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多元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再探

2012-01-28刘玉强

淄博师专论丛 2012年2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政治思想

刘玉强,潘 敏,晏 杰

(山东师范大学 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文化多元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变得多样化、迅捷化和大众化,文化传播的载体变得生活化和普遍化。文化多元的背后是人们价值取舍的多样化,思想行为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会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文化多元视角下,重新审视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客观、公正地辨明文化多元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积极的姿态加强和改进文化多元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预期效果。具体来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

一、文化多元发展的现状

文化多元是指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民族、国家、地区,不同起源且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的各种思想、观点等方面经过交流与碰撞,融合与贯通,汲取与扬弃,最终形成的一种多种兼容并蓄的文化存在状态。文化多元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古至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多元是多种文化激荡融合之后,暂时形成的一种均衡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暂时的缓和或者静止,它会随着外界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多元文化的发展和碰撞,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势,多元文化是文化发展、繁荣的表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1]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耶鲁大学演讲时所说:“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多元的局面发展到今天,已经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无论是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还是文化生活领域,都随处可见文化多元的印迹。这其中有西方所谓的民主和人权观念,也有人类进步过程中所创造的共同的普适价值;有西方某些方面领先的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和经济的增长,也有我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有西方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在中国逐渐被接受,也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走向世界的脚步和身影。总之,多种文化和文明并存,人们价值选择趋于多样已是当今世界的基本事实,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文化多元进程中,充分发掘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成果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经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争取在多元文化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和斗争中掌握积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从而更好地引导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二、文化多元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冲击和挑战

(一)文化多元化冲击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一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一元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作用和强大功能;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色;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道德领域的基本要求。为此,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2]。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过程中,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重要指导地位。这期间虽然走过弯路,有过曲折,但是从未动摇和改变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信仰,并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经过两大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的革命、发展和改革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先进的社会学说,能够指导我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但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过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传统差异尤其是社会制度的不同,使东西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方式变得更加隐蔽,手段更加多样。西方靠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方面所占有的领先地位,通过网络、电视、电影、广播、节日文化、餐饮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和途径,大肆传播渗透其标榜的民主和自由思想,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多种的价值观念和信仰。因此,价值冲突在所难免,人们面对这些选择,会由于良莠难辨出现困惑和迷茫,甚至会产生信仰危机,有些人进而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所在,其主导地位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受到了威胁和挑战。如果我们不主动回应和规避,就会弱化马克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而使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很大冲击。

(二)“文化多元论”思想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挑战

文化多元虽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基调,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因为这当中掺杂着诸多腐朽的思想观念和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立的内容。我们要正确认识文化多元背后隐藏的“文化多元论”观点,实际上文化多元只是伴随文明进步的一种过程和发展的途径,只要正确引导、趋利避害就能使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但是“文化多元论”则不同,多元论主义者把独立的个人超脱于世界之外,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思考问题,认为我决定我所存在的一切,任何干涉自我的哪怕仅仅是企图都是对“多元”的践踏和对完整自我的否定。“文化多元论”的本质是消解了社会存在的共同的规则、规范和道德,使人们不再生活在具有共识性价值观引领的世界中,从而对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利益分配的深刻调整期,矛盾多发的凸显期。现阶段旧的利益格局和社会准则已经被打破,新的利益格局和社会规则尚未形成。因此,人们在某些重大问题和认识上还难以完全澄清模糊认识,从而使“文化多元论”中一些消极因素和极端观点有了滋生的土壤,“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不断涌起、大肆传播。这不仅严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而且还误导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现实的支撑,缺乏说服力和感召力,极易陷入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说的“两张皮”的尬尴境地。鉴于此,人们开始变得用现实和功利的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感染号召力和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内化为人们内心的信仰和自觉自愿的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目的的实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三、文化多元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途径

文化多元背景下,要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实现,就必须正确认识文化多元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冲击和影响。同时,利用多元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转型,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

(一)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文化多元化,既不能惊慌失措,也不能熟视无睹

我们要客观理性的看待文化多元化,意识到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会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只要我们因势利导,就能发挥多元文化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人民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曲直,把人民的热情引导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动上来。这是与我们所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当然,多元文化激荡的局面下,人民也面临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诱惑,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或者假象所迷惑,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容易出现偏差。这就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出了种种挑战。我们只有树立信心,准备充分,主动迎接文化多元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最终才能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站稳脚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时代风云中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为做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逇根本目的提供思想保障。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前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虽然文化多元是对文化专制的否定,是解放和自由的象征。但是,“多元”并不意味着“打破一切”,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可能的”,更不意味着,“一元之根”可以完全解构[3]。文化和意识形态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意识形态属文化范畴。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反映了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社会中与他人差异的自觉,是对自己的本质和根本利益的一种把握。意识形态是阶级意志的表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文化中的特殊部分[4](P60)。意识形态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决定着社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遵循文化发展的原理并与之相契合时,才能做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坚决摒弃和抵制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就难以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文化多元也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多元进程中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做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坚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根据形势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方式方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能固守以前的某些领域、方法、观念,而是要结合实际和时代发展,探索更加有效的、人们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积极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具体来说,就是要积极利用当今多种多样的网络传播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当今社会,人人都是评论员,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们可以便捷的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客户端用微博、微信、QQ、MSN、飞信、网页评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某些重大问题上甚至会产生压倒性的舆论势头和压力,这些未必成熟和理智的观点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社会危害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网络最新动态,监测网络舆论与舆情的最新发展趋势,尽早发现人们的思想动态取向,及时予以正确地引导和教育,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阵地的主动权,而不是消极被动的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乱了自己阵脚。

(四)要开辟文化多元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我们面对文化多元的挑战和机遇,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那些具有历史积淀意义的优秀传统内容,还要努力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人们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加有文化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从而主动使自己的行为转移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中来。这与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开放的文化心态,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以及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对一切优秀文化,无论中西、古今,都应该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从而积极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例如,中国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2009年习近平副主席亲自参与挂牌仪式的就有3个。未来中国向世界出口的最有影响力的产品不是衣服、鞋子、彩电、汽车等有形物,而是中国文化及国学。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达到3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总之,正确认识文化多元发展的现状及在文化多元背景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充分利用多元文化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因素,抵制其消极影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可以促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保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学风.论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J].思想教育研究,2004,(12).

[2]陈成文,邱国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田发银.文化多元时代境遇中的核心价值观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2,(3).

[4]杨雪英,朱凌云.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6).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