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011-11-16谭成才,宫倩

电影评介 2011年21期
关键词:好莱坞实力文化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运用动态的影像世界、以视听的方式向观众诉诸一国的国家形象,潜移默化地输出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一国对外宣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媒介。好莱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影视基地,通过多元化的取材、运用高科技和利用科学的营销模式等手段,以积极、开放的态势展开对外宣传交流活动,让世界观众领略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实现了宣传美国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好莱坞 文化软实力 电影 国家形象

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各国不再通过强制的手段来驾驭国际社会,而是利用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他国认同本国的文化,此种策略显得更加有效。尽管文化就其价值本身来说,各国文化都是平等的,但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较量的“主战场”,各国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战略。

一、文化软实力视阈下的电影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率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后来在其2004年的专著《软实力:世界政坛之道》中给予系统阐述。依照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但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包括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吸引力,这种“以吸引而非威逼利诱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软实力。约瑟夫•奈并进一步指出“软实力源自一个国家的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现这些价值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1]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凝聚着这个国家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负载着整个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对他国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然而,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将其展现出来,被更多的人所感知、接受。所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赖于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扩散”,只有当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国际社会广为流行并得到普遍认同的时候,文化软实力才算是真正提升。

自1900年左右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就运用动态的影像世界、以视听的方式向观众诉诸一国的国家形象,潜移默化地输出价值观念,观众通过电影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来直观地认识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电影把一国的文化隐蔽的、潜在的内置于影片的的叙事情节中,观众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直接感受到一国文化的魅力。[2]电影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以下优势:电影汲取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诸多艺术的特色,其表达方式多样化且具有世界通用性,影片中的人物影像、形体语言可以跨越不同语言引起的“传播阻隔”,用立体的方式展现一国文化;电影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大到国家的政治、小到百姓的日常琐事都能全面收录;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以其画面的冲击和故事的趣味,它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减少了说教成分,对观众的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观众不知不觉地接受影片中所体现的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质。今天的电影已经成人们无法逃避的文化控制存在,它不仅是大众娱乐的福地,而已经成为我们时代无所不在的文化权力控制者、日常生活信仰的制造者。

二、好莱坞电影——提升美国文化软实力的媒介

已经发展百年的好莱坞电影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强大的工具,被誉为“不是宣传部的宣传部”。威尔逊总统在一次战时演讲中说,“由于电影使用的是世界语言,更有助于表达美国的目标和计划”[3]。好莱坞电影规模化、持续化地制作着面向全世界观众的电影,以横扫世界每个角落的态势向全世界宣扬美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使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价值观和不同信仰的人群都能畅然接受它的电影产品,进而认同美国价值观念。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软实力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现实政治阐释和外交政策的宣教。观众在不露痕迹的叙述中不自觉地接受了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好莱坞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对个人的“询唤”。[4]好莱坞通过塑造一个又一个电影文化符号,对其它国家进行“不断地、间接地渗透,即可以达到事实上的、长期的文化侵蚀,更为严重的还会改变被渗透国的大众评判价值,在传播对象那里形成自己所期待的生活习惯和意识,最终培养出对自己的产品无休止的精神依赖和市场需求,从而以非强制手段达到了长期的精神、文化控制的目的。”从“007”系列到“兰博”系列,银幕上的美国英雄奔走于世界各地,从事关怀全球、献身人类的正义事业;在《星球大战》、《指环王》、《阿凡达》等科幻战争电影中也充分展示了美国第一的国家英雄主义的帝国意识。

好莱坞电影只占据世界电影生产总量的6%左右,但却占世界电影放映时间的80%,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可见,“好莱坞电影无与伦比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都有效地提升了美国人所标榜的‘美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示了美国独一无二的文化软实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好莱坞电影的文化魅力在无形之中改变着世界,用文化软实力征服了包括中国观众在内的全世界的观众。”[5]

三、好莱坞电影提升美国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好莱坞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实力和成熟的运营机制创造出一大批享誉全球的电影,在横扫全球电影市场的同时,正以惊人的速度强势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好莱坞电影成功地宣传美国对外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熔炉文化”背景下的好莱坞电影取材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根植于民族多样性的美国文化是一个多种文明、多种思维冲撞交融的“熔炉文化”,正是这种“熔炉文化”奠定了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的优势。好莱坞电影在创意取材上无所禁忌,举凡历史、传说、史前、未来等各种题材形式不拘一格。近年来,《花木兰》、《功夫熊猫》系列等含有中国元素的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银幕上。除了不同题材外,具有异国情调的自然人文景观,金字塔、长城、埃菲尔铁塔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好莱坞影片中。打破世界电影票房纪录的3D电影《阿凡达》在张家界进行了为期4天的外景拍摄,大量风景后来成为“潘多拉星球”各种元素的原型。好莱坞电影的多元化取材降低了对外输出时的文化壁垒,使得好莱坞电影不仅是“美国的电影”,而是全世界的文化盛宴。

