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观音《回心院》是否为“词”

2011-09-27王荣华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仄声格律平仄

王荣华

(西安培华学院中文系,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华词学】

萧观音《回心院》是否为“词”

王荣华

(西安培华学院中文系,陕西 西安 710065)

《回心院》是辽代著名女作家萧观音当前可见的留世作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常被视为词作品而收录于词集以及词论著作中。本文作者认为《回心院》是否为“词”尚可讨论,并围绕这一论题,辅以较为可信的证据,分别从是、否两个角度做出分析。作者认为《回心院》“是”词的主要理由为:有一定的谱式规律,符合词“要眇宜修”的特质,用韵符合词体习惯,曾被入乐演唱;认为它不是词的主要理由是:无定谱,多处不合格律。之后,经过分析和比较,作者在文中给出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结论——《回心院》应该为“词”。

萧观音;回心院;词

《回心院》是已知辽代声名最著的女作家、辽代女性作家中现存作品最众的一位——辽道宗懿德皇后萧观音的代表作品,见载于辽人王鼎的《焚椒录》。因唐高宗探望废后王氏及废妃萧氏之典而命名①,是道宗咸雍末年,萧观音在向道宗呈交《谏猎疏》导致“上虽嘉纳,心颇厌远”(辽王鼎《焚椒录》),希冀道宗回心转意的背景下写就的。长久以来,《回心院》被认为是词作品而见载于各类著作中:清徐釚《词苑丛谈》、叶申芗《本事词》等对此有所收录;况周颐《蕙风词话》对其评价甚高:“北宋人未易克办。南渡无论,金源更何论焉。”;徐本立《词律拾遗》更是选取组篇的前二首,分别作为《回心院》词牌的正体和别体予以存谱。后代学者以此为词的著述更是多见。《回心院》笃定为“词”吗?笔者认为它是否为词尚可讨论。

一、《回心院》“是”词

究以往学者所以认定《回心院》为词,主要原因或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一定的谱式规律。

详见下表:

注:依《钦定词谱》体例,下表“●”为仄声,“○”为平声,“■”为入声,“⊙”为本平可仄,“◎”为本仄可平。

词的体式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③。这三项中的前两项,《回心院》都是符合的。表中可见,作品为一组共十首,入的同一曲调;每首句数、字数完全相同:均6句28字,以3-5-7-7-3-3的句式构成;每首第五句都叠第一句。并且总体来看,每句的平仄都基本以律句为基准;十首作品中,至少第一、二、三、四、六首完全合律;各句第一、三、五字常平仄不协,第二、四、六字不协的状况则明显减少;仄韵篇皆以“仄平仄”结尾,平韵篇皆以“仄平平”结尾。此外,以律句作为考量的基础,笔者也大致可以析出《回心院》的谱式。共十体。或九体,即将第九首作为第八首的变体。

2、符合词体“要眇宜修”的特质。

《回心院》“音节入古,香艳入骨,自是《花间》之遗。”(《蕙风词话》);“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大有唐人遗意也。”(《词苑丛谈》)描摹心理尤为成功。如第一首开篇即用“深殿”、“闭久”二词给人以直观的长门失意印象。未入冷宫,似入冷宫。后面的“金铺暗。游丝络网尘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三句则从侧面着笔,用一系列重门中的落寞景象进一步渲染女主人公久未被君王注意的后宫生活。用词含蓄雅致。又如第五首写绣帐虽装,不上金钩、却下明珠。究其缘由,可怜“思君令人老”,却又生怕“色衰而爱驰”——故此不敢使君看到已经“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模样。……思虑微妙,用句精巧。

