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老年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12-01-26马瑶瑶凌宾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葡菌移植术肝移植

马瑶瑶 凌宾芳 吴 尧

(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 100039)

目前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1〕。各种急性或慢性肝病用其他内、外科方法无法治愈,预计在短期内(1~2个月)无法避免死亡者,均可考虑进行移植术。肝移植术后易出现并发症,直接影响肝移植术的治疗结果,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肝移植术的老年患者123例,回顾性分析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3例患者,男105例,女18例,年龄60~69岁,平均63岁。95例为中、晚期肝癌;4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术前已有2次左右食道静脉破裂大出血;3例为慢性重型肝硬化合并急性肾衰竭;6例为急性肝衰竭;8例为自身免疫性肝病;7例为药物性肝损害。住院28~70 d。

1.2 手术方法 供肝切取采用快速灌注法,切取之后保存于4℃ UW液中并予修整,原则上应15 h内恢复血供。受者手术均采用经典非转流式原位肝移植术,切除整个病肝,将受者肝上、下腔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开口整形后与供肝上、下腔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行端端吻合,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均采用端端吻合,术中过程顺利。

1.3 结果 123例患者,除1例因术中失血过多、脑部缺血时间较长未能苏醒外,均在术后28~70 d治愈出院,至今生存良好。在住院期间19例出现腹腔内出血,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后出血停止;6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经过加强抗感染治疗,3 d后感染控制;4例患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激素冲击治疗后急性排斥反应均被控制;8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动脉血栓;49例患者术后1 w出现血糖升高,调整1个月后恢复正常;96例患者术后应用大量激素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

2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 出血 腹腔内出血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48 h内,病死率为0% ~20%,及早发现和治疗是移植术后监护的关键。按常规严格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情况,每30 min向上、向下挤压引流管1次。出血的标准是:出血>300 ml/h或12 h出血量 >3 000 ml〔2〕。我科21例患者术后24~48 h出现血性引流液,达到300 ml以上,患者突感肝区疼痛,出现局部压痛、腹部膨隆等体征,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说明患者有腹腔出血,经及时输新鲜血、凝血酶原复合物和纤维蛋白原等,出血停止。对于仍存在出血现象者,行急诊剖腹探查术进行止血后出血现象消失。

2.2 感染 感染已成为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中以肺部感染和败血症的病死率最高〔3〕。为此我们对患者均做到严密的保护性隔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并尽早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内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气管插管时应随时吸痰。拔除气管内插管后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本组病例中6例由于术前就有金葡菌性肺炎,术后使用了免疫抑制剂,抵抗力进一步降低,术后第一天痰培养就发现有金葡菌,术后第三天切口分泌物、胆汁和腹腔引流液培养中均有金葡菌,药敏示头孢菌素类敏感,从第四天开始改用头孢哌酮钠联合磷霉素,至术后第9天,除了痰培养中尚有金葡菌外,其余部位的细菌培养均阴性。至术后第22天,肺部感染也得到完全控制。

2.3 排斥反应 AR仍是肝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和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AR,是保证移植肝顺利存活的关键。AR发生在术后5~14 d内,本文出现的8例AR均发生在术后5~8 d。在护理过程中发现8例患者有烦躁不安、失眠、畏寒、发热、乏力、移植区疼痛、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体温升高等表现。经化验肝功能等指标后,及时给予激素冲击治疗,AR均被控制。

2.4 肝动脉血栓 肝动脉血栓形成及栓塞多发生在术后1 w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组有8例术后1 d肝区突发疼痛、精神萎靡、高热、腹水,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并呈进行性加重,经B超证实为肝动脉血栓。术后第3天行肝动脉吻合,术后45 d痊愈出院。

2.5 高血糖 肝移植术后早期高血糖较为常见。本组49例出现血糖升高的患者,肝移植术前均无糖尿病及家族糖尿病史,术后第1周血糖11.8~18.9 mmol/L,尿糖(+~■)。及时给予降糖治疗,第2周血糖10.2~16.8 mmol/L,尿糖(+~⧻);第3~4周血糖8.8~16.0 mmol/L,尿糖(-~⧺);1个月后血糖、尿糖均逐渐降至正常。

2.6 神经精神并发症 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本文术后应用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CsA/普乐可复(FK506)、霉酚酸酯(MMF)及皮质激素三联;术后前3 d甲泼尼松龙用量分别为500、250、250 mg,之后改为泼尼松80 mg口服,每日减量10~20 mg口服维持。同时进行抗感染和护肝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3 w内神经精神系统检查发现的症状有焦虑,精神性焦虑表现为神经过敏、伴有恐惧和抑郁、坐立不安、烦躁,躯体性焦虑表现为心悸、发抖;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稳、多梦;谵妄型精神障碍表现为急性精神混乱状态、失去定向力、言语错乱、躁狂、出现谵妄反应;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幻觉表现为幻听、幻视、视物变形、被害妄想;失语痴呆、缄默闭锁;癫痫。行头部CT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等。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房环境也是引起精神异常的因素之一。ICU内隔离的环境、各种频繁的操作、仪器的声响等,打乱了患者原有的生物钟,昼夜难分,在手术打击后难以获得良好的休息。肝移植患者患病时间较长,在术前长时间的治疗与等待中,对手术成功与否的担忧、术后隔离病房内远离亲属的孤独、对他人器官植入体内的心理排斥等诸多原因,将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采取相应的支持护理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的精神紧张,包括:建立舒适的术后环境,做好心理疏导,保持病室安静和光线柔和;尽量集中操作,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动作轻柔,态度和蔼;适当安排家属探视,进行短暂的交流,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安排患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教会病人自我放松;多与患者沟通,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操作,睡觉前用热水洗脸洗脚,使患者尽早恢复原有的作息习惯。出现精神症状者通过积极的对症处理,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血氨、调整药物剂量等,神经精神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不影响移植肝功能。

肝移植手术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而并发症发生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甚至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尤其要重视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不仅能提高老年肝移植患者术后的存活率,而且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1 陆才德.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进展〔J〕.现代实用医学,200;5:335-6.

2 刘滇生,刘 静,吴淑媛,等.肝移植术中腹腔引流管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8;15(7):487-8.

3 郑树森.肝脏移植〔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95.

猜你喜欢

葡菌移植术肝移植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BV2细胞IFN-α生成的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脏康复对预后的影响
血流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学监护
《肝移植》(第2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