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发表现为精神障碍的神经科疾病16例误诊分析

2012-01-23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4期
关键词:神经科病史体征

沈 华 沈 均

江苏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南通 226005

目前多数精神疾病确切病因未明,还归属于非器质性病变范畴,但神经疾病多数病因明确,归属于器质性病变范畴,两者治疗措施亦有明显区别。但在临床中,有些神经疾病在病初可表现为精神异常,类似精神疾病,很容易导致误诊误治,给患者病情转归造成严重影响。我科2010-01—2011-12门诊及住院该类病人16例,现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2~67岁,病程均<1a。来我院就诊前己在他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7例,情感障碍4例,癔症3例,抽动症2例,因抗精神障碍药物等治疗数月,无明显疗效甚病情加重,随后转我科进一步诊冶。我院根据ICD-10相关神经疾病诊断标准,更正诊断为病毒性脑炎4例,癫3例,脑肿瘤、脑梗死各2例,麻痹性痴呆,肝-豆状核变性、帕金森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囊虫病各1例。

1.2方法运用自编逐项归类统计方法,从病史演变过程、临床主要早期症状特点、重要体征识别、合理实验室检查、初始适宜治疗观察等方面进行误诊原因收集分析。

2 结果

导致误诊误冶的主要原因为,初诊医师过度信从确认家属提供的初始精神障碍表现14例(87.50%);忽略详细了解病史及症状演变情况11例(68.75%);神经科疾病重要症状如头痛、呕吐、震颤、步态不稳、抽搐、记忆力改变等未能高度关注9例(56.25%);神经系统重要体征检查如肌力、肌张力、病理症等不详细8例(50.0%);病初较大剂量镇静催眠药物等应用掩盖真实病情7例(43.75%),重要实验室检查如颅脑CT、磁共振、脑脊液、免疫学等末完善5例(31.25%),忽视对初始治疗措施效果的踉踪随访5例(31.25%)。

3 讨论

由于神经功能与精神活动关系紧密,故神经科与精神科疾病有时临床表现可“相似”[1-3],如舞蹈症易看作患者精神失常、行为紊乱。癫痴笑性发作的无诱因刻板反复发作的痴笑表现,则更容易误认为精神病人的情感不协调。基底节病变初期也可表现为较典型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样淡漠,呆滞、抑郁等。Gugger JJ等报导30%的帕金森病中抑郁症状早于运动症状之前出现[4]。江开达等分析精神科误诊的原因,认为主要与病史收集欠详细可靠、病情表现不稳定、病情观察不够客观、症状识别不正确、采用诊断标准不够完善或不能正确使用、诊断思维过程不科学、“先入为主”主观偏见、科学发展水平所限、对某些疾病尚不能很好识别等有关[5]。本文资料表明下列情况容易将神经科疾病误诊为精神科疾患: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曾有精神失常或阳性精神病家族史,发病前有明显精神刺激诱发因素。初始表现为较明显的精神紊乱症状,如胡言乱语、行为紊乱、生活不能自理等,而躯体情况不突出。初诊体格检查由于患者不合作及缺乏较肯定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对患者病程中意识、智能、记忆、定向、个性变化等情况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对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检查不够细致,如本文中多数病例初诊时均缺乏感知觉、眼球运动、瞳孔、眼底等重要检查记录,本文中即有3例经复查眼部见角膜K-F环、阿-罗瞳孔、视盘水肿而确诊相关疾病。对初始查到的某些不恒定体征,如单侧的病理症未引起足够重视,未作反复验证检查。对可表现为精神异常的某些神经科疾病临床特点认识不够,如颞叶癫的自动症,“钩回发作”,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搓丸样”动作,向脑室内生长的脑肿瘤,早期严重的颅高压症状可不明显等。仅重视以往的一些正常实验室检查数据,忽视了近期再复查一些重要有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本文中既有6例病初曾做过脑电图,颅脑CT末见明显异常,后经诱发试验、24h动态脑电图、磁共振、铜兰蛋白测定、梅毒血清及脑脊液检测,记忆智能测验等确诊。另外在有疑问或未完全明确诊断时,急于使用各种特别是较大剂量的强镇静剂及催眠药控制精神异常,而掩盖了躯体症状的真实性,如应用氯丙嗪、氟哌啶醇、硝西泮,虽可较明显的控制患者的兴奋、躁动等精神异常表现,但也可抑制颅高压所致的呕吐症状,以及导致肌力肌张力改变等。因此认为在神经科诊冶表现为精神异常的患者时,应特别警惕不要“先入为主”,为家属提供的精神异常表现所误导,应高度关注患者除精神症状外是否还存在头痛、恶心、呕吐、眩晕、晕厥、抽搐、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肌无力、步态异常、尿失禁、失语、失用、失认等特殊神经系统症候,仔细询问病史与全面体格检查不可轻视[6]。病史与体征是诊断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临床诊断思维导向的主要依据[7-8],尤其是经一般处理不见效甚至病情加重时,应暂时停用或慎用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并迅速完善血液、免疫学、脑脊液、CT、磁共振、神经心理学等重要检查。密切观察病情转归,严格鉴别诊断,当用常见病、可治性疾病无法解释时,亦应考虑少见、罕见病存在的可能性,如本文中1例患者初期表现为明显精神异常伴发热,初诊为精神分裂症合并感染,虽经抗精神药物及抗生素治疗,病情无好转,后经颅脑磁共振检测提示脑部存在片状和襄泡状异常信号,考虑脑囊虫病,予停用精神药物,改用吡喹酮药物等治疗,很快病情好转。故问题疑难时不可轻易做出非器质性的精神疾病诊断,应及时提请两科专家联络会诊,以避免误诊误治。

[1]郭佳翔,赵大春,彭斌,等 .反复精神行为异常、渐意识障碍、运动障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5):362-364.

[2]孟令慧,商秀丽 .早期表现为抑郁的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1):794-795.

[3]汤莉,吴越,朱建中 .麻痹性痴呆误诊为血管性痴呆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1):14.

[4]Gugger JJ.Wagner ML Rapid er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J].Ann Pharmacother,2007,41:1 833-1 841.

[5]江开达 .精神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52.

[6]刘斌 .早期帕金森病误诊3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7):95.

[7]吴江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2.

[8]姚淋尹,郭素兰,魏秀芬,等 .小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35-36.

猜你喜欢

神经科病史体征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临床药师参与3例神经科临床药物治疗的体会
综合医院神经科焦虑、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