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旋覆代赭汤新用

2012-01-24展玉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1期
关键词:咳喘胃气多动症

展玉萍

旋覆代赭汤组成:覆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笔者在临床中略作加减,用于治疗呕吐,喘证,夜啼,多动症等疗效显著,现将应用心得简述于下。

1 呕吐

李某,女,3岁。平时食欲不振,身体偏瘦,容易出现呕吐症状。2011年11月5日患者因发热就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用药治疗,2011年11月7日因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加重入住我科。根据血常规、胸片等结果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应用“阿昔洛韦”及“青霉素”抗病毒、抗菌治疗后发热、咳嗽基本控制,但呕吐没有减轻,肌注“胃复安”效果不佳,吐出胃内容物多为未消化食物,刻诊:患者精神稍差,面色萎黄,呃呃连声,时有呕吐,食欲不振,夜卧不安,唇淡,舌淡,辨证为:脾胃虚寒,胃气上逆。治法:温中健脾助消化,降逆止呕。拟方:太子参8 g,代赭石6 g(先煎),旋覆花6 g(包煎),附子 3 g(先煎),陈皮 5 g,半夏 4 g,东山楂 5 g,神曲5 g,生姜6片,大枣5枚。第1剂药服用后呕吐改善,食欲好转,夜卧不安明显改善,3剂药服完呕吐完全停止,由于患者脾胃虚弱已久,建议改参苓白术散善后。按:该患者平素身体虚弱,脾胃功能功能已弱,更因“急性支气管炎”损伤机体导致肺脏及脾胃功能进一步减退,虚气上逆,表现为精神差,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呃呃连声,呕吐,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力,将会疾病缠身。因此从病因入手补益脾胃,降逆气,标本兼治,收效甚好。

2 喘证

林某,女,15月。2012年2月6日因“咳喘2 d”来诊。2 d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咳喘流清涕,在家服用琥乙红霉素颗粒、小儿感冒片,症状不减轻,继而出现咳喘,呼吸急促。诊见:咳喘,呼吸急促,大便稀,舌质淡、苔滑,指纹浮红。查体T36·3℃,心率110次/min,R50次/min,精神稍差,面色白,咽不红,两肺满布喘鸣音,肋间隙增宽。血常规:WBC5·4×109/L,N0·43,L0·57。胸部X线摄片:两肺纹理增粗,有小的点片状阴影。西医诊断:急性毛细支气管炎。中医诊断:肺炎喘嗽(风寒闭肺型)。方药:麻黄6 g(先煎),代赭石(先煎)5 g,覆复花 (包煎)4 g,太子参6 g,白果7 g,款冬花9 g,半夏 6 g,杏仁4 g,苏子8 g,干姜6 g,细辛2 g,五味子4 g,炒白芍6 g,甘草3 g。1剂/d,水煎服。先予3剂,第3日复诊,症状基本消失。查体: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嘱其服药完毕,停止治疗。2月后随访未见再发。定喘汤合旋覆代赭汤宣中有降,散中有收,组方严谨,配伍得当,宣肺平喘力宏,又有温肺化饮的作用,因此,效果甚佳。

3 夜啼

刘某,女,8月。2011年9月6日以“夜间啼哭10 d”为代主诉就诊。家长代诉患者出生以来身体尚可,饮食基本正常,夏天常吃冷饮,一月来食欲不振,纳差,腹胀,时有呕吐,大便溏泻,未曾注意,10 d前患者出现经常夜啼,睡喜卷曲。诊为:夜啼。证属脾寒气逆。治法:温脾散寒,行气止痛。拟方:旋覆花5 g(包煎),代赭石(先煎)6 g,乌药4 g,高良姜5 g,炮干姜 4 g,砂仁5 g,香附4 g,芍药6 g,炙甘草3 g。用药3 d后,家属告知,食欲好转,夜啼明显减少,未出现呕吐,说明该方已切中病机,效不更方。继续服用3服药,夜啼消失,食欲明显好转,嘱参苓白术散善后。按:该患者因夏季吃冷饮后脾阳受损,寒凝气滞,气逆所致;阴寒凝滞,气机不通,可致腹痛,腹胀,因此患者喜欢蜷曲睡觉,并夜啼,该方药集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和中止痛,降逆气于一身,药力专注,收效良好。

4 多动症

王某,男,7岁,2011年9月13日由家长陪同来院就诊。患者父母不睦,经常吵架,对其教育意见不一,患者刚上学就多动难静,急躁易怒,冲动任性,难以自控,当时考虑其任性所致,没有引起注意,至今已半年余,现在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静坐,学习成绩差,夜眠易惊,多梦,食欲不振,时有恶心,便溏,舌质淡,脉濡。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辨证为:心脾两虚,胃气上逆,心神不宁。治法:补益心脾,宁心定神,降逆止呕。处方:旋覆花5 g(包煎),代赭石8 g(先煎),白术6 g,茯苓8 g,远志6 g,砂仁6 g,夜交藤 8 g,半夏 5 g,炙甘草3 g,生姜5片,大枣6枚。服上药5剂后,食欲好转,夜眠明显改善,恶心消失,上方去旋覆花,加生龙骨、牡蛎各12 g(先煎),焦三仙各8 g,石菖蒲10 g。继续服用10剂药后病情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将此方制成水丸,服用半年。嘱咐家长关心、爱护孩子,夫妻和睦,并希望老师配合教育,如此6个月,患者病情稳定,可以胜任学习,临床痊愈。

上述四个病例都是在旋覆代赭汤基础上加减取得疗效的。总之,中医治疗疾病不能拘泥成方而不知变通,应从辨证论治入手,随证加减,灵活用药,方能取效。

猜你喜欢

咳喘胃气多动症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蒙古“活肺”秘方现身快速治疗咳喘
蒙古“活肺”秘方现身快速治疗咳喘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