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2011-12-02王雅梅韩玉英马惠萍李宝红郑少鹏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研究生

王雅梅,韩玉英,贺 旭,孙 林,马惠萍,李宝红,郑少鹏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A.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B.实验教学中心,北京 100069)

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王雅梅A,韩玉英A,贺 旭B,孙 林B,马惠萍B,李宝红B,郑少鹏A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A.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B.实验教学中心,北京 100069)

目前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分子生物学实验成为研究生的重要选修课程之一。本文探讨了通过加强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增加实验中学生的操作机会,严格管理和实验考核等改革措施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思路。

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医学研究生作为21世纪的重要人才,无论是基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还是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实验技术是其培养阶段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开阔科研思路、提高科研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大约于2001年开始首先给博士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从2005年开始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均可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课,2006年开始统一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承担本课的教学工作。作者从2003年起承担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技术的教学工作,根据承担的教学任务,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案。以下是最近5年的实验教学体会和针对教学中出现问题进行改革的一些探索。

1 研究生选课情况及特点

分析近五年的学生选课情况,选课研究生的专业几乎涵盖了基础医学的所有专业,甚至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药学等专业;临床型研究生的选课人数一直较高,尤其近3年人数明显增加,占选课研究生总数的一半以上,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眼科、口腔科、精神卫生科等;从2007年开始中医各专业的研究生也开始选修本课,每年人数平均可达选课总人数的12.5%,选课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2005年-2009年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选课情况

2 选课研究生存在的问题

从研究生选课情况可以看出,约50%的选课学生是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因此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首先,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许多医学院校在本科学习阶段没有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因此学生缺乏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尤其对中医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更为陌生。其次,医学生本科毕业选定所从事的专业后,多注重本专业的学习和提高;研究生在选课时更注重选修专业课,尤其是临床型研究生,他们选修基础课的时间只有半年,因此选修分子生物学理论课的可能性更小。第三个问题是多数研究生重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而不重视分子生物学的理论;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早已为研究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课程,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理论、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有些研究生只愿意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而不选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理论;每年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时,总有部分研究生没有学过分子生物学理论。由于以上各种原因,造成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研究生欠缺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或基本知识不扎实,实验课上只能机械地按讲义操作,学习不够灵活,不能做到举一反三,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3.1 加强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首先与研究生院达成共识,希望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研究生在前期选修课程中最好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理论,为后期的实验课程打好理论基础。其次,从2005年起在实验课中增加了6学时的理论教学,安排在实验课前进行;在理论课中重点讲解与实验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理论教学中,同时讲解与之相关其他理论,如PCR原理、PCR引物设计、如何用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核酸杂交技术、Western Blot等,使学生在实验课前加深对实验理论的理解,明确实验目的,根据自己课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在理论课结束时进行笔试考核。5年来代课教师感到学生在实验课上思路更清晰,不是盲目地照着实验教材做实验;学生感到实验更有启发性,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课题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讨论,使分子生物学实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此外,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方可灵活应用所学的实验技术,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1]。

3.2 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传统的学生实验是每周一次,实验之间缺乏连贯性。根据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特点,将研究生的实验集中安排,如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中,首先进行DNA的分离提取,随后PCR扩增目的基因、基因片段的电泳和凝胶回收与纯化,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感受态细菌的制备和重组DNA的转化,质粒DNA的提取,重组DNA的酶切鉴定等,使相互关联的实验连续进行,更具有系统性,符合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普遍流程[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还可以把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各实验之间的关系,为其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基础。

3.3 增加实验课上学生的操作机会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开课初期由于教学条件不够完善、试剂昂贵等因素,许多实验采取教师演示的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时人数也较多,影响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从2006年开始首都医科大学建立了医学生物学实验平台,购置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如PCR仪、凝胶成像仪、高速冷冻离心机、微量加样器、电泳仪及其相关设备、恒温摇床、超净台等,实验条件更加完备;因此,实验课上尽可能要求研究生动手操作,分组实验时人数明显减少,甚至2人一组,几乎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均有操作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4 严格实验课的管理和实验考核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加强管理,要求学生必须准时参加实验课,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课上教师充分地讲解,实验过程中加强巡视,督促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认真记录实验步骤,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实验教学的考核可以督促学生重视实验课[3],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制定了相应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包括五部分:理论知识、出勤、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报告。扎实的理论知识利于实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更利于以后在研究工作中实验技术的应用及新技术的学习。出勤则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保证学习的完整性。实验课的目的除了学习实验技术外,还要教会学生规范的操作,正确地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实验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准确,好的结果更可以使学生受到鼓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4]。实验报告则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对理论与实验的掌握情况,也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袁 栎,王 宁,王学军,等.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491-492.

[2]王 涛,刘新平,杨安钢.医学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1):55 -57.

[3]李 燕,李绍青,刘新平,等.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之我见[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58-60.

[4]宁启兰,马 捷,李冬民,等.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设计[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93-694.

Teaching Reform of 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s for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s

WANG Ya-mei1,HAN Yu-ying1,HE Xu2,SUN Lin2,MA Hui-ping2,LI Bao-hong2,ZHENG Shao-peng1
(1.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69,China)

Currently the theory and lab technology of molecular biology are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of medical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experimen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optional courses for postgraduates.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research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by enhancing learn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molecular biology,setting reasonable teaching contents,increasing students’operating opportunities during experiments,making strict 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

medical graduate student;molecular biology;experiment teaching

G643.0

A

1006-2769(2011)05-0953-03

2011-05-12

北京市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2008)

王雅梅(1971-),女,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生物学。

郑少鹏(1958-),女,医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研究生
SPOC混合教学模式下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浅谈如何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对话式课堂建构与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