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

2010年1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3次强调“执行力”问题。这个重要文件“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他还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16]

由此可见,执行力是客观存在的,同时又是对现有事实存在的客观描述。这是人们不能忽视且应积极应对的,所以说,执行力是一个科学概念。

真正搞清楚“执行力”概念的来龙去脉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理论界在这方面还没有下功夫。同时,作为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和理论工作者,在高等学校的管理问题上,引进、使用和研究高等学校的“执行力”问题,更加具有迫切性,更有意义。

二、执行力及高等学校执行力

(一)关于执行力的内涵

关于执行力的含义,理论家众说纷纭,包括在西方也是如此,例如:executive、executive force、execution ability、the executive ability,等等;在我国对其理解也不一样,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争。综合吸纳这些观点,我们认为:执行力是指单位在组织内部所存在的通过认同、支持和准确理解自己的目标及方向,精心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并对单位各种组织资源进行集中有效地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实施已有政策以及执行单位日常性公共事务和完成单位既定目标任务的单位的内在力,是单位内部推动各项任务完成的能力。

(二)关于高等学校的执行力

什么是高等学校的执行力呢?同样存在着争议,目前的概念很多。我们认为,有的过于宽泛,有的过于具体。通过归纳,我们概括出如下界定:高校执行力就是指其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完成学校战略决策、决议和工作部署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高等学校执行力建设理论构建

(一)研究高等学校执行力问题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作为我们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面临着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对高等学校执行力建设问题的破解。

1.“钱学森之问”需要我们加强执行力建设。科学大师钱学森在去世前不久发出了“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引发了人们持久、深刻地反思。“钱学森之问”关系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17]作为大学的管理者不能不对此有所反思。与此相关,2009年底,安徽省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谈到的也是“钱学森之问”。他们认为,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不仅没有杰出人才,而且离“杰出”两个字渐行渐远。[18]

2. “世纪大扩招”带来的“滞胀”(就业难)问题,需要我们加强执行力建设。相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年的高等教育却进入了“滞胀”期,“世纪大扩招”带来的惊喜还未停留多久,就遭受到“就业难”的猛烈冲击。[19]所以,这里有个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的问题需要研究,这个难题的破解也需要执行力建设的加强。

3. 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其他大量问题,需要我们加强执行力建设。高等教育界存在的其他大量问题,例如高等学校去行政化问题,已经成为2010年“两会”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焦点;教育经费短缺与筹措问题已经制约着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院校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些难题的破解,没有执行力的建设也是不可能的。

从上述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来看,教育的改革、教育政策的落实、长远计划的落实、年度计划的实现,都需要执行力的加强。可以说,目前高等学校执行力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高校执行力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有效执行是高校实现战略目标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关于高等学校执行力理论体系的构思

高等学校的执行力建设,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一样,是高等学校的“生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要积极进行高等学校的执行力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建设。所谓理论体系就是一个理论有机体,这个有机体应该有时代性、有逻辑性、有适用性、有核心概念、成体系。

我们认为,这5个方面就是一个理论存在和成熟的标志。因此,我们的“高等学校执行力建设”理论就应该从上述方面出发进行理论框架的构建。同时,积极借鉴与此相关的海内外成果也是一个体系成长、成熟的必要条件。所以,在这里我们应当积极借鉴管理科学以及《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的框架理念。因为管理科学首先从法理学中成功嫁接和运用了“执行力”这个概念,博西迪和查兰的《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也主要是一部管理科学著作。它们的框架理念如下:1.领导者的基本行为要素:第一,了解你的部门和你的员工;第二,坚持以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第三,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先后顺序;第四,对你的下属,即执行者如何进行奖励;第五,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第六,了解你自己,领导者要有自知之明;第七,杜绝推诿扯皮。2.执行的三个核心流程:第一,人员流程,即在战略和运营之间建立联系;第二,将人员与部门战略和运行结合起来;第三,为部门提供完善的领导层培养渠道;3.明确部门工作的流程:第一,在战略和人员之间建立联系;第二,制定科学的短期工作目标;第三,高度重视协调的作用。

