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心体物 俗情入诗
——王建五言律诗简论

2011-09-27于展东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五律王建诗人

于展东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语言·文学】

苦心体物 俗情入诗
——王建五言律诗简论

于展东

(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五言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深远影响的诗歌形式,中唐诗人王建有五言律诗六十余首,他的五律不以表现社会现实为主旨,而是“避官样而就家常”,用来吟咏情性、描摹物像,内容多涉及普通的日常生活和细腻的人情体验,大多是对其贫居苦寂生活的吟唱,反映了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

王建;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深远影响的诗歌形式,它“兆自梁陈”,“极盛于唐”。五言律诗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一直处于文学的主导地位,而且唐代“人人皆以(五律)自负,争奇斗盛”。据笔者统计,中唐诗人王建有五言律诗六十余首。诗人随着政治热情的丧失和理想期望值越来越小,在对文学功能的认识上,发现了与兼济时“上以裨教化,舒之济万民”不同的另一面,即独善时的“下可理性情,卷之善一身”,基于文学缘情的特性而强调其“泄导人情”的作用,王建的五律不再以表现社会现实为主旨,而是“避官样而就家常”,用来吟咏情性、描摹物像,内容多涉及普通的日常生活和细腻的人情体验,大多是对其贫居苦寂生活的吟唱,反映了诗人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

王建于德宗建中四年(783)出关辅到邢州求学,学成后谋取功名未就,就退居漳水岸边,“誓与草木并”,过了多年幽静闲适的山居生活,下面的《山居》诗就是他山居时生活意趣的写照。

屋在瀑泉西,茅檐下有溪。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

桂熟长收子,兰生不作畦。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

诗人的茅屋就在漳溪边上,终日与野鹿、山鸡为伴,野生的兰桂自然生长,而且山中的景色是曲径通幽——“初开洞中路,深处转松梯”,完全没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惑,也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一派顺其自然,悠闲自得。关于诗中“闭门”二句,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一四:苕溪渔隐曰“王建云‘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魏野云:‘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二人之诗,巧欲摹写山居意趣,第理有当否。如建所言二物,何驯狎如许?理必无之。如野所言,虽未必皆然,理或有之。”诚如胡苕溪所言,王建“巧欲摹写山居意趣”,不必穷究诗中所写之物于理有当否。等到入朝为官之际,诗人对世事人情是敏感的、戒备的,请看下面几首王建初官昭应县丞时的几首诗作,如其《初到昭应呈同僚》: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此时诗人已经48岁了,白发为吏,却不谙世事,“文案把来看未会,虽书一字甚惭颜”(《昭应官舍》),所以自愧不如少年。而县丞为卑职闲官,所以诗人自己非常清楚“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因为连日以来秋雨连绵,县衙的墙上已经生出了绿苔,傍晚时分在县衙里可以看到骊宫中一树一树的黄叶。可见对于这种官场生活,诗人觉得实在是百无聊赖,若能得到同僚的同意,他希望能够借僧房闲居,常与僧人做伴,而不愿在县衙过问吏事。看来诗人在这个职位上做得并不顺心,如其《县丞厅即事》:

宫殿半山上,人家高下居。古厅眠受魇,老吏语多虚。

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圣朝收外府,皆自九天除。

县丞是县令的副职,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中曰“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薄、尉,主薄、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偪,例以嫌不可否事。……官虽尊,力势反出主薄、尉下。”韩愈的这一段话把封建制度下吏胥共同欺凌、钳制县丞,县丞在势力官场难有作为,无事可做的尴尬地位写得淋漓尽致。所以王建在这首诗中说“古厅眠受魇,老吏语多虚”。面对这样的现实,不管是无可奈何也罢,还是心胸通达也罢,我们的诗人还是能够保持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如《昭应官舍》:

