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预防及治疗体会

2011-12-09李建平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性溃疡胃粘膜粘膜

李建平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吉林 白山 134300)

应激性溃疡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应激性溃疡的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达30%~50%,成为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病例7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3例。年龄5~67岁,平均40.5岁。损伤类型:颅内血肿24例,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46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GSC评分3~8分。临床表现以呕血及便血为主,但由于原发疾病的掩盖,多以黑便及胃管内抽吸出咖啡色样物为临床判定。

1.2 治疗方法

积极处理相关原发病,符合手术指征的尽早手术治疗。早期留置胃管,以利于局部处理和观察病情。静脉应用奥美拉唑40~80mg/d,急性出血期通过鼻胃管内局部应用止血药物。经由胃管进行局部应用云南白药2粒/每次,每天3次。在内环境稳定后进行早期胃肠道内营养,通常在待病情稳定或是手术后24~48h进行。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后,临床治愈69例,死亡9例,死亡率为11.5%。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有称为Cushing溃疡,约有半数以上的颅脑损伤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病变,病变出血的几率为16%~47%[1]。长期的临床研究证实,重度颅脑损伤引起的应激性溃疡的具体机制是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能量代谢障碍等。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胃粘膜下血管痉挛、粘膜通透性增高,进而易诱发溃疡的发生。胃粘膜的保护功能与胃粘膜下血流、粘液屏障以及上皮细胞修复、更新有关。胃肠道粘膜的血管与其上级分支呈直角状态,因此胃肠道组织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胃肠道粘膜由于其特殊的血供解剖特点,导致在创伤等应激情况下血液供应较其他器官均较差[2]。同时当胃小血管收缩时,血流易从小动脉通过短路直接进入小静脉,导致胃粘膜上皮细胞缺血的程度较胃血流量更少,从而加重了胃肠道粘膜的损伤及自我修复能力[3]。胃粘膜的缺血引起粘膜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使得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后离子交换功能障碍,HCO3-和粘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粘膜上皮细胞再生、修复的速率降低,粘膜抗损伤能力也随之降低。同时粘膜的血流减少导致转运功能降低,使得粘膜对H+的转运减少,导致H+在粘膜内积聚,粘膜酸化。相关病理改变使得上皮细胞脱落增加和/或更新减少,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减弱也促使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4]。

大量实验证明,胃酸与胃蛋白酶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因素,当胃内pH保持在4.0以上可以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胃酸对胃粘膜的损伤主要是由于H+反流入粘膜组织对粘膜上皮细胞造成损害。通常在应激状态下,机体的胃酸分泌受到限制,但在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则常存在高胃酸分泌,同时碳酸氢根离子(HCO3-)的减少,导致了高胃酸状态[5]。

相关研究发现,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也与血糖、皮质醇及胃泌素的变化有关,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血糖及血清皮质醇、胃泌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同时相关指标的增加也与消化道出血的几率呈正比[6]。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病情多数较重,在发生应激性溃疡后面临着失血、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出血后病死率达30%~50%[7]。针对应激性溃疡的临床治疗,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预防是治疗的关键。低血容量、酸碱平衡紊乱、感染、高血糖等相关病理改变均能加剧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积极控制相关诱发因素是临床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间接促使胃泌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改善胃粘膜循环的作用。重型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为正常静息状态下消耗的1~2.5倍。这种高消耗状态需要补充大量的能量来纠正这种负氮平衡。颅脑损伤的患者如果不合并相关消化系统疾病,其消化系统的抑制时间很短,多数能够在术后数小时恢复[8]。早期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够有效纠正负氮平衡,还能提高机体对创伤及手术的耐受性。由于肠道粘膜的营养仅有30%通过肠系膜动脉血液供应,大部分需要通过腔内营养提供;肠内营养液可稀释一定量的胃酸浓度,减少对胃粘膜的损伤;所以胃肠内营养在提供营养的同时也利于肠道粘膜的修复。肠内营养支持在保证机体能量供应的同时,更可以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肠内营养支持在提供营养的同时,还能提供相应的药理和保护粘膜屏障的治疗作用。

合理有效的预防是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关键。积极治疗相关原发病,具备手术条件的尽早手术。纠正低血容量、酸碱平衡紊乱、高血糖;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加强支持治疗,早期的胃肠内营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高英丽,朱京慈.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预防[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6):478-479.

[2]张嘉.肠道屏障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3):277-280.

[3]刘菁,王燕斌.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胃肠粘膜血流变化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7):539-542.

[4]SAIRAM K,RAO CV,GOEL RK.Effect of Centella asiatica Linn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induced gastric ulceration and secretion in rats[J].Indian J Exp Biol,2001,39(2):137-142.

[5]常智忠,辛燕.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应激性溃疡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7,2(10):739-740.

[6]周祥,张洪涛,袁国艳,等.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机制及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8):22-23.

[7]江基,尧朱诚.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153.

[8]WU GH.Curative effect and security study o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in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J].Shang Hai Medication,1999,20:20-24.

猜你喜欢

性溃疡胃粘膜粘膜
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浅谈内镜下粘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体会
认识危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分析
MODS评分与应激性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趣味常识知多少
应用胃粘膜保护剂治疗慢性胃炎
酒、辣椒对胃影响的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