1.高等学校执行力的有效组织体系

考察我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和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借鉴管理科学及博西迪和查兰的理念,可以发现,高等学校的执行力也是一个完整体系,这个体系至少内含四个问题:执行什么?怎么执行?谁来执行?执行如何控制?这四个问题的状态相互影响,相互推进,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对应上述四个问题所涉及到的执行力的因素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领导。领导是保证和提升组织执行力的前提。优秀的领导不仅在个人素质和个性修养等方面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下属以巨大的个性影响力,从而吸引和带领团队忠实地履行各自的职责;而且能针对具体环境对自己的领导力进行适时、适事的调整,以同下属的期待和任务性质达到最大限度地匹配。

(2)任务。任务本身的性质与执行的有效程度密切相关。按照弗鲁姆的“期望激励理论”的说法,员工“只对自己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任务会产生动机”。从结构分析的角度,这还不够。能保证执行力有效性和促进执行力提升的任务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明确性。任务的目标、标准、要求一定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第二,明白性。使执行者明白其任务,也就是说任务的性质不能仅是领导明白,更重要的是让执行者明白,否则,便难以保证执行效果。第三,认可性。执行者对所做的事认可程度如何,与执行的效果密切相关。第四,可检查性。因为执行者不会努力地去做领导希望他做的事,而只会努力地去做领导能够检查的事。第五,任务的特点性。它是任务的最高境界,是执行者把要做的事看作是自己的事,而不是仅仅看作组织的事或者领导的事。

(3)员工。从执行层面上讲,员工是执行的主体。因此,一个组织没有一支对工作富有激情的、善于合作的、高效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构建高效执行力体系是不可能的。这里包含如下要点:第一,员工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是组织目标所需要的;第二,员工与任务的匹配是合适的;第三,员工和员工之间的组合是互补的,或者说是可以形成一个团队的,一般来讲,组织的执行能力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即个体、团队(部门)和组织,其中核心层面是团队;第四,团队(部门)主管(中层干部)是具有领导力的。如果一个组织的员工队伍具备了这些特质,并且是按照团队的要求组织起来的,其执行力会非常有效。

(4)控制。关于控制,许多人会认为控制就是控制结果,就是使结果与预定的目标保持吻合。其实这种答案很不全面。从执行力体系的角度来看控制,还应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这就是通过对执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控制结果的目的。国际质量大师戴明在其《质量管理法则》中,明确表述了“不要依赖检验来达成品质,而是要重视过程的完善”。可见控制过程的重要性。过程控制可细化为“工作追踪”“协调”“资源支持”“阶段性目标分析”等一系列执行行为,并相互配合成为执行力体系的重要因素。

(5)在高等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执行力的四大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互为前提、互为结果、相辅相成,构成了高等学校执行力体系文化建设的有机体。这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建设,更是一个软件建设。所以我们在构建高等学校执行力建设时,一定有全局观念、文化观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系。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系中,高校的组织管理应该包含有三个重要观念:首先是“学生为本”。学生为本不仅是组织目标的宗旨,而且也是组织执行力的前提。一个大学从领导到员工如果在“学生第一”的层面上都不能形成共识,那么其执行力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是“员工为本”,员工的状态基本上决定了一个组织的状态。员工为本就是尊重员工、理解员工、教育员工、开发员工、支援员工、激励员工,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梦想。再次是“绩效为本”。组织执行力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和改善绩效,绩效或绩效管理是组织中最重要的管理领域之一。绩效为本的理念一方面非常注重结果,因为结果反映了组织及组织成员的工作状态,是考核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非常注重过程,因为对过程的掌控不仅可把握结果,而且可以为未来绩效的改善提供依据。

第二,以团队为中心的组织结构体系。现代组织结构的设计相对于传统而言有非常大的改善,就是十分注重团队的组建。由此,从执行的角度来认识组织结构设计,就要从一般的部门搭建转变成团队的建设。团队建设的要点主要包括:一是团队的文化特征,团队成员对自己所起作用的明确认知,团队成员之间的心理默契,团队独特有效的学习途径,等等;二是团队建设的4个阶段即组合、探索、融合和发挥。

