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的治理”一课的反复教学实践与反思

2011-09-01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25002居加莉

地理教学 2011年23期
关键词:黄河教学方式教学策略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 (225002) 居加莉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深化,地理教学的现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目前中学地理教学方式的主流仍然存在教师讲授、学生机械记忆为主;学生学习方法单一、形式呆板;课堂缺乏民主与和谐;重预设轻生成、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实效等诸多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地理教师,我努力地避免着这些问题。为了让课堂“多彩”起来,每节课前我都会花大量时间寻找与本课相关的图文、视频资料,穿插在课堂上展示,总以为这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会因此变得生动、有趣。但是,这样的课堂却遭到了师傅的质疑:多媒体教学让课堂表面精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实质并未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只是观(听)众,眼花缭乱之后留下了多少?”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引发了我对自己课堂的重新审视。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地理课堂要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鼓励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对照课程标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识到我只关注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而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为进一步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和谐、多彩的地理课堂,在同行们的帮助下,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为案例,反复进行了教学实践,并积极思考“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这一问题。

二、实践与反思

【分析教材】

“黄河的治理”一课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的最好实例。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其中,黄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与治理是重点,尤其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爱国主义教育因素,使学生能够从图文中获得相关地理信息,并培养其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将教学流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展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请学生读图回答黄河相关概况,如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黄河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地形区等。第二部分是黄河的贡献,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第三部分是黄河的忧患,这部分分别从黄河上、中、下游依次分析,并得出处理措施。重点在第三部分。

【一次实践】

做好准备之后,我带着一丝忐忑走上了讲台。首先,一段介绍黄河的视频导入课堂,恢弘的画面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第一部分黄河的基本概况,我先投影“黄河流域水系图”,列出相关问题,请学生自学课本回答。第二部分,我通过播放课前在网络上找到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请学生结合课本阐述黄河的贡献。接下来是本课的重难点:黄河的忧患。按照惯例,我仍然选择先播放了一段关于黄河灾难的视频,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请学生结合课本,从黄河的上、中、下游三部分分析其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部分内容逻辑关系紧密,思路清晰。整个授课过程我利用多媒体一一呈现,并穿插了视频、图文资料,以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方式上,基本以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后回答的方式进行。

【一次反思】

回到办公室,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节课进行的虽然还算顺利,但是课堂气氛平淡,学生的思维并未完全调动;这节课基本以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后回答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学策略仍显单一。对照《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我不断反思这节课: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我有没有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这节课还可以有什么更好的教学策略?在与师傅和同行们充分地分析、探讨之后,我打算再进行一次尝试,重新优化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和谐、多彩的课堂迈进。

【二次实践】

经过对第一节课的充分反思和研讨,我再一次走上讲台,这一次我充满了自信。第二节课的教学流程整体不变,仍然分为三部分:黄河的概况、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但是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我作了较大的调整,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改变流行的多媒体教学,采取传统的板画教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黄河干流分布图”(如下图),学生通过自学在板画上写出黄河相关概况:标出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黄河的主要支流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黄河干流自西向东依次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地形区等。

当学生们看到用惯了多媒体教学的我在黑板上徐徐画出“黄河干流分布图”的时候,惊讶、赞叹全都写在了他们稚嫩的脸上,甚至有学生自己也拿出纸笔临摹了起来。而更多的学生积极地举起了手,想要在老师的“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一尝试在我的课堂上新鲜、生动,也让我体会到并不是所有课堂、所有环节都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传统教学方式(如板图、板画等)也会体现出经久不息的生命力。

第二部分,活动“是真是假”。学生先自学课本,了解黄河的贡献;教师针对黄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描述几段话,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是真是假。如:①龙羊峡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建国后我国在龙羊峡附近修建了许多水电站,并且黄河上的水电站只位于这一地区。②宁夏平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却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的结果。③……

利用“是真是假”的活动进行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教学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分组合作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是黄河的忧患及其治理措施。这是最关键的学习策略的改变。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平行的四组,通过“与课本合作”“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等方式展开探究学习;并且引入竞争机制,课后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

另外,我改变了传统的就教材论教材的学习方式,而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专家门诊 我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将“黄河”比喻成“病人”:黄河上游比喻为人的头部、胸部,黄河中游比喻为人的腰、腹部,黄河下游比喻为人的腿、脚部;把对黄河的治理比喻成给病人治病。利用“专、家、门、诊”四字的链接,请四组学生代表选择黄河的某个“病症”进行探究:如胸闷、脚肿(凌汛)、大量脱发(荒漠化)、腹泻(水土流失)等;学生自学课本分析以上“症状”发生的地点及其成因。

对症下药 各小组学生根据这些“病症”,查阅书本、相关地图“对症下药”:凌汛(胸闷、脚肿)——炸冰;荒漠化(大量脱发)——保护上游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腹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地上河”——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等。

这部分学习环节是本课最出彩的地方。学生们对于将黄河比喻成“病人”,充满了好奇,这就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也培养他们的分工协作能力。

第四部分,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结合母亲河——黄河的贡献及面临的忧患,我用缓慢、充满担忧的语言,描述如果不加以保护,母亲河未来的情景,以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次反思】

反思这两节课,第二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这是因为我改变了平时的教学方式:首先我不是一味地利用课件,而是充分运用了板图(当我把黄河的轮廓描画在黑板上时,学生在佩服教师基本功的同时,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其次是将“黄河”比喻成“人”,更加巧妙的是把“黄河的忧患”用医学术语表示出来,将对“黄河的治理”描绘成“专家门诊”。学生惊奇于这种比喻,这与以前就知识点论知识点、就事论事的死板的教学方式明显不同。

教师的教学方式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在第二节课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更锻炼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分工协作的能力,学习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三、思考与讨论

结合“黄河的治理”一课的两次实践,联系自己以前的课堂教学,我对“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采用适宜的学习方式”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接受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变得精彩,让学生乐于主动学习。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以多媒体作为学习平台,大胆应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获得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能力。从实际教学反馈来看,课堂中我们采用的多样的教学策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实施,意在促成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不是教给学生怎样去进行学习,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研究中学会研究,在创造中学会创造,是真正地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使学生自觉地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黄河教学方式教学策略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黄河』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