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1-11-15张培峰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国际会计会计学国际化

苗 眉 张培峰

(1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 合肥 230001)

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苗 眉1张培峰2

(1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安徽 合肥 23000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发展需要大量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又懂国内法律法规的高素质、高层次会计人才。首先,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其次,本文论述了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规律和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最后,在“三注重,三结合”创新培养思路指引下,本文从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方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国际化;培养模式;创新

当前,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又懂国内法律法规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严重不足,然而,国内一些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用人单位反映会计学应届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能支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发展,因此,培养更多与国际接轨、熟练掌握国际财会界游戏规则的国际化会计人才迫在眉睫。

1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 社会需求缺口十分巨大

中国自从加入WTO以后,国际经济活动变得日趋密切,但是既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又懂国内法律法规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却严重不足。根据国内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会计人员主要从事记账和算账工作,全国共有会计人员约1200万。但是在1200万会计大军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才大约只有6万多,注册会计师不足10万。资料显示,我国有近16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数十万家国有企业、近50万家外资企业、300万家民营企业都需要专业的会计和审计服务。所以高级会计师,尤其是熟知国际会计准则的人才供不应求。据统计,我国现在对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大约为35万人,而符合要求的只有约6万人,缺口达到29万之多。可见社会对高层次、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缺口很大。所以在我国急需建立一支高层次会计执业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才能更好的适应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1.2 政府正在加强政策引导

由于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严重不足,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需加快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步伐,向“人才高地”进军。正是意识到了中国国际化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从2005年6月开始,财政部启动了 “会计行业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准备用5至10年的时间,着力培养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化会计人才。

1.3 高校的培养亟待需要与时俱进

我们发现,我国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现状,未能满足社会对国际会计人才整体素质的要求,具体表现在:(1)从教学视野上看,大部分高校缺乏全球化会计教育事业,培养目标仍然停留于满足国内企业在国内开展业务和往来的需求,这一目标忽视了企业未来开展国际市场、进行全球化竞争的潜在需求;(2)从教学内容上看,大部分高校主要从理论上训练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教学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使得学生毕业后必然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3)从教学方式上看,大部分高校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学生在校学习的任务主要放在应付考试上,这种不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方式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后备力量;(4)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看,各高校基本上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方式受教师个人因素影响较大,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2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规律与基本素质

2.1 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规律

本文认为,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规律主要体现在“诚信博学、知行统一”这一句话中。“诚信”体现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博学”体现在会计学人才掌握全面的知识结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广阔的相关知识;“知行统一”意味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因此,高校会计学着重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会计后备人才。“专才+通才+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四位一体培养规律是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只有尊重这一规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2.2 国际化会计人才基本素质要求

在上述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规律的指引下,我们认为,国际化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以及较高的的道德素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国际会计人才需要全面的专业知识

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是会计学方向的学生能够进入会计职业,培养专业能力的基本前提。会计的工作围绕会计信息展开,因此,会计、审计、财务、税务方面的知识就应当构成会计知识的主体和核心。此外,还应当具备法律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等,为核心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运用提供背景和工具。

2.2.2 国际会计人才需要通晓经济、管理、英语、数学等学科知识

因此,在学科体系的设置上要求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口径,培养过程中应该将会计、财务知识、计算机技术、管理、金融、税收、法律及外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应该了解世贸组织制定的有关规则、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知识,对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等也必须熟练掌握。学校要注意把握“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找到一个平衡点,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人才胜任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2.2.3 国际会计人才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

会计的职业技能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并保持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的各种能力,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应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其中,贯穿上述各种技能的核心技能是职业判断。国际会计人才应当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良好的职业判断需要会计经验和知识为基础,需要以适用的职业准则框架为依据,以应有的关注、客观和正直的态度为保障。

2.2.4 国际会计人才需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

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当通过课程设置和专业实践,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树立他们维护公众利益、履行社会责任的观念,不断进取和终身学习的观念,珍视自身信誉、负责任、守时、有涵养及尊重他人的观念,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为会计行业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严于自律的国际化高层次会计人才。

3 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鉴于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认为为了培养出具有以上素质的国际化会计人才,在现有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面向跨国公司、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的国际化高层次会计人才。因此,我们创新思路是:注重学习能力的传授、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与高校特色相结合,与学科发展规律相结合,即“三注重,三结合”的培养思路,具体如下图所示:

围绕上面“三注重,三结合”思路,本文认为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应该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

全球化竞争时代已经来临,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格局,需要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但是目前在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培养目标仍然停留在满足国内企业在国内开展业务和往来的需求,这一目标忽视了企业未来开展国际市场、进行全球化竞争的潜在需求。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国内大部分会计人才并不具备全球化视野。鉴于此,应将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面向跨国公司、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的国际化高层次会计人才。

3.2 教学方式的创新

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封闭式、单项的知识传输,逐步改造为开放式、双向互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将“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质教材为工具”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步改造为“以实践为环境、以学生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现代教学方式。例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和互动的舞台,积极推进实践、案例分析和讨论式教学和合作式学习环境等。

3.3 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教师队伍是国际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灵魂,所以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既对高学历高层次教师的比例有一定要求,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有相应的标准要求;既注重静态的教师素质评价,又注重教师知识更新和动态发展。所以应大力提倡教师到跨国企业、国际会计公司等地方去兼职,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3.4 课程体系改革创新

传统的会计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现阶段会计行业发展的要求,需按国际化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三个要素进行分解,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将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较好地反映到课程体系和结构中。

3.5 管理模式创新

为切实加强会计学方向教学管理,实行专业导师制度,强化导师责任感。专业导师主要责任是:协助学生制订学习目的与计划,指导学生选课,组合课程结构;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学习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思路;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等。

[1]刘明传,谷福云.入世对我国会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刘建群.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才培养.会计之友,2004,(10).

[3]程明娥.深化会计学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职业时空(研究版),2006,(11).

[4]刘丽影.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5).

[5]吴运霞.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统计教育,2006,(2).

[6]李永红,程素菊.国外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6,(27).

[7]何军峰,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会计之友,2006,(5).

[8]刘学平.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7,(2).

[9]王军.打造中国的国际型会计人才[J].首席财务官,2007,(11).

[10]庄学敏.建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0).

[11]徐悦华.信息社会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农业会计,2007,(11).

[12]秦少卿,罗文洁.中国-东盟经贸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7).

[13]陈炜华.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访国家财政部副部长王军[J].国际人才交流,2007,(6).

[14]刘贤仕,杨春风,彭素琴.新形势下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

G642.0

A

1672-2868(2011)05-0140-03

2011-04-07

苗眉(1981-),女,安徽固镇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陈 侃

猜你喜欢

国际会计会计学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国际会计职业动态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8年全球调查报告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7年全球调查报告
2016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国际会计公报》发布2016年全球调查报告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