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撕裂的完美邪恶——电影《裂缝》的主题分析

2011-11-16汪顺宁

电影评介 2011年21期
关键词:欲念自然性队友

2009年出品的电影《裂缝》(Cracks)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英格兰某私立寄宿女校跳水队的一段故事。标题既是裂缝,我们不禁要问,何谓裂缝?裂缝意味着去蔽,亦即敞开,仿佛地上冒出的超级天坑,观众由此透视到地壳地幔遮蔽下的地核——人性的核心。

一、 细数裂缝

影片开头,Radfield向神父忏悔:我偷了早餐牛奶,放在旧可可罐里做成黄油,不过我打算和跳水队员分享,所以只能算半条罪;我对花匠的儿子有欲念(lustful thoughts),但他只是夏天才来,而且我从未和他说过话;我还有很多欲念,需要一一忏悔吗?

接下来镜头一转,穿白衬衣和黑连衣裙、腰系红带子的女孩儿们,向两侧平平地伸展双臂,如天使张开了白色的两翼,一个一个从石头上轻盈地跳下,口里念着,一,二,三,四……

完美的镜头衔接。女孩子们在数什么?抑或,让我们来数一数,究竟有多少条罪,让生命的美丽现出一道道裂缝;或者反过来,究竟有多少条裂缝,让生命的美丽打上罪恶的印记。片名Cracks是复数形式,显然电影作者意欲直接指明,裂缝不止一条,不止一人,不止一校。先看跳水队的裂缝。

偷窃。Radfield偷了学校的食物。

欺压队友。进教室前人多拥挤,Radfield一帮人公然让别人让路,自己先走。在队友为其面包片涂黄油后,Radfield嫌其涂得太薄,疾言厉色地要求队友重涂,说什么如果没涂满,就要将她叉到火上烤。接着在队友们不解的眼神下又为自己开脱,说什么如果不设立标准,一切就会乱套。

散布流言。情节一,队员们背地里绘声绘色编排她们尊敬而崇拜的Miss G和某某学生的父亲有染。情节二,Radfield当面对Fiamma编排其父亲的来电,内容又是涉及“少儿不宜”。

恶意作弄。队友们踏青时Poppy用手在Fiamma脸上沾出一个黑点,即《金银岛》中绞死犯被处刑前的标记。这点后来被再次强调,即,在Fiamma给队友们讲魔毯的故事时,Poppy用带子在自己脖子上套圈一拉,随后做了个呜呼哀哉的姿态,旁边是Radfield赞许的表情。

嫉妒。情节一,当一名教师对女孩儿们说“要来一位新的姑娘,她是一位天主教徒,一位真正的贵族,养尊处优,希望你们好好待她”之后,嫉妒的闲话开始了。说天主教修女如何如何。有人说,听说她从小学体操,Poppy说,我看不出体操和跳水有什么关系,等等。情节二,Fiamma初次来到宿舍,在Rosie由衷地赞叹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时,Poppy来了句,她才不漂亮,脸是歪的,五官又太大。Lily附和说,Poppy,还是你最美。情节三,在Miss G单独为Fiamma做了一道点心并亲自奉上以讨好(或孤立)Fiamm时,队友们对Fiamma的妒嫉达到顶峰,于是合伙将她推搡出学校,当然,她们只是想将她赶出学校而已,并不要其性命,这表现为同时塞给她地图、衣服、食物、钱,同时扔给她的还有一句明显嫉妒的言语,“回家去吧,回到你的王子、钻石、城堡、宴会那儿去吧。”

“教训”过当。在Miss G的间接煽动下,队友们对Fiamma的愤恨亦达到了顶峰。队友们气势汹汹地找到蹲在河边伤心的Fiamma。Radfield一把抢过Fiamma的药瓶,在Fiamma夺回药瓶、给了Radfield一巴掌并逃开时,队友们开始疯狂追逐,手持棍子并群殴Fiamma,直到后者哮喘再次严重爆发,她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于是停手并开始救人。