3、用韵符合词体习惯。

《回心院》的五首平韵篇中,第二篇单押阳韵,第六篇真侵韵通押,第八篇庚青蒸韵通押,第九篇单押虞韵,第十篇庚青韵通押。五首仄韵篇中,第一篇去声霰勘通押,第三篇上声寝韵与入声沁韵通押,第四篇上声纸韵与去声寘队韵通押,第五篇上声养韵与去声漾韵通押,第七篇入声陌韵与入声职韵通押。除第一篇属感勘韵的“暗”字不合与同篇霰韵韵字通押、第六篇属侵韵的“临”字不合与同篇真韵韵字通押外,其余48个韵字均符合词体的用韵习惯。

4、曾被入乐演唱。

《焚椒录》载:“后因作词曰《回心院》,被之管弦……时诸伶无能奏演此曲者,独伶官赵惟一能之。”耶律乙辛《奏懿德皇后私伶官疏》载:“于时皇后以御制《回心院》曲十首付惟一入调,自辰至酉调成。”(同见《焚椒录》)《辽史·后妃传》也载:“道宗宣懿皇后萧氏……自制歌词。”④由此可知《回心院》是曾入乐的歌词。类似姜夔、吴文英等人的自度曲词。这在辽代文学史上不是独例。《契丹国志》卷七《圣宗天辅皇帝纪》载:“(辽圣宗耶律隆绪)御制曲百余首”。此外,《辽史》卷六十五《公主表》载李氏曾献《挟谷歌》给道宗,卷七十一《后妃传》载天祚帝文妃萧瑟瑟曾作《讽谏歌》献天祚帝。

二、《回心院》“非”词

若从以上这些角度去考量,《回心院》或可算作是词。但若从词律的角度来说,这组作品严格说来又似乎算不得是词。原因有二:

1、无定谱。

作为联章词,这十首词虽都名为《回心院》,句数完全相同,每句字数也完全相同,用韵也还基本符合规范,却没有任何两首的平仄谱式是相同的。由上表可见,十首作品十种面貌,无论是押仄声韵的第一、三、四、五、七首,还是押平声韵的第二、六、八、九、十篇,每首的平仄都与其他九首不同。《焚椒录》载《回心院》做好后“时诸伶无能奏演此曲者”,原因大概在此。既入同一调为歌词,谱式差别过大、声调难以统一,自然不利于奏演。而十篇十谱,《词律拾遗》选取组篇的前二首分别作为《回心院》词牌的正体和别体予以存谱,明显不够客观。

2、多处不合格律。

纵使每篇作品都合乎词体的格律规范,十篇十貌,仅选其中的两首代表所有十首作品已非合适。更况这组作品多有不合格律之处——如上表所现,十篇作品中近乎一半作品的格律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有些句子甚至根本没有顾及格律,连最基本的平仄规律也多有紊乱。这种情况突出显现在作品中间的两个七言句上。如第七首“笑妾新铺玉一床,从来妇欢不终夕”及第九首“若道妾身多秽贱,自沾御香香彻肤”便是如此:仄入平平入入平,平平仄平入平入。(第七首)入仄入平平仄仄,入平仄平平入平。(第九首)第五首和第八首的两个七言句“解却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见愁模样”和“偏是君来生彩晕,对妾故作青荧荧”,问题尤为严重:仄入仄入仄平平,入仄仄仄平平仄。(第五首)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入仄入平平平。(第八首)按照常理,萧观音的古筝与琵琶弹奏举国无敌,她该对音律颇为精通;包括口占的《伏虎林应制》,萧观音所存世的几首近体诗也均恪守了诗的格律要求,那么她对平仄的规律应该也很是熟稔,《回心院》的平仄该较为稳妥。事实却并非如此。

其时柳永之慢词方在中原兴起,辽宋文化中心相距甚远,辽人有书禁制度(见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使得萧观音受到宋词的影响较少……这些均不合适作为她的这组无定谱、不守格律的作品是“词”的依据。因为就是在宋辽之前的唐五代词中,作为组词,篇篇格律谱式不同,且多有不合格律之句的状况,除了如《竹枝词》等极少数的特例外,也基本看不到。更况宋及后代的词集都基本不录《竹枝词》——它大致自宋后便不被认可为词。故此,若将《回心院》的谱式计入词谱似乎不合规范。徐氏在《词律拾遗》中只为《回心院》存谱,却几乎未就这一词谱多做介绍。主要原因或正在此。

