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5W”模式看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的传播特点

2011-11-14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稿源科技期刊水利工程

李 慧

(长江水利委员《人民长江》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10)

从“5W”模式看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的传播特点

李 慧

(长江水利委员《人民长江》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10)

从大众传播学的经典理论——“5W”模式出发,分析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期刊传播影响力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5W”模式;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传播过程;影响因子

所谓“5W”模式是指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一个经典模式,是传播过程研究的基本理论。他在《社会传播的构造和功能》一文中指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方法就是回答5个问题,后来被人们称为传播过程的5个要素,即5个“W”:who(谁来传播,即传播者);says what(传播什么,即传播内容);through what channel(通过何种途径传播,即传播渠道);to whom(传播给谁,传播对象)和with what effect(达到何种传播效果,即传播效果)[1]。本文以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5W”模式在水利工程类期刊传播过程中的实现情况和特点,并试图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提出提高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传播者分析——少数重点期刊占有绝大多数优质稿源

在“5W”模式中,“谁来传播”指的是传播者,其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2]。在这里,我们通过学科高被引文章分布,来研究不同期刊作为传播主体对优质稿源的吸引情况。表1为2005-2009年水利工程学科被引最高的前100篇文章在各期刊的分布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能够吸引到高被引文章的期刊一共有19种,仅占水利工程类期刊总数(86种)的22.1%。其中,排名第1和第2的分别为《水利学报》和《水科学进展》,其集中吸引了超过50%的高被引文章,远远超过其它同类期刊。这说明,水利类科技期刊对于优质稿源的吸引能力呈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这些能够大量稳定吸引优质稿源的少数个别期刊,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能够吸引优秀的稿件主动投稿,因此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断向前发展的有利地位。而其它的同类期刊则需要主动争取高质量的稿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在同行中的品牌认知度。

表1 2005-2009年水利工程学科被引最高的前100篇文章分布

二、传播内容分析——重点基金项目产出高水平文章

在“5W”模式中,“说什么”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对于水利工程类的科技论文,学科特点决定其与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两个方面内容紧密联系,因此其论文水平的高低通常决定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及时反映重点热点科研项目和工程实际。

表2为2005-2009年水利工程学科被引最高的前100篇文章的基金资助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占总数的76%。在这些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中,有大部分是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还有超过一半获得了两个及两个以上基金资助,甚至还有获得国外基金资助的情况。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中的高被引文章多数来自于国家及各地、各高校、各科研院所的基金资助项目。因此,从传播内容上来看,要使文章的内容紧扣国家及地方所关注且高投入资助的科研类、工程类项目。编辑在组稿的时候,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主动和重点项目的负责人或者参与人取得联系,邀请其结合具体的科研、工程项目,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也可以是全局性的综述,撰写稿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断优化和提升传播内容。

表2 2005-2009年水利工程学科被引最高的前100篇文章的基金资助情况(篇)

三、传播渠道分析——合理利用网络渠道提高期刊影响力

在传播学的“5W”模式中,“通过何种途径”指传播渠道,也就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2]。在以往的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的传播过程中,文章只能通过期刊这个唯一的纸质媒介到达受众,因此受众只能是订阅了期刊的有限一部分读者。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读者除了通过杂志这个纸质媒介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期刊。传播的受众扩展到了网友,因此,期刊也开始借助网络来获得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文章通过网络传播扩大读者面之后,科技期刊的各项指标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据统计,中国科协OA期刊开放全文的回溯数据逐年增加,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的5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于非OA期刊11.6%、5.6%和2.1%[3]。在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中,网络下载次数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水利学报》、《中国水利》、《人民长江》、《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水科学进展》、《人民黄河》、《水利水电技术》、《水力发电》、《水电能源科学》、《水文》;被引频次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中国水利》、《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水利水电技术》、《水力发电》、《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人民黄河》、《人民长江》、《泥沙研究》。文章下载量与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期刊高度重合,说明文章通过网络下载到被他人引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加强期刊的传播效应,提高期刊影响力,应该合理利用网络这一传播渠道。

四、传播对象分析——扮演多种角色的小众群体

在传播学的“5W”模式中,“对谁”指的是传播对象,就是受传者或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也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2]。对于科技期刊来说,尽管科学技术研究不断延伸至其他领域,参与科技活动的人群不断扩大,但总体来说,科技学术期刊的受众规模不会像大众杂志 那样广泛。对于水利工程科学类期刊,其发行数量大多在几百或者几千这一量级,与其他发行量动辄上百万的大众杂志相比,其受众具有典型的小众特点。作为水利工程期刊的受众,除了数量上相对较少之外,其身份和所属单位分布也相对集中,基本都是教师、工程师和研究员等几种固定身份和职业,其工作单位也大致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程单位等。因此,在期刊的传播过程中,就要致力于服务这一特定的受众群体,满足他们学习、研究和实践的需求。

