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文清:让善举成为习惯

2011-11-14■文/孙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24期
关键词:扬州市扬州

■文/孙 醒

王文清:让善举成为习惯

■文/孙 醒

20年来,王文清无偿献血8万多毫升,可挽救70个人的生命!他把关心困难群体当成了自己的追求,成为他无与伦比的快乐和一生的信仰。

◎荣膺“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王文清(左二)成为网民心目中的“草根英雄”。摄影/徐 星

2011年11月10日上午,扬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王文清静静地躺在床上捐献血小板。电脑记录清晰地显示:1992年以来,王文清义务献血累计达到85000毫升。

献鲜血铸就爱心

针头拔出,扎上止血带。王文清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表格,签上自己的名字后,随手将200元补助连同口袋里的350元一起,放进了红十字捐助箱内。

对于王文清来说,一月一次的血小板捐献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必须做的事情。而无数次捐献出献血补助金,更被他视为理所当然。

21岁那年,王文清看到报纸上急求血浆救人,立即赶到血防站献血,那是他印象中第一次凭自己的能力去助人。 20年来,王文清的休假日大多在公益献血、扶贫帮困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加入无偿献血的行列。从扬州到南京、徐州、南通、上海、太原等地,十几座城市的献血站都留下了他的热血。20年来,他无偿献血8万多毫升,相当于15个成年人血液的总和,相当于体内的鲜血轮换了15遍,可挽救70个人的生命!

王文清报名参加了当地的红十字会,自愿服务红十字会23年,服务时间近万小时。王文清牵头组建了扬州市爱心奉献自愿服务站。他东奔西走,把自己的电话印在宣传册上作为24小时公益紧急救助热线。如今,服务站逐步发展壮大,成员达到100多人,累计组织动员4000余人次参加义务献血活动。

最近几年,王文清又陆续与扬州市红十字会签下协议,身后捐骨髓、捐眼角膜、捐器官、捐遗体。对此,王文清淡然地说:“我要做一个彻底的人。”

散尽千金济危困

2010年8月4日下午,扬州石油公司经理方顺利接到了一个特殊的电话:“我是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麻烦你帮我们找一个叫王文清的人……”原来,王文清被推选成为10位“扬州好人”优秀事迹报告会的得奖人之一。报告会前夕,文明办连找他两天都联系不上,情急之下他们才想起求助于王文清的工作单位。

顺利辗转要到了王文清的联系方式,结果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电话打到加油站,才知道这两天王文清休息,问人会去哪里,油站员工说:应该又去帮困了吧。王文清终于回电话了,原来他利用休息的时间,又去了宿迁泗阳看望两个贫困大学生和一个带着三个智障孙子的孤寡老人。

2011年1月13日晚,“中国网事·感动2010”年度网络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刚刚结束,工作人员把5000元奖金发给王文清。“奖金我不要,还是把它捐给更需要的人吧!”王文清心里惦记着“更需要帮助的人”,他匆匆赶往北京军区总医院看望罹患白血病的扬州女孩常静怡,王文清将口袋里临上车时经理塞给他的备用钱中的1500元交给了小静怡,然后便匆匆踏上了归途。回来之后,他又将剩余的500元捐给高邮的双胞胎孤儿。

走到哪里,帮到哪里,王文清扶危助困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爱心奉献志愿者说,“他四处帮助贫困学生,有周边乡镇的,有苏北农村的,远的还有山西吕梁山区的、安徽的、云南的、河南的等。”王文清自己已搞不清他的帮扶之路走了多长多远,资助了多少学生,捐助了多少金钱和物品。问急了他便说:“帮就帮了,说那么清楚干啥。”

1997年春节,王文清在山西与贫困孩子们一起过年,当准备返回时,才发现钱包被人偷了。万般无奈的王文清只好扒上一辆运煤车到达太原,再从太原扒火车到镇江,是朋友赶来帮他补了火车票,而此时的王文清已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每年,他还利用节假日,千里迢迢看望自己帮扶的孩子,为他们送上生活和学习用品。在扶贫帮困的路上,王文清一走就是20多年。据统计,23年来王文清捐助帮扶困难人员、孤寡老人、流浪乞讨人员、失学儿童1000多人。

利禄功名化尘土

20多年无偿献血、捐资助困,王文清从未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但也有人不理解,甚至认为他组织人去献血,是拿了血站的回扣,说他自私、动机不纯。

实际上,王文清每次组织人去献血时,常常是自己支付车费,有时还请献血的人吃盒饭。他认为,“最大的回扣就是义务的献血者越来越多”。

弟弟王文林也曾经一度认为哥哥是为了追逐名利。在写给王文清的信中,弟弟说:“……在你房间里静坐了半天,没有家的半点样子,始终的凄苦。妈妈说每天夜里都被梦惊醒,辗转反侧,想的还是你……妈妈的心已经太累了,我无法安心工作……只想你二哥能在痛苦中抛弃‘名’的包袱,找回属于自己的自己……”

王文清却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人根本的转变,我已经在‘痛苦’中渐趋成熟了,已为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你没有到过偏僻的山区,你未感受孤儿的凄苦……唯有理解,才能关怀;只有关怀,才能帮助;唯有帮助,才能被拯救。”

一个追名逐利的人,必定不可能甘于这样的生活:一件80元的棉服穿7年,一部别人淘汰的老式诺基亚手机一用就是近10年,却资助了180多名贫困少年;花费上万元为孤寡老人盖房,自己却住着七八个平方米的单位宿舍,没有自己的房子;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台旧电视、一辆电动车是全部家当,却有40多本义务献血证、数百张汇款单,累计捐出50万元。凭王文清的工资本可以使自己在当地过上很好的生活,但他的信仰却使他把关心困难群体当成了自己的追求。

在扬州双沟加油站工作时,王文清高尚的人品深深感动着大家,与他一起工作的叶武龙、张莎、姜月仙、吉兰霞等加油站员工,加入到了义务献血和帮助弱势群体行列中来;王文清牵头组建的扬州江都爱心奉献志愿服务站,16年间已发展成员100多人。

如果一定要谈“名”,那么最让王文清高兴而又深感压力的是,当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时,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他寻求帮助。力量虽微薄,但王文清坚信他的事业与追求会走得更远,更远!

◎“对人有感情,才能做好人;对工作有感情,才能做好工作,如果没有感情,什么事都做不好。” 王文清说。摄影/徐 星

猜你喜欢

扬州市扬州
扬州市从严抓好安全防范 用心护航二十大
扬州市新举措助力新安法 新矩阵打造好氛围
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扬州茶韵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鹅城·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