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的影响

2011-09-20张旭慧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青光眼出院

张旭慧,黄 蕾,吴 刚,高 梅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眼科,江苏扬州,225001)

青光眼的发病率现已位居全球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的第2位,通常是以眼压异常升高、视神经永久性损害和视野永久性丧失为其主要特征[1]。由于青光眼造成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恢复的,常常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很大的痛苦,且一旦确诊,需长期随诊,终身治疗[2],而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足,使患者在遵从医嘱方面,又容易出现自我放纵,从而影响临床长期治疗的效果。为此本科对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加强了对疾病认知的护理干预,目的在于改善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遵医行为,以提高长期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10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00例,选择标准:①确诊青光眼;②年满18周岁、具有正常的思维和语言行为能力、能够回答问卷;③知情同意。按住院时间顺序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文化程度:小学14例,初中25例,高中11例;对照组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31例,高中10例。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眼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疾病认知的护理干预,对共性因素采用群体教育、小组讨论教育;个体差异因素则进行个别指导,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青光眼的诱发因素、常见症状、治疗方法、疾病预后及其应对技巧等相关知识,选用眼部模型讲解,图片讲解,幻灯片放映等方式。

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帮助患者识别错误的认知方式,鼓励患者学会客观评价自己的思维,找出认知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改变不良认知。

心理状态的评估:采用Zung等[3]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其中SAS由20个与焦虑有关的项目组成,总分>20分考虑有焦虑存在;SDS由20个与抑郁有关的项目组成,总分>21分考虑有焦虑存在。

遵医行为的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治疗过程中和出院后2个月的遵医行为进行调查。

2 结 果

2.1 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患者出院时遵医行为调查结果见表1。

出院后3个月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患者出院时遵医行为调查结果(例)

表2 出院后2个月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例)

患者心理状态调查结果见表3。如表所示,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患者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分)

3 讨 论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健康和情绪的影响:心理活动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4],据调查,73%~80%青光眼的急性发作与情绪的突然变化有关,过分担心、忧郁、愤怒、紧张不安、过度兴奋均为本症的诱发因素[5]。有学者通过对82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对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6]。所以护理人员对刚接触的患者,首先必须帮助其要正视这一疾病,应鼓励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评估其心理状态,了解其问题来源。有些患者得知患青光眼后非常恐惧,对治疗缺乏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让其了解到其实青光眼绝不是不可治疗,绝大多数青光眼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可得到有效控制,长久保持良好的视力。要关心患者,给患者讲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青光眼的不良影响,把握在临床护理中与患者沟通的契机。这不仅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了患者防病、治病的意识,而且通过正确认识青光眼,有效地缓解了对青光眼的恐惧和担忧,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使用语言交流是青光眼患者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7],护理干预通过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其存在的错误认识及对青光眼的不利应付方式和不良人际关系给予纠正与指导,针对特殊情况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模式,日常生活中应做到“三忌”(忌酒、忌烟、忌饮浓茶),逐步达到患者能够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认识来自觉矫正其不合理的生活习惯。

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出院后期康复的影响:在对本组病例出院2个月的随访中发现,由于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短,大多数的疾病恢复过程是在出院后完成的,因此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除应将健康知识全面、细致地讲解给患者外,同时还必须要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关心患者,鼓励患者,使之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力量。

对青光眼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疾病认知教育,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纠正其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使其自觉遵从医嘱行事,提高其长期的生活质量,而且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力量[8],也会自觉要求接受继续教育,掌握疾病发展的最新动态,讲解给患者,这又会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本组病例观察时间较短,仅2个月,为进一步验证,还需做进一步的随访。

[1]吴丽珍,肖海莲.青光眼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2010,14(2):166.

[2]单会青,王文英.健康教育对青光眼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18:57.

[3]林新光,陈 莉,陈 蕊.青光眼心理特征和心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9,9(9):1737.

[4]金玉彬.认知疗法对农村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7.

[5]杜明艳,刘福源.青光眼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及相关研究[J].中国卫生杂志,2000,14(5):29.

[6]方红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2009,7(3):273.

[7]李 越.青光眼患者遵医用药行为的调查与研究[J].现代护理,2002,8(5):364.

[8]沈 宁.2000年护理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1):12.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青光眼出院
青光眼问答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京发布
过去十年中国城乡居民WHOQOL-10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