绕厅春草合,知道县家闲。行见雨遮院,卧看人上山。

避风新浴后,请假未醒间。朝客轻卑吏,从他不往还。

这首诗是王建任职昭应县丞第二年的春天所做的,诗人办公的县丞厅四周的环境是:野草茂盛,透过这一斑我们就可以知道县丞的确是一个卑职闲官,官务闲散,官舍清闲。诗人行卧之间都是非常的闲散,可以常常去沐浴骊山的温泉,可以在睡眼惺忪的时候请假不去办公。虽然因为县丞官卑权小而为朝官所轻慢,但是诗人能够做到不趋炎附势、不苟合逢迎、任其轻慢不肯与之往还。

王建出仕之后,亲身的生活经历使他对社会、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从而产生了好景不长,人生多忧,人生在世自须得过且过,不要辜负了美好岁月的思想。王建的五律,大多是诗人四十八岁以后所作,此时的诗人似乎消解了对于世事的热情关照,更多的是沉溺于自己的世界中,诗歌多感叹日渐衰老多病之躯,描摹憔悴艰辛之态,抒发忧虑愁苦之思。如其《贫居》:

眼底贫家计,多时总莫嫌。蠹生腾药箧,字暗换书签。

避湿堆黄叶,遮风下黑帘。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占。

这首诗是王建贫穷生活的写照,可以感觉此时诗人的生活是非常狼狈的:长期的生病服药竟然使装满药物的药箱里长出了蛀虫,写着书名的签条也因为时间流逝字迹变得暗淡了。面对清苦贫寒生活里的潮湿、风雨,诗人能做的就是“堆黄叶”、“下黑帘”,黄、黑颜色的选取,给人一种压抑沉闷、萧条冷落、悲苦难耐之感。面对这样的境况,多病憔悴的诗人,索性抛开现实的种种烦恼,企图在虚妄的占卜术数里寻找一点点的心理安慰。这首诗可谓是“一把辛酸泪”,让人不忍卒读。

闲居下来的诗人偶尔揽镜自照,《照镜》:

忽自见憔悴,壮年人亦疑。发缘多病落,力为不行衰。

暖手揉双目,看图引四肢。老来真爱道,所恨觉还迟。

此诗应该是诗人晚年照镜的自悔之词,诗人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忽然间衰老了,因为长期的生病头发过早的脱落了,浑身没有力气。这时的诗人应在学习道家的养生之法来消乏解困,搓热双手揉揉双眼,照着图画伸展四肢。诗人觉得自己到了老年时候才得以闻道,他对于自己早些时候滞留官场、劳心伤形、没能及早退归林下是非常后悔遗憾的。

诗人晚年的生活是贫寒孤寂的,心怀是淡泊无为的,试看其《冬夜感怀》:

晚年恩爱少,耳目静于僧。竟夜不闻语,空房唯有灯。

气嘘寒被湿,霜入破窗凝。断得人间事,长如此亦能。

晚年的诗人如禅寂的僧人,排除了一切尘俗杂念,澄神静虑,心住一缘。在寂静的冬夜里终晚听不到一丁点声响,陪伴诗人的是青灯一盏。“气嘘寒被湿,霜入破窗凝”一联以白描般的语言写出了诗人艰难的生活境遇。但是诗人能够自得其乐,只希望断得人间烦心事,长如此亦得。

再如其《闲居即事》:

老病贪光景,寻常不下帘。妻愁耽酒僻,人怪考诗严。

小婢偷红纸,娇儿弄白髯。有时看旧卷,未免意中嫌。

诗人老病索居,以饮酒释闷,考诗寻趣。《瀛奎律髓》卷二三方回批此诗曰:“‘小婢’二句新,下句‘娇儿弄白髯’压倒上句。”冯班评:“未见压倒。五六绝好,结句恶烂。”各执己见。笔者以为诗人以寻常淡语,写出了村居生活的真意:老妻担心他因终日沉湎于嗜酒喝坏了身体,周围人很奇怪诗人做诗为什么那么考究严格。家里的小婢女玩性未泯,时常还要偷一些红纸去玩,小儿子趴倒父亲的身上玩弄他的白头发,红白颜色的鲜明对比给人清新明朗的感觉,一派家庭生活的乐趣。