以上是队友们的裂缝,可以如此总结:跳水队人人有份,霸道的Radfield、嫉妒的Poppy、甚至老实的Fuzzy和Rosie。别的裂缝先不谈,就她们对Fiamma的所做所为而言,原因不难猜测,Radfield的No.1地位受到了挑战,Poppy的美丽受到了挑战,Fuzzy等人刚开始是由衷地赞叹Fiamma的高贵美丽慷慨博学与跳水功力的,但在后来一再被Miss G漠视之后,也感到了失落,于是迁怒于Fiamma,加入了“教训”行动。当然,她们并不想致Fiamma于死地,这点很关键,正是这关键点使得队友们的行为与Miss G的行为在Fiamma的死因问题上不仅形成了程度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性质上的差别。再看Miss G的裂缝。

行为出格或无礼。在弥撒时间里,当师生们都在庄严伫立唱圣歌时,她高跟鞋一步一响地踏过整个教堂,在众师生面前昂首斜视,可谓对其他师生的极不尊重。

弄虚作假。将别人文学作品里的旅游探险经历直接拿来或稍加改编当成自己的经历讲给学生听,以博取学生们的崇拜。当时的英国女校对教师,一无科研指标的逼迫,二无丰富经历的要求,因此Miss G的此等造假行为纯属其自身的主动选择。

侵犯他人隐私。Miss G截留并私藏了Fiamma家里寄来的明信片并偷看Fiamma的学籍档案,包括Fiamma父亲寄给学校的信件,内容涉及到家庭不名誉事件等。

猥亵学生。在Fiamma喝醉不省人事后,她借口照顾后者,将之扶到自己宿舍大肆猥亵,严重侵害了Fiamma的身心和声誉。

诬陷学生。Fiamma醒来明白了一切,想向队友们揭穿Miss G的肮脏嘴脸,这时Miss G知道她将地位不保,于是来个恶人先告状,抢先向Radfield哭诉,说Fiamma想败坏她的名誉。最糟糕的是还将头靠在Radfield肩上,抱住对方,再度迷惑之。

故意杀人罪。Radfield果然中计,带领队友们气势汹汹地去找Fiamma后,Miss G悄悄在一边观察进展。当看到队友们群殴Fiamma时,作为老师,她远远看着,没有制止。在队友们知道要出人命后开始收手救人时,确切说,在Radfield找到了药瓶准备给Fiamma吸的紧急关头,Miss G“及时”出现了,说让她来处理。当然,她的处理是:紧紧抱住Fiamma,不仅在后者生命的最后关头再度猥亵之,并严重妨碍后者呼吸顺畅,而且紧紧抓住Fiamma试图去抓药瓶的手,直到后者最终呼吸衰竭而死。然后电影显示,Miss G脸上终于笑意收去,轻松呈现,她轻轻地呼了一口气,将已经死去的Fiamma缓缓放平在地上,将药瓶塞到后者手里。正是这最后一个表情和动作,揭示了Miss G杀人的主观上的故意。

最后来看学校的裂缝。

规定僵化。床头柜上摆放的物品不能超过五件,衣服要扣到第一粒纽扣等等。这难免造成阳奉阴违乃至人格分裂。譬如Miss G虽然床头柜上的物品没有超过五件,但她箱子里的物品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并以此来和学生套近乎。Miss G虽然在教堂弥撒众师生面前扣子扣到了脖子上,但她和队员们在一起时,衣服从来就扣得很少或完全敞开。

包庇杀人犯。在Radfield去找校方说明事情真相后,校方为了避免“流言和过激的情绪玷污学校的声誉”,在明知道“我们都有做错的地方”的情形下而将事情包庇了下来,只是让Miss G去“休一段时间假”而已。

二、 完美邪恶

如此多的裂缝,哪一条最完美?或许这是一个伪问题。

设若完美邪恶=美+恶,则后面必定要再加上假,亦即,其中恶必以美的方式显现为善,从而造就了假。这是因为,如果恶直接显现为恶,则恶必定不美,而是丑,所谓丑恶二字,即此之谓。同时,如果恶直接显现为恶,则恶还必定表达为凶,故世有凶恶一说。由此电影作者充分向观众展示了美丽与温柔,亦即,优雅婉约的衣着之美,特立独行的容止之美,惊世骇俗的言语之美,从而营造出美丽的假面。此假面在Radfield的崇拜之眼里,乃“无畏坦诚”之完美。

