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孔径输液器对喹诺酮类抗生素所致疼痛和静脉炎的影响

2011-08-23詹文英李妹清吴根英倪新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输液器类抗生素喹诺酮

詹文英,李妹清,吴根英,倪新玲,张 旭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510095)

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吸收迅速、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和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此类药物静脉输注时对静脉刺激性强,再加上液体中存在非代谢性微粒随药液进入血液后,引起患者疼痛甚至发生静脉炎。目前,国内外已有很多文献报道,精密输液器可以滤除药液中90%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有效地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本院选用不同孔径的精密输液器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0年11月在本院进行喹诺酮类抗生素静脉输注的患者210例,排除输液药物中含有易引起静脉炎的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等药物的患者,年龄15~75岁,平均62岁;男95例,女115例。其中呼吸道感染150例,泌尿系感染50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0例。疗程5~7 d。将患者按分层随机法分为试验组1为70例、试验组2为67例、对照组 73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构成、所用药物、输液组数、选用静脉性状和位置、滴注速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输注方法:试验组1和试验组2患者使用精密输液器静脉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输液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113)静脉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均采用6号外周静脉穿刺钢头皮针,同一血管连续输液不超过3次,输液高度为1 m。试验组1用孔径为5.0μm精密输液器(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101062)输注,试验组2用孔径为3.0μm精密输液器(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001212)输注。输液滴速均为40滴/min。

评价方法:设立静脉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登记本,对输液的全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全部病例均连续治疗5d后进行对比分析。①疼痛判断标准采用WHO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在输液过程中由责任护士根据疼痛评估尺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让患者圈出1个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数字。按0~10进行评分:0为无疼痛感;1~3为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为中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7~10为重度疼痛,疼痛导致不能睡眠或从睡眠中痛醒[4]。②静脉炎判断标准参照国际标准。0级为无临床症状。Ⅰ级为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Ⅱ级为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Ⅲ级为红斑伴有或无疼痛,有或无水肿,静脉条纹形成,可触及条索状物[2]。

2 结 果

3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见表1。经秩和分析,3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与试验组2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与对照组比较,P<0.01;试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例)

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经秩和分析,3组比较P<0.01,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1与试验组2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与对照组比较,P<0.01;试验组2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许多优点,但其在静脉注射时对血管刺激性较大,常引起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红斑、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症状。为了减轻局部疼痛等刺激,传统的方法是减慢输液速度,但这样只能暂时缓解局部疼痛,由于输液速度慢使输注时间延长,从而加重患者的不适感和疲惫。微粒因素是静脉输注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疼痛或静脉炎的原因之一。

静脉炎产生的因素较多,1985年Falchuk等通过临床验证,提出输液性静脉炎与药液中的微粒有关。1997年Rusmin等在研究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中,明确提出微粒的多少与静脉炎的发生关系密切[1]。输液微粒是输入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异体微粒随药液进入血液后,可引起机械性堵塞或由于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引起栓塞或静脉炎,加上输液药物本身的刺激,可直接刺激血管内壁发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为了减少和防止输注液体中的不溶性微粒,应对不溶性微粒的来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普通输液器与精密过滤器的区别是过滤器的材料和工艺不同。普通输液器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孔径一般在15.0μm,对10μm以下的微粒基本没有截留作用。而武汉智迅创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密输液器为核孔滤膜精密过滤器,其精密过滤器的终端采用 5.0μm、3.0μm孔径的过滤介质 ,对各种药液微粒的平均滤除率可以达90%以上,从而可有效地减少各种输液中微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是减轻和预防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另外精密输液器是双层过滤介质结构,纳污能力强,对微小物质进行精确分离,药液吸附率低,具有良好的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微粒滤过率强,不产生异物脱落 ,可阻碍 ≥5.0μm和 ≥3.0μm的不溶性微粒进入人体,能有效阻止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并可减少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及损伤,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不同孔径的输液器静脉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输液滴速均达标,采用5.0μm和3.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用普通输液器输注,说明 5.0μm和 3.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均能有效降低静脉输注喹诺酮类抗生素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疼痛,保障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但3.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效果比5.0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更显著,可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

[1] Frank Ge,崔晶晶.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36.

[2] 缪床卉.精密过滤输液器对减少输液反应效果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2A):167.

[3] 李惠开.精密过滤输液器在减轻阿奇霉素所致疼痛及静脉炎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8(7):17.

[4] 林卓英,周金容,陈丽珍.精密输液器预防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98.

[5] 孙慧萍,蔡力力,阎赋琴,等.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良反应[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7):1014.

[6] 鲜于云艳,刘 平.不同类型输液器对头孢类抗生素输液速度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12(23):3231.

[7] 沈文炯,侯建华.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53.

猜你喜欢

输液器类抗生素喹诺酮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输液器的秘密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一次性输液器的改进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一次性输液器插头帽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