王建晚年罢陕州司马后,卜居于距离长安百里之遥的原上。下面的《林居》就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诗人林居生活的闲适和清贫:

荒林四面通,门在野田中。顽仆长如客,贫居未胜蓬。

旧绵衣不暖,新草屋多风。唯去山南近,闲亲贩药翁。

诗人的新居位于原上荒林之中,四面皆可通田野,所以旧衣服穿在身上已经不觉得暖和了;因为茅屋是新筑的,房上覆盖的茅草还不够严实,所以新房子是时常透风的。但是诗人倒也能自得其乐,无事常常去山边转转消磨时间,而因为多病和山中的贩药的老翁的关系也亲近了起来。

王建的《原上新居十三首》为其五律的代表作,是我们了解诗人晚年生活和思想的重要依据:

?

在这13首五律里,有终日忧衣食的贫穷、兄弟今四散的无依、世事了无心的孤寂、甚至还有腻衣不洗的慵懒……诗人以尚俗真切之风,凄冷苦寂之音真实地再现了他晚年的生活。

高棅曾说:“中唐(五律)作者尤多,气亦少下。”通过以上对王建多首五律的分析,我们不得不叹服高棅的判断。诗人都喜欢把贫苦和闲懒挂在嘴上,但须知这不并是出于古人的“君子固穷”或“遁世无闷”,而是含有一种无可奈何的自嘲。诗人有过入朝为官的经历,也看不到国家复兴的希望,已经完全没有了盛唐士人那样追求理想的热情,也消减了自己早些时候试图在世俗与理想之间寻求一条兼容道路的想法,开始混同世俗、自营稻粱之谋。不再怀有那么多责任感,而是把自己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高度降下来,归属于社会上普通人的一群。这种由孤高向世俗的转化,造成了诗论家们常说的建诗“格卑”、“俚浅”、甚至“纤弱”的现象。所谓“格卑”的“格”,指的是诗的品格,即品质。而诗的品质高下,往往决定于诗人对外界关心范围的大小,到了后期,诗人把自己的关心从天下收敛到一身,从建功立业收敛到自谋稻粱,他们在遗失理想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前辈诗人那种“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气魄和想象力。因此,他们常写的题材只能是眼前的景物和身边琐事。至于更远的东西,或许他们不愿意写,也许心中根本没有。可能是因为“唐祚到此,气脉浸微,士生斯时,无他事业”所致。但是,前人也写眼前景物,如王维;也写身边琐事,如杜甫。但前人纵然在眼前和身边琐事之中,也往往透露出一种心灵的高远追求和博大的仁者胸怀。这正是王建所缺少的东西。

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二七评王建五律的风格说:“王如‘瘴烟沙上起,阴火雨中生’;‘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开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等句,皆清新峭拔,另为一种,五代诸公乃多出此矣。”论王建五律“清新”,甚有见地,然“峭拔”却未见得。大历之后,诗人多以五律写山水庄田之景,清幽明丽,王建以之写萧条冷落之景,故亦使人耳目为之一新。许学夷《诗源辨体》卷二七又说:“大历以后,五七言律体制、声调多相类,元和间,贾岛、张籍、王建始变常调。”说的正是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上面所分析的描写其闲居生活的这一部分作品自然可以看作王建五律诗的代表风格。

①胡应麟.诗籔·内编卷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8,79.

②洪亮吉.北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③尹占华.王建诗集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6:189.

④尹占华.王建诗集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6:202.

⑤陈伯海.唐诗汇评(中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893.

[责任编辑 张君宽]

I207.22

A

1008-4649(2011)01-0048-04

2010-11-19

于展东(1978- ),女,西安市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五律王建诗人
Market Values
KALEIDOSCOPE
五律 翘首好诗兼贺中华诗词学会五代会召开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他山 五律
福寿双全(五律)
活干好了不吃亏
活干好了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