此外,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的受众还在整个传播过程中扮演多种角色。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会经常性地进行角色互换:作者与读者之间、读者与审稿者之间都有可能发生互换。这种受众既可以做信息传播者又可以成为信息接受者的传播特点就允许信息进行讨论式的传播,有时甚至也可以是争鸣式。科技期刊工作者应该在工作当中注意受众的多身份特点,做好沟通和协调的“中间人”。注重做好读者工作,培养读者成为潜在的作者甚至审稿专家。在更好的服务读者的同时,也为期刊储备有价值的作者和专家资源。

五、传播效果分析——影响因子的影响因素

在“5W”模式中,传播效果是指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2]。对于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由于其宗旨是促进行业内的学术交流,因此决定了传播效果的评价就是要看其是否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的价值,也通常被量化地表征为影响因子。通过对影响因子排序情况的研究发现(见表3),以下2个因素对影响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

(1)文章内容的属性。从表中可以看出,以发表科研理论研究为主的期刊往往能够取得较高的影响因子,这跟科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是密不可分的。首先,科学研究取得发展的重要标志一般都是科研成果在学术期刊的发表,可以说,行业内科学研究活动的进展情况往往反映在行业重点期刊发表文章的情况中,所以,以发表科研类文章为主的期刊容易获得较高的关注度。其次,科学研究的进步大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的,这点在科技期刊中的具体反映就是对他人文章的引用。所以,科研类文章较为容易成为他人进行研究的参考和指导,而当他人研究的成果再通过期刊发表时,这种参考和指导的意义就能转化为了有效的引用率。最后,反观以发表工程类文章为主的科技期刊,其发表的成果大多用于指导工程实践。一个成果通过文章发表后也许能够在工程实际中被广泛借鉴和参考,但是借鉴和参考之后的具体反映往往是工程的顺利完工,而不一定会成为文章发表。因此,这种文章内容属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影响因子的高低。

表3 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前20名排序

(2)期刊主办单位的性质。从表中可以看出,排名比较靠前期刊的主办单位多是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工程生产单位主办的杂志很难进入到前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单位工作性质,能够大量产生出以科研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文章,这些单位主办的杂志也能够较多的获得这类稿源。其次,很多能够写出高被引文章的作者可能大都来源于这类单位,这对于主动邀约或是主动组织高被引稿源十分有利,因此也能够帮助其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

六、提高影响力的途径

通过对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提高期刊影响因子,增强期刊影响力的途径。

(一)通过期刊品牌效益吸引优质稿源 在期刊还未形成品牌效应之前,要积极主动与行业内的高水平专家取得并保持稳定的联系,并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争取在和专家的交流过程中做到最大程度的有效沟通,才能吸引其笔下的高水平稿件。一旦期刊学术地位和认知度形成,就会进入优质稿源主动“上门”,影响因子稳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二)优化文章内容 要常年关注行业内的重点热点研究课题、工程项目,跟进各种科学工程奖项的评奖情况,并争取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文章。只有文章内容得到提升和优化,才能吸引读者的关注和引用。以发表科研理论文章为主的期刊,应该多组织能够反映重大科研进展的文章,以期对行业内的科学研究活动产生更大的指导和参考价值。以发表工程类文章为主的期刊,应该加强和来自工程单位的作者和读者联系,有意识的建议和组织其将工程应用的过程和成果书写成文发表,这一方面提高了工程类文章的引用率,同时也促进了工程科技的传播和交流。

(三)通过网络扩大期刊影响力 除了利用网络提高文章下载量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作为宣传平台来扩大期刊影响范围。有条件的编辑部应该建立编辑部网站,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过刊浏览”、“目录预告”等栏目服务于作者和读者,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网站上及时发布行业新动态,吸引同行从业人员的关注。

(四)有针对性的服务读者群体 要不断关心读者的需求,关注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一方面是服务受众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是培养潜在作者甚至审稿人的过程。而及时了解和跟进读者的意见建议,也是不断完善期刊工作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传播媒介,只有采取既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又遵从大众传播规律的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其传播影响力。

[1]李军林.从“五W”模式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27-31.

[2]庄育飞.图书馆“五W”传播模式之我见——与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1995,(5):9-11.

[3]冯长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2009年发展状况[J].科技导报,2010,(8):23-25.

G237.5

A

1003-8078(2011)03-0041-03

2011-05-11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1.03.15

李 慧,女,湖北武汉人,编辑,水利类工学硕士,主要从事科技期刊的研究和编辑工作。

(周觅)

猜你喜欢

稿源科技期刊水利工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科技期刊的分类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浅议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