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务微博发展与 领导力提升

2011-11-07董立人

领导科学论坛 2011年5期
关键词:方式创新政务微博

【内容提要】自2010年以来,中国个人微博和政务微博的快速发展应用,为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创新领导方式方法、提升领导艺术,打开了一扇亮窗。因此,如何更好地创建、优化政务微博,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领导力功能,是值得各级领导干部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政务微博 领导艺术 方式创新

【作者简介】 董立人,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部副主任。

当前,互联网尤其是微博正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据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2011年8月25日,在“中国首届政务微博高峰论坛”上,人民网舆情观察室公布了2011年《微博政民互动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以及《腾讯政务微博地图》两份分析报告。报告指出,从地域分布上看,根据各省级区划内所有党政机构和公务人员开设的微博总数、微博总发文量、微博总听众数三项指标得出的总排名,浙江、广东、四川名列前三,江苏列第七位。而从部门来看,公安司法类占据政务微博的绝对优势,达到52.41%,其次是政府类(占11.14%)和旅游类(占5.98%)。政务微博的应用,给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微博,提高领导艺术和方式方法,提升领导力,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理论界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深刻认识政务微博力及其功能

作为一种新兴的通讯手段,微博因互动性强,交流迅捷、有效,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正是基于此,许多领导及公共服务部门纷纷开通微博,即政务微博。伴随着政务微博平台的建立,一些机构和官员开始在信息发布、提供服务、了解民意和官民互动等领域发挥微博作用。一些领导干部在互联网上开“微博”,主动与网民对话,征求意见,了解社情民意,深受网民欢迎。领导干部开“微博”并公开博客域名,可以利用“微博”平台让网民了解干部,缩短了领导干部和群众距离。领导干部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多方面听取网民意见,互相沟通,解疑释惑,也可以增强群众对领导干部工作的理解。但是,有些领导干部“微博”开通月余,其浏览量还停留在个位数,无人留言,值得反思。首先,“微博”要贴近群众。既然是以领导干部的身份实名开“微博”,希望与群众真诚交流,就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吸引群众,与群众开诚布公地讨论各类难点热点问题,讨论政府有关工作。其次,领导干部在撰写博文时要摒弃“官腔官调”。大而空泛的内容不但无法吸引群众,还会拉开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要通过博文介绍群众关心的政府工作,让群众了解政府正在做哪些事情,即将采取哪些措施、施行哪些政策。第三,针对群众反馈,及时更新博客内容。有的领导干部“微博”都只有一句留言式的博文:欢迎光临我的博客,对分管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没有更新,没有其他内容。第四,开好“微博”,坚持通过微博回应群众,对领导干部还是一种考验。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政务微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促使政府改变施政理念和施政方式,更加亲民,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摆正主人和公仆的关系;第二,通过微博可以促进政务公开,保障民众的知情权、报答权、参与权、监督权,促进社会的言论自由;第三,通过微博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第四,促进政府自身的变革,努力遏制腐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二、目前我国政务微博运行现状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2011年7月18日发布了《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报告”通过对千余起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源头、地域分布、领域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结论,微博已超过论坛,由去年的第三大舆情源头上升为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根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统计,截止2011年3月20日,全国范围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从行政区划的分布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已开通政务微博的地区涉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4个直辖市、28个省(自治区)共32个地区。

从政府职能部门分布情况来看,全国政务机构微博以政府系统为主,有1671个,占总比例97%;党委系统微博次之,为35个,约占总比3%;政协、纪委各1个,人大没有微博账号。此外,官员微博的比例与机构微博情况比较相似,其中,政府系统的官员微博576个,占总比80%,党委系统的官员微博85个,占总比11%,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微博各占总比4%,纪委委员微博占总比1%。从微博运营商的情况来看,全国政务机构在新浪微博的注册数最多,为1479个,占总比87%;腾讯微博注册数次之,为209个,占总比12%;人民微博的注册数为20个;政府官员的微博注册情况与此相似,新浪微博注册数为 618个,占总比86%;腾讯微博注册数为69个,占总比10%;人民微博注册数为33 个,占总比5%。总体上看,全国政务微博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构微博的数量多于官员微博,南方地区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更强。目前,相比官员微博而言,机构微博数量更多,涉及的部门更广泛,且南方地区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比较强; 从官员微博开设的人气度看,以北京最为活跃。在各省级行政区域中,江苏省开通机构微博的数量最多,达279个。此外,开通数量超100个的还有福建、广东、浙江、四川、江西等五省,均为南方省份。其中,江苏、浙江两省政务微博的一些做法领风气之先,如浙江海宁司法局试水“微博公文”,该市司法系统的22个职能部门集体注册实名认证,以微博形式传达政府公文,引发媒体关注并引起热议;而以广东省公安厅为代表的广东政务微博,因开设较早,通过大量媒体报道而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

2. 公安司法微博所占比例最高、服务性最强,党政机关、交通部门亦成亮点。据统计,使用微博较多的职能部门主要集中在公安、交通、旅游、司法、党政机关、宣传等部门。这些部门的微博信息发布及时,服务性、实用性、互动性都比较强。其中,公安微博的数量最多。公安部门借助微博发布信息、提供服务,获取线索、调查取证,发布案件进展,提高办案效率,已成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和网络协助办案的重要工具。如江苏、广东等省集体开通公安微博,“平安北京”多次通过微博获取案件线索、采取行动或实施救援。