第三,以任务目标为导向的运作体系。不同的管理理念导向会带来不同的运作类型。譬如说,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大家比较习惯于“领导导向”或“领导推动”型的运作方式。后来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组织的运作方式转为“职能导向”或“职能推动”型,也就是说,部门职能规定做什么就做什么,例如“这是我们的规定”“这不是我的事”等。而从有效执行的角度,组织的运行体系应该建立在“任务目标”为导向的基础上,也可表达为在“学生需要”为导向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要是对实现目标、满足客户需要有好处的事,我们就会去做。例如,现在政府机关中实施的“首问负责制”也就体现了这种思想。

2.高等学校执行力体系建设,应该积极借鉴政府和企业执行力建设的成功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企业和政府的执行力实践和理论建设已蔚然成风,取得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并且企业和政府的执行力建设早于高等学校。所以积极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是高等学校执行力建设的明智之举。

第一,成功企业的执行力建设经验。笔者认为,最成功的企业执行力建设算是戴尔,而戴尔最能体现这点的是其努力营建的一套最具执行力的管理系统,包括其订单系统、按单制造模式、供应链模式、库存管理系统、标准化模式和强大的信息反馈系统。在这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戴尔公司形成了强大高效的执行力。戴尔“疯狂”追求业绩、苛刻控制成本的企业文化则是提高团队工作效率,促进执行的最好催化剂。正是这样一种高效的执行力管理体系使戴尔公司能在激烈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20]

第二,政府执行力建设的经验。最早并且比较有借鉴价值的是澳大利亚政府的执行力建设。澳大利亚政府积极进行执行力建设,采取措施,大大提高了政府的执行力,取得了很多经验,尤其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主要措施是: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强化执行力的机制建设,即政府部门企业化和政府服务社会化;引入信息化技术,强化执行力的效率建设;引入公共管理理念,强化执行力的意识建设,把它的权力分散于各部门,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效率、服务和管理上;引入绩效考评机制,强化执行力的监管建设,绩效评估机制成为政府执行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1]

我们认为,目前高等学校执行力理论建设应该积极借鉴管理学、企业界、法学界等等的实践以及理论成果,通过模仿、借鉴、探索三条途径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使自己的体系日臻成熟,为我国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发展和建设贡献独有的力量。

高等学校的执行力建设和研究应该说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和经验可循,体系构架还处在借鉴、模仿阶段。积极构建高等学校执行力的理论框架,探讨其内涵已经提上了日程。此文上述的有关理论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用。

参考文献:

[1][2]博西迪,查兰.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刘祥亚(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黄群众. 赋予强制执行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在律师代理活动中的作用[J].中国公证,2001,(4).

[4]叶必丰.行政行为执行力的追溯[J].法学研究,2002,(5).

[5]章志远.行政行为执行力初探[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5).

[6]翁晓斌.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J].浙江社会科学,2003,(3).

[7]谢凤华.提高促销执行力[J].企业活力,2001,(2).

[8]孙东风,李卫华,臧照书(等).药品监督管理简明词语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9]刘应兰,杨林,卢朝佑.高校执行力建设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09,(4)下旬刊.

[10]含英.执行力是个伪概念[OB/AL].栖息谷,2009-09-18.

[11]李学仁.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OB/AL]中国政府网,2010-01-12.

[12]温家宝.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EB/OL].新华网,2007 -03-18.

[13]温家宝.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EB/OL].新华网,2010-03-05.

[14]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7-03-18.

[15]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二○○六年三月五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N].人民日报,2007-03-16.

[16]2010年1月1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0-01-14.

[17]靳晓燕,齐芳.“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9-12-5.

[18]张玉斌,袁贵仁:聚光灯下的“赶考”者[J].党员干部之友,2010,(1).

[19]钱江晚报评论员.期待下一个十年[N].钱江晚报,2009-12-21.

[20]苗露.论戴尔执行力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3下).

[21]袁友军.澳大利亚政府执行力建设对我们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09,(12).

猜你喜欢

执行力建设
测测你的执行力和想象力有多匹配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企业执行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儿子,未来需要你的执行力
你能把“信”送给“加西亚”吗?执 行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