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特点及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2011-09-01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410012邹邵林湖南省耒阳市一中421800曹飞跃

地理教学 2011年23期
关键词:选择题学业课程标准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410012) 邹邵林 湖南省耒阳市一中(421800) 曹飞跃

自2009年开始,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进入了第3年。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地理试卷总体感觉相对比较稳定,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注重试题的开放性、创新性,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入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笔者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大纲•地理》(以下简称《大纲》)等,对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建议。希望有利于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湖南省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作用,规范教学行为;有利于指导高中地理教学,更好地落实地理课程标准,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学科命题质量。

一、主要特点

1.保持相对稳定,整卷难度低

保持相对稳定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首先是试题整卷难度的稳定,2011年地理试卷的难度系数预估为0.884,这与2009年和2010年的难度系数基本一致(表1)。容易题(难度系数0.85以上)、中档题(难度系数0.70-0.85)、稍难题(难度系数0.55-0.70)的比例为7∶2∶1。

表1 2009-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整卷难度系数

其次是考试方式、时量与分值、试题的题型、选择题和非选题的题量与权重、考查的内容与权重等方面,均符合《大纲》的要求,保持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连续性。

2.突出双基,适当考查学生的能力

按照水平考试的要求和特点,试卷突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学生掌握学科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情况。知识覆盖面广,保证80%以上的节覆盖率,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的分值比例为4∶3∶3。试题充分反映学科主干知识的同时,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适量的地理信息,适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遵循公平性原则,体现人文关怀

试题面向全体学生,紧密联系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实际,避免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避免因为学生的经济、文化、城乡、民族、性别等背景的差别,在作答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时受到影响。试题表述和卷面设计充分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文字材料简洁明了,坚决删除与答题无关的信息,减少考生审题的阅读量,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卷首有温馨提示考生作答的注意事项和“祝你考试顺利!”的语言;选择题中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时,题干在“不正确”三个字下加了着重号(如选择题第2、19、24题)。

【例1】19.中缅石油、大然气管道工程将于2013年建成,天然气将最终到达广西南宁。有关该工程对南宁居民生活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更多的家庭用上天然气

B.减少了用煤家庭的数量

C.使空气污染加重

D.使城市更加干净

答案:C

4.依据课程标准、《大纲》和教材,原创试题设计巧妙

湖南省教育厅要求原创试题占50%,杜绝各种复习资料、模拟试卷中的陈题、旧题。命题者以课程标准、《大纲》和湘教版教材为依据,坚持科学化命题,研制了创新试题(如选择题第20题)。试题表述科学、准确,没有政治性、知识性错误。部分试题直接从教材中提取素材,对教材习题、例题和有关文字图表进行改编,设计试题情境、设置问题。没有偏题、怪题或似是而非的题目。全卷原创试题有选择题第1~4、7、10~13、15、16、19、20;非选择题第26(2)、28、29、30(1)、(4),分值为53分。

【例2】20.2010年,山东济宁在本市化学工业开发区建人工湿地,努力打造“零污染”的新型煤化学工业园。其建人工湿地最主要的目的是

A.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B.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

C.调蓄洪水

D.航运

答案:B

5.试卷综合性强,部分试题涉及的知识点纵向跨度广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最大特征之一,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各内部之间,及两者之间的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命题注重考查地理区域的多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部分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纵向跨度广,考查内容跨教材章节多。如非选择题第28、29、30题共计34分,这样的试题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3】28.(1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

材料二:日本福岛核电站先后向太平洋排放上万吨的“低放射性污水”。日方称,这些污水随洋流扩散,可很快被海水稀释到无害程度,所以不会有什么问题。

材料三:图8和图9。

图8

(1)地震属于_______(气象、地质、生物)灾害,是_______(内、外)力作用的表现。(2分)

(2)日本多地震是因为处于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2分)

(3)北海道渔场的形成与图中A、B洋流有密切关系,A洋流属于__________(暖、寒)流。(1分)

(4)福岛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铀矿属于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1分)

(5)“低放射性污水”流入海洋后,洋流对它有什么作用?(2分)

(6)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利用飞机迅速获取灾情影像,最主要采用了_______(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数字地球)。(2分)