3. 官员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呈金字塔型,县处级官员微博的规模最大,高层官员更易成意见领袖。据统计,省部级官员注册的微博有19个;厅局级官员注册的微博有105 个,县处级官员的微博238个,县处级以下官员注册使用的微博333个。政府官员微博注册情况与官员行政级别的分布结构相符合,呈金字塔型。当前,官员使用微博的观念已比较普及和深入,在不少地区和部门都出现“集体开博”的态势,而且各级官员均有参与,尤以县处级及以下的数量众多,覆盖了县、乡、镇、村、街道社区等不同部门。但就影响力而言,省部级、厅局级官员更具关注度和影响力。如吉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林炎志的微博,由于互动性强(粉丝、微博数排行居首)、行政级别高,受到广泛关注。两会期间,他通过微博进行提案讨论,与网民积极互动。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曾在浙江组织部长会议上公布个人微博,其微博活跃度及影响力在全国官员中位居前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被冠以“级别最高的微博官员”,2011年两会期间,他在腾讯微博上与网民互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原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现云南红河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皓的微博,被称为“第一个实名开通微博的政府官员”,粉丝数高达60万。

三、如何提高政务微博公信力

1. 重视政务微博内容的真实性。新闻传播理论告诉我们:新闻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实性,政务微博的内容更应如此。2011年6月16日,四川凉山自治州会理县政府网站发布的一则新闻中使用了合成痕迹明显的相片,在相片中,县领导“飘浮”在一条公路的上空,图片说明称这几位领导在“检查新建成的通乡公路”。微博发出后,迅速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围观”并质疑照片的真假性。网友认为是“新闻造假”、“作秀”的质疑。会理县发现错误后,负责这次发布微博的工作人员及时作出了道歉声明,会理县政府也通过微博作出了说明。但是在短短时间里,网民和微博群给会理县的领导带来了具有负面性的信息,其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2. 政务微博要着重时效性。2011年8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意见》进一步强调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开展政务微博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支持。微博的特点就是快捷及时的报道与传播,因此,政务微博向公众传播信息要及时,抢占官方的话语权,以打消群众的疑惑。2011年6月26日,南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对于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在事件发生后的1小时内或获得信息的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南京市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当前微博已经成为热点网络事件发酵与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对此,这份意见提出的是要注重时效性,对各类的政务信息和涉及市民生活的公共信息,特别是灾害性、突发性事件,要求在事件发生后做到尽快或是第一时间进行微博发布,如果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电、气、自然灾害等事件,要尽量做到一小时之内发布。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突发事件和持续发展的事件只能是尽量做到尽快发布,另外对于事件持续发展、事态复杂等情况可以采取速报现象、缓报原因,速报事态、慎报处置等方法有序有度地进行发布。

3. 要强化持之以恒的写微博意识。作为政务微博的行为,不仅要求真实、时效,更要求能够持之以恒。2011年8月7日,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第三次作客浙江在线,围绕“组织做好市县乡换届工作,提高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他深有体会地说:“从2010年5月份开微博,一直坚持到现在,主要是希望通过微博走近群众,了解社会,同时既能宣传党的政策,又能做群众工作,拉近和广大网友的距离。写好微博、加强互动、贵在坚持。”加强互动,就是不能光写不转播,要与博友进行交流。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 要着重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所谓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对大众传媒的认识以及与大众传媒进行交流、运用等的素养,也就是指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造能力以及思辨性反应能力。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对媒介信息的辨析能力、应对和承受能力都较弱,与现代信息社会十分不协调。在信息传播技术快速发展和传播渠道日益多样的今天,提高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迫在眉睫。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在学习中提高媒介素养。要在常态下培养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在日常工作实践中,要对传媒的性质、特点、功能、手段、作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要善识媒体信息,具有对媒体信息的认知、解读、研判能力,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精通本职业务,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联的新闻事件、社情民意、舆情动态;要善于设置议程和新闻策划,主动提供给媒体以影响媒体与公众,实现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

微博的崛起是中国社会力量崛起的重要标志。微博短小精悍、灵活,可以引起排山倒海式的响应,形成社会热点,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表达形式。在微博时代,人人在当记者、人人在办媒体。官员微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应对自己的身份负责。微博问政会使用网民接受的语言风格,会将专业信息转化为通俗的信息,并将主动发布与回应发布结合起来,善于将信息发布与意见发布结合起来,并且要求少讲官话、雷语,多倾听民意。政务微博要开好,需要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并在处理现实公务之余,多花时间管理好虚拟的政务博客。当然,最主要的在于领导干部要增强媒介素养,不断把握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以构建广大人民、广大网民满意政务微博,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责任编辑:徐建秋

猜你喜欢

方式创新政务微博
探究基层廉政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方式创新思考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构建初探
时空视角下省级政府政务微博运营效率评价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公共图书馆对特殊群体开展文献服务的创新思考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巧用政务微博,回应民众关切
中学图书馆服务管理方式的新探索
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探讨
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