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28信廷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5期
关键词:达拉抗凝神经功能

信廷想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早期如果得不到正规有效地治疗必将会导致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有些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直至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1]。故在发病早期找到合适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临床观察发现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脑梗死患者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43~78岁,平均(54.6±11.6)岁。病程<72 h,发病8 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经MRI检查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组)19例和常规(血栓通、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并发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无明显异常。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凝、活血化瘀、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患者再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持续10 d。并记录治疗前、后 Fib、PT、APTT、TT 的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NDS及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NDS(4.5±3.8,7.9±4.8)较治疗前(16.4±6.9,17.1±8.2)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凝血试验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无出现颅内出血、凝血异常等,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均在正常范围。

2.2 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组出现2例肝功能异常,对症治疗一周后恢复。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19,%)

3 讨论

缺血性脑梗死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能量耗竭、自由基损伤、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高等,可对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造成不可逆损伤,导致神经元坏死、凋亡[2]。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以溶栓、抗凝等为主,并得到肯定疗效。在发病早期(<6 h)及时应用溶栓药可使阻塞的血管再通,缺血脑组织可得到一定改善,超过72 h脑梗死患者多采用脱水剂联合脑保护剂、改善局部微循环、抗凝治疗为主。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临床研究更关注分子模型中自由基损伤在脑梗死中作用,并通过验证改善脑细胞自由基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依达拉奉在微环境中能够抑制脑缺血后梗死区神经细胞的死亡;改善脑组织的部分缺血,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阻止脑水肿和脑梗死的进展,并缓解所伴随的神经症状,抑制神经元死亡。

本临床观察验证,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病程<72 h)效果明显,能促进神经恢复,改善临床症状,疗效肯定,而且不影响血凝、纤维蛋白溶解和血小板聚集,无增加出血的危险,值得临床推广。

[1]狄晴,葛剑青,陈道文,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1:184-186.

[2]唐小荣,吴振东.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08:102-104.

猜你喜欢

达拉抗凝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