答案:28.(1)地质 内

(2)亚欧太平洋(可以互换)

(3)暖

(4)非可再生

(5)扩散、净化、稀释等

(6)遥感技术

6.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凸显地理学科特点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承载丰富的地理信息,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命题以地图和数据表格为知识载体,将其作为考查学生地理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如选择题第5题)。全卷共有地理示意图11幅、景观图1幅、数据表格2个。其中7个选择题和所有的非选择题,从地理图表切入,学生需要通过读图或分析数据表格获取信息,然后完成地理问题,试题分值多达64分。

【例4】图1为热带某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图1

5.图中地层向上隆起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答案:A

7.贴近学生生活,突出地理的有用性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要求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的有用性。试题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创设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剖析时事等实际问题。贴近生活、生产,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选择题第16题.

【例5】16.2010年上海世博园内,许多垃圾桶是牛奶包装盒做成的。这有利于减少

A.废气污染 B.废水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D

8.关注时事地理热点,试题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命题巧用时事热点材料,联系教材相关重要内容,融合到试题中(如非选择题第26题(1)、(2)小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既与中央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相一致;又考查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突出对学生服务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试题有选择题第3、4、10~13、15、16、19、20题共10个,非选择题有第26题(2)、28题(1)~(6)、30题(1)和(4)共9个小题,合计分值为35分。

【例6】30.(12分)图11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1

(1)第16 届亚运会在图中A城市举行,该城市名称是________。(1分)

(4)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首次成为人口总数最多的省份,这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影响其人口迁入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2分)

答案:(1)广洲 (4)经济

9.融合乡土材料,试题“湘”味十足

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命题结合教材的主干知识,适当引入湖南本土的地理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如选择题第4题),“湘”味十足。涉及乡土地理的试题有选择题第4、7~9共4题和非选择题第共26(1)和(2)、29题(1)~(4)6个小题,共计26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湖南建设,形成为家乡建设奉献自我的思想,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湖湘人文素养。

【例7】4.地质专家考察我省“古丈金针子”地层剖面时,在一套完整的灰岩地层中发现了“球接子三叶虫”化石。请问上述灰岩属于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侵入岩

答案:C

【例8】毛主席诗句“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据此完成7~8题。

7.橘子洲主要是下列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8.湖南省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B、B

二、教学建议

1.规范教学行为,面向全体学生

各学校应严格按照《湖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切实保证地理必修模块的教学时间,完善必备的教学资源如教具、多媒体及教学软件等;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与高考注重选拔功能不同,学业水平考试更注重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如何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努力提高落后学生的学业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减少两极分化。在关注优秀学生的同时,对学习态度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尤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要多接近他们,耐心诱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2.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教学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遵循课程标准、《大纲》和教材,重视教材中的图表、阅读、活动等材料,创造性的用好教材、教好教材,全面完成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

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只停留在只言片语的了解上,与说出其内涵与外延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更谈不上理解识记了。因此,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主干知识,加大对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事物及其分布等主干知识的教学力度;迎考复习时,应注重将散落在教材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重新整合归纳,使零碎的知识归于完整全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某一问题。这样,学生做起题来一定可以得心应手的。

3.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尤其是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过程和方法入手,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由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方面转化。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地理活动,包括野外考察实习、查阅各种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动手绘制图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综合载体,是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用图兴趣,培养用图习惯,加强读图表、用图表能力训练,教给学生各类图像的判读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4.突出地理的有用性,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地理

教学要突出“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这一高中地理课标理念,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尤其是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运用有关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教学中引入湖南的建设成就等材料,激发学生对建设好祖国、建设好家乡的强烈使命感,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为湖南的现代化建设而积极奉献的责任感,让学生站在新世纪发展的高度,保持和发扬湖湘文化的传统,激发热爱湖南的情感,培养具有湖湘文化特质的人才。

5.加强审题和规范答题训练

卷面考试是教学评价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场解题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背景材料往往有较多的提示,要让学生学会从题干材料中获取答题的信息。其次,要加强规范答题训练。要求学生尽量使用地理名词、地理学科术语,体现“地理性”,避免口语化。答题要规范条理,注意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清晰性,体现“地理味”。

猜你喜欢

选择题学业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艰苦的学业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