(二)平民视角中“美国精神”的塑造

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乐此不疲地营造着关于“美国精神”的神话,塑造一个又一个银幕上的“不平凡的平凡人”,这类题材的影片注重感人的故事性和人情味,能拨动全球观众的感情之弦,产生共鸣。《阿甘正传》是表达“美国精神”的成功典范,有人誉其为“当代美国文化经典……它是一部集历史、神话、传奇和普通人的故事于一体的关于当代美国的寓言”[6]。影片中的阿甘是一个智障者,他却被塑造成了具有诚实、坚韧、勇敢等美德的化身。阿甘在影片中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阿甘的传奇色彩弘扬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国精神”,并向全世界演绎了近乎完美的美国式的精神梦幻——像阿甘这样一个智商只有75的智障都能够获得如此超常的成功,那么正常人的人生就更可以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阿甘,也就超出他自身的所指,成为“美国精神”的一种象征。好莱坞电影把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展现得淋淋尽致,在物质日益丰富而个人却日益孤独的今天,人性与人情是好莱坞电影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基本价值诉求,这也是好莱坞电影能深受全世界观众喜爱的重要支点。

(三)高科技元素的运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电脑科技的进步和普及直接影响好莱坞电影的发展趋势。好莱坞诸多大导演如詹姆斯•卡梅隆、史蒂芬•斯皮尔伯格钟情于把电脑影像制作技术、数码配音录制技术和数字剪辑技术用于影片的制作过程中。近年来,一大批高科技科幻影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指环王》系列、《变形金刚》系列、《2012》、《阿凡达》等高科技打造出来的大场面给观众带来视听震撼。高新技术应用到影片中让好莱坞电影赢得更多年轻观众的青睐,使好莱坞电影得以在全世界更广更快的传播。然而,“高科技代替不了电影,观众进入影院不是光看高科技成果,观众是看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影像,是为了娱乐和享受。”[7]好莱坞电影注重通过巧妙地构思、新颖的题材把高科技元素与人文气息巧妙的融合起来,使得好莱坞影片在拥有美感画面的同时又能超越视觉画面,实现在全世界范围的强势传播,提升美国的国家实力。

(四)完整的商业化营销模式

好莱坞电影自诞生起就走鲜明的商业主义的路线,多观众、高票房、利润最大化是好莱坞电影的坚定追求。好莱坞电影的营销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好莱坞电影以观众为中心。好莱坞电影主创人员对世界环境变化有着高度的敏感,对世界潮流有着准确的把握。主创人员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推出不同类型的影片。“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产生了强烈的孤立心理,甚至陷入恐慌。在这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下,好莱坞便及时推出《哈利•波特》、《魔界》、《指环王》等一系列魔幻电影所展现的英雄气概满足了美国人的精神需求,这种“应运而生”的影片反映了好莱坞主创人员精心的策划营销手法。第二,好莱坞电影的相关衍生产品开发销售成为了利润的主要来源。好莱坞电影除了影片的海外版权、家庭录像制品、电视播映外,电影衍生产品延伸的商业价值极其丰富。在好莱坞的电影产品的收入构成中,来自票房、电视或录像的收入在电影总收人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来自产品内置广告和形象产品的收入比重在不断上升。[8]与电影相关的衍生产品,如图书出版、服装鞋帽、海报、珠宝、游戏、玩具、文具、日常用品、原声音乐和主题公园都会为好莱坞带来丰厚的回报。

注释

[1][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页.

[2][加]马修•弗雷泽.软实力——美国电影、流行乐、电视和快餐的全球统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3]Matthew Fraser,Weapons of Mass Distraction:Soft Power and American Empire[M],New York:Thomas Dunne Books,St.Martin's Press,2005,P.40.

[4]徐海娜.电影的力量——好莱坞与美国软权力[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4),第45页.

[5]饶曙光.感染的力量——文化软实力与电影[J].当代电影.2008(2),第17页.

[6]李一鸣.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J].当代电影.1997(2),第96页.

[7]鲍玉衍.当代好莱坞——艺术金钱与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7页.

[8]饶曙光.感染的力量——文化软实力与电影[J].当代电影.2008(2),第18页.

10.3969/j.issn.1002-6916.2011.21.008

2011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民办高校影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H11424)

谭成才(1986—),男,吉林松原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助教,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好莱坞电影、文化产业研究;

宫倩(1985—),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好莱坞实力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软实力致胜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谁远谁近?
好莱坞精选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