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综合题部分)解析

2011-09-01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256300李兴防

地理教学 2011年23期
关键词:新疆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一中(256300) 李兴防

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

27.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图15

图16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6分)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3分)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主要因素有▲(3分)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2分)

【思路点拨】本题隐含考查了北非热点区域(石油、铁矿、煤矿等资源;水资源;民族冲突,政局动荡,如利比亚局势等)。解答该题的关键结合图像中的有效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②甲、乙两地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③北非矿产、交通线(主要是铁路)、城镇及等高线分布状况。

【精讲精析】第(1)题,由图16分析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差异,气温差异要从各月气温高低、气温年较差等方面回答,降水差异从降水总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通过分析甲、乙两地的气温、降水特征可知,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甲地夏季、冬季分别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乙地是常年受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而形成的。第(2)题,乙地(尼罗河谷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最突出的有利条件是气候、水源。乙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生长快;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质少);尼罗河为发展农业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第(3)题,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沿海有沿海平原,地势平坦;该地区沿海大部分属于地中海气候,内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沿海气温比内陆地区低、降水比内陆多,气候更加适宜人类居住;临海还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海上交通发展经济,故城镇在此分布。第(4)题,由图可知,陆路交通线基本沿等高线延伸,附近由矿产分布,聚落比较多,故影响因素主要是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参考答案】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28.图17为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图17

图18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2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4分)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3分)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2分)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布局及产业转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技巧、工业区位模式、工业联系优势和产业转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状况;②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

【精讲精析】第(1)题,由广东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可直接读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第(2)题,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首先在珠三角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然后建立了许多对外开放城市,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广东佛山市之所以吸引港商投资主要得益于政策、劳动力、相对位置、交通等区位优势。第(3)题,由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可知,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明确分工是充分利用了工业集聚的优势,通过各企业之间的产品联系,加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了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第(4)题,近年来,佛山市把资源、劳动密集型等低端产业转向外地,主要是改善环境质量,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更好地承接技术、市场型的高端产业。

【参考答案】

(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图19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21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江苏省三大产业比重统计图。

图21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4分)

images/BZ_266_171_1164_406_1252.png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①▲ 以平原为主地形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气候为主③▲矿产资源②▲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丰富,以 ④ ▲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2分)

(3)比较两省区三大产业比重的差异。▲。(2分)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

对新疆的影响▲。对江苏的影响▲。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由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新疆和江苏的位置、地形、矿产资源、河流、湖泊、城市、交通分布状况;②新疆和江苏经济互补、共同发展;③新疆和江苏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状况。

【精讲精析】第(1)题,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一是要从两省的简图中获取有效信息;二是结合表格中已有内容的提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三山夹两盆”,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淮河横贯东西,淮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江苏地势平坦、降水量多,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大,水量大;新疆的矿产资源由图可直接读出,主要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第(2)题,从图中有效风能密度分布可以看出,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新疆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势力强,江苏省靠近夏季风源地、夏季风势力强。第(3)题,由新疆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重图可以直接读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第(4)题,江苏省相对新疆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但资源不足,特别是能源缺乏,而新疆能源资源丰富,两区域加强协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第(5)题,新疆霍尔果斯国家特殊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区位优势可从位置(离中亚较近,发展国际贸易)、交通(铁路)、政策(国家的大力支持)、自然资源(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1)

images/BZ_266_1229_1394_1407_1482.png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地形 ① 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 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 ③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 ④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5)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30.【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22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图22

材料二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材料三 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2分)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深度较▲,▲较为充足。(4分)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地,原因是▲。(2分)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2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海洋初级生产能力及影响因素。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理解海洋初级生产力及影响因素,然后节后具体海域分析实际问题。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状况;②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③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作用及造成的影响。

【精讲精析】第(1)题,由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可直接读出,该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外海递减。第(2)题,E地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能从陆地上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海底地形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部,E区域靠近海岸,深度不大,属于大陆架;由于海域较浅,光照比较充足。第(3)题,由材料三知道海洋初级生产力与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相关,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在①、②、③地中,③地海洋初级生产力最高,饵料丰富,故渔业资源丰富。第(4)题,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发生时会使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

(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 大陆架 浅 光照

(3)③ 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B.【城乡规划】图23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24为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23

图24

(1)198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和▲,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5分)

(2)M区为该城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3分)

(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2分)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中地域规模的变化、工业布局及基础设施建设。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该城市建成区铁路、火车站、高速公路、城市道路、规划道路、河流等基本概况;②该城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比较及扩展方向。

【精讲精析】第(1)题,由该城市1988、1999、2007年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可知,建成区的扩展方向是东北、西南和东南,再结合建成区示意图中信息——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交通网比较密集的是该城市的西南、东北和东南,故影响该城市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铁路。第(2)题,M重化工园区污染水源和大气,但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对城市用水污染小;由图中风频玫瑰图可知,该城市的主导风为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M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大气影响小。故布局合理。第(3)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交通不能满足需要,由于该城市扩展方向为西南、东北和东南,东南方向没有河流(内河航运),交通更为紧张。在东南方向修建高速公路,有利于加强城城市与外部的联系,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1)东北 西南 东南 河流和铁路

(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城市下风向;交通便利

(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城市与外部的联系。

C.【旅游地理】图25为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25

(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旅游资源类型中的▲旅游资源,其旅游价值有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康体娱乐价值和▲价值。(2分)

(2)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线路最受欢迎,原因是▲。

(3)2010年1月4日,国务院确定了将海南岛建设成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其对海南发展的作用有▲。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4分)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海南岛旅游资源的类型、价值、游览及保护。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对旅游资源分类、欣赏及保护等方面知识。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海南岛主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②到访率高的景区、到访率较高的景区、到访率较低的景区、到访率低的景区分布;①、②、③三条线路穿过的主要景区。

【精讲精析】第(1)题,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通常被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和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天然赋予的属性,属于自然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经济价值和康体娱乐价值等,而自然旅游资源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第(2)题,由海南岛旅游资源分布图可知,从海口到三亚景区的①、②、③三条线路中,①线路附近景点多,空间组合好,到访率高的景区多,最受欢迎。第(3)题,海南岛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对海南发展的作用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等。开发国际旅游岛会吸引大量游客进入,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要注意生态系统保护(如建生态系统保护区)、环境污染防治(如治理“三废)等。

【参考答案】

(1)自然 科学

(2)① 景点数量多;空间组合好

(3)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生态系统保护;环境污染防治

D.【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图26

图27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和▲。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和▲。(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2分)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其主要来源是▲(2分)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2分)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重金属的污染、循环过程及治理措施。解答该题的关键是分析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从题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巨大;②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过程;③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比较。

【精讲精析】第(1)题,由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可读出,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化石燃料燃烧、有色金属冶炼等,进入人体的途径一方面直接摄取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另一方面通过摄入被重金属污染的事物进入人体的。第(2)题,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可以相互进入,联系非常密切,故选③。第(3)题,由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示意图可知,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显然是汽车燃烧化石燃料(汽油、柴油等)排放出来的尾气造成的。第(4)题,要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必须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如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等。

【参考答案】

(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摄取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猜你喜欢

新疆
走进新疆
新疆和静高级中学简介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怀念新疆
怀念新疆
今非昔比的新疆“巴扎”
「一帯一路」の砂漠の要衝——新疆カシュガルを行く
新疆多怪
新疆:60年春华秋实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