三、辨析

但是,换一个角度,以上两个问题似乎又都可以说得通:

1、《回心院》虽无定谱,却有基本的格式规律,并至少有五首完全遵守格律,其他的经过小改也可以析出词谱。

与《竹枝》等在开创时没有格律规律,需要用其后的仿作来定谱的词相比较,更有理由被称作“词”。

3、虽然《回心院》词多处不合格律,笔者也以律句的平仄规律为标准对组篇中几个字的平仄分别做以改动来析谱,但是即便不做此改动以恪守格律,只把《回心院》原作的平仄谱认定为词谱似乎也不是毫无理由。

因为《钦定词谱》中的《竹枝》、《渔父引》、《拜新月》等词牌的谱式都有不合格律的地方。

此外组篇中每首中间的两个七言句为上下句,却在平仄上不对仗,似乎不合诗律;在词性上也不对仗,似乎同样不合词律的习惯。但这种情况在词律中是存在的。例如《梁州令》正格第三、四两句也是七言的上下句,谱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在格律上没有求对;《钦定词谱》中《梁州令》正格的代表作品——晏几道“莫唱阳关曲”词中的七言句“离歌自古最销魂,于今更在魂销处”也没有在词性上对仗。因此这点似乎也不足为虑。

四、结论:《回心院》“是”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萧观音的《回心院》词不只可以被理解成配乐演唱的“歌词”,也可以被认定为文学体裁中与诗文赋并称的“词”。

追本溯源,《回心院》为何难以定性?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应该是萧观音虽尝试为词,却非为作词而作词。她作词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感化酷好文学并有较高文学修养的道宗以复蒙君宠。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展现出她的苦情以便达到目的,她自始便没有削足适履——有意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文体形式。

①《新唐书·后妃上》载:初,帝(按:高宗)念后,间行至囚所,见门禁锢严,进饮食窦中,恻然伤之,呼曰:“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二人同辞曰:“妾等以罪弃为婢,安得尊称耶?”流泪呜咽。又曰:“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见中华书局1975版《新唐书》第一一册3473页。

②笔者按格律将第五首第二句第三字、第三句第二字、第四句第二字改为平声;第七首第四句第四字改为仄声;第八首第四句第二字改为平声,第五字改为仄声;第九首第四句第四字改为仄声;第十首第一句第一字、第五句第一字改为仄声。

③见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版第164页。

④据中华书局1974版《辽史》第318页(卷七十一《后妃传》)载,道宗清宁初萧观音被册封懿德皇后。又同版《辽史》第1205页(卷二十七《天祚帝纪》)载,天祚帝乾统元年追谥萧观音为宣懿皇后。

[1]况周颐.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清)张宗橚,杨宝霖.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元)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清)徐釚.词苑丛谈校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6](辽)王鼎.焚椒录(与《朝野遗记》等合订)[M].北京:中华书局,1991.

[7](清)徐本立.续修四库全书·詞律拾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M].扫叶山房石印本,清光绪年间.

[9]严迪昌.中华古词观止[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10](清)陆长春,史梦兰.辽金元诗词观止·辽宫词选[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

[11]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12]谢无量.中国妇女文学史·近世妇女文学(宋辽卷)[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3]吴梅著.辽金元文学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14]刘尚荣.亦诗亦词话《竹枝》[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

[15](宋)沈括.梦溪笔谈[M].金良年校点.济南:齐鲁书社,2007.

[16](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M].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 月人]

I207.23

A

1008-4649(2011)01-0080-05

2010-12-21

王荣华(1976- ),女,西安市人,西安培华学院中文系教师,文学硕士。

猜你喜欢

仄声格律平仄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宫毯:所谓礼仪尽在脚下方寸格律间
吟出古诗之美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