在此完美中,美是显性的,而恶是隐性的,假则成为恶之花生成的河渠。这是一个悖论?的确。因为恶的存在。一方面恶本身便是缺陷的象征,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恶本身便是善的欠缺。另一方面,恶必定将此完美撕开无数缝隙,使人从中窥探出生命的真相,无数裂缝正是恶的显现,生命由此露出完美背后的底色和纹路。

请看其中两个情节。其一,Miss G为Fiamma单独制作点心并亲自奉上。电影里,她身穿料子柔软、做工考究的粉红花色连衣裙,在众人聚焦的目光中袅袅婷婷地走到Fiamma身边,深情款款地慰藉着乡愁中的Fiamma,并打开其他馋嘴孩子的手,可谓殷勤而体贴得极致。然而其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是为了修补她和Fiamma之间的裂痕而讨好之?还是为了激起女孩子们对Fiamma的仇恨而孤立之?其二,最后的时刻阻止Fiamma自救。Miss G和颜悦色地抱着Fiamma,又是深情款款的言语。直到后者呼吸衰竭而死后,她才收起美丽的笑容,换上轻松的神色,同时轻轻地呼了一口气。是啊,终于轻松了,一直假装是多么累啊。如果英语里有温柔一刀这个词,那么将它奉给Miss G可谓名至实归。

或许有人会认为,Miss G的行为是由于对美好事物的欲望而导致的。我不同意这个看法。美好事物不会导致欲望,只会导致爱,而欲望则因别的东西而起。伯克早在1757年 就 在“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中这样写道:“同样我把爱(我指的爱是我们在注视任何一种美好事物时心中引起的那种满足感)同欲望和性欲区别开来:欲望是一种促使我们去占有某事物的心理动能,其打动我们的并非是美,而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打动我们。姿色一般的女人也能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欲望;然而,男人或其他动物的漂亮虽能引起爱,却激不起任何欲望。这说明,美及由其引起的感情——我称之为爱,和欲望是不同的,虽然两者有时候会同时起作用,但后者属于一种狂热强烈的感情,是一种自然生理的感情,即一般广为接受的所谓的爱,而不是美本身所产生的结果。”[1]我完全同意伯克的看法,爱与欲望不同,因为其产生的原因不同。爱由作为无利害的快感之美而产生,欲望则纯由利益攸关的感官而产生。康德早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美的质的动机的分析中就明白地揭示出这一点。

如果说Miss G的行为不是由对美好事物的欲望所导致的,那么如何来解释她的动因呢?换言之,她为何要杀害Fiamma?在剖析作恶动机时,或者,人们在看问题时,很容易站在自己所处的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去抨击共同体外的他者。譬如,在分析《Cracks》时,学生可能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指责老师和学校,老师可能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指责学生,等等。诸如此类的剖析视角可能会挖掘出一个特别的心理学个案Miss G,她儿童或青年时期的经历、她的家庭、性格等等;或者挖掘出一个特别的学校和学生群体,譬如这个寄宿学校是什么背景,其学生都是什么群体,她们因为什么原因而到这个相对封闭的地方等等。

为什么不从人性固有的缺陷去看问题?完美邪恶并非是特别的人所造就的特别的恶,而是人性固有之恶。换言之,《Cracks》并非意在刻画一个特别的个人——一个特别邪恶、特别虚伪的Miss G,也不是要塑造一群特别善妒的女学生,和一个包庇坏人的学校,而是通过再正常不过、再美丽不过的场景、人物和生活表明,芸芸众生都在其中,包括我们。当然,我们大多数人很大可能都不会犯下最后的大罪,譬如群殴、杀人,但我们却很可能每一天都在不经意之间像那些学生那样嫉妒,像那个老师那样虚伪。培根在“Of Envy”中说:“我们在《圣经》中看到嫉妒被称为罪恶的眼神,占星家们也把星宿之不良影响称为凶相。人们似乎普遍认为,在嫉妒的行为中,有眼光的射出。……嫉妒之情较之其他感情最为纠缠不清。俗话说得好,嫉妒无假期。因为它总是发生于某人身上。人们注意到,爱情和嫉妒确实使人痛苦,而其他感情则不,因为其不纠缠不清。嫉妒是最为恶毒、卑鄙的情感,因此称其为恶魔较为妥贴。”[2]嫉妒无假期,是啊,每时每刻每人。今天你嫉妒了没有?还有虚伪。

如果只有群殴和杀人才算罪,那么的确,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都是好人。我们甚至以为只有这样看待世人和世界才是“乐观和善意的”。换言之,裂缝只是裂缝而已,甚至裂缝只是少数文学和艺术工作者非要掀开人生的面纱去看底子时才会发现的阴影和纹路,正如影片中那个一再重复的意象——镜头俯瞰下的明朗群山上缓缓移来的大片阴影。生命一如英格兰的和煦阳光下的朗朗群山,谁以巨手覆以阴影?答曰:人性自身。因为恶从人的内心滋生。

为何说恶从人的内心滋生?回头再看影片开头的忏悔情节。1934年的英格兰,Radfield在忏悔时向神父道出的第一条是对花匠儿子的欲念,而且,她随即补充说,她还有很多欲念(lustful thoughts,又见复数)。当然,只是“念”而已,不仅未成为“行”,她甚至连话都不曾和被欲念方说过。今天这个时代大部分文明社会基本上会将这条“罪”,即欲念,界定为人的自然性,少女也是人,当然也就具有人的自然性。具有自然性是不是罪,这在不同的伦理理论与实践中界定各自不同,而屈服于自然性又另当别论。

三、 结语:忏悔及其它撕裂的方式

影片中忏悔这个情节传达的宗教伦理与假纯洁、假崇高的不同在于,不是否认而是批判自然性的存在。换言之,个体有种种欲念几乎不可避免,基督教要求的不过是人们在内心警觉这种欲念的存在,而不是矢口否认之,因为由人的内心生长出来的才会败坏人,马可福音说,“There is nothing from without a man, that entering into him can defile him:but the things which come out of him, those are they that defile the man.” (Mark.7:15.)这 就 是 自然性的力量,它能带来无数罪恶,人类究竟有多少罪?“For from within, out of the heart of men,proceed evil thoughts, adulteries通奸, fornications乱伦, murders谋杀, thefts偷窃, covetousness贪婪, wickedness邪恶, deceit欺骗,lasciviousness猥亵, an evil eye嫉妒, blasphemy亵渎神明, pride骄傲, foolishness愚蠢.All these evil things come from within, and defile the man.”(Mark 7:21-23)[3]太多了,人类每天都有可能犯罪,所以人需要忏悔罪恶,而不是文过饰非。

忏悔是一种敞开,它意味着将外表撕开从而露出别人看不见的内在。然而忏悔只是敞开的一种方式,是主动的,人类并不都愿意忏悔,他们往往处于被动敞开的状态,这需要他人对其罪恶的目击,如影片结尾展示的另一种敞开方式:Radfield对Miss G将药瓶放回Fiamma手中这一罪行的目击,这一目击亦是一种撕裂,它撕开了Miss G苦心经营的完美面相。同时,影片本身也是一种敞开,通过此电影那些精审蕴籍的镜头,观众看到了摩耶面纱的美丽之下的无数裂缝。这正是本影片的主题之所在。

注释

[1]《英美散文经典》,陆钰明选编,陆钰明、唐根金等译。学林出版社,2009年。第99页。

[2]同上,第1页。

[3]Holy Bible, KJV.Hong Kong Bible Society.2003.p.65.

猜你喜欢

欲念自然性队友
坑队友专业户
从“福禄壶”看紫砂壶艺术的自然性与中国吉祥传统
遭遇“熊队友”怎么破?
道出世界
道出世界
——浅评电影《道士下山》
谈通俗唱法的真实性特征
不怕神对手,就怕萌队友
随想
条件处理得当解法探出根源:以三角问题为例谈解题思路的自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