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

2011-08-23杨秀芳徐丹丹欣翠玲彭南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瘀血皮下输液

杨秀芳,张 莉,徐丹丹,欣翠玲,彭南海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研究所37区,江苏南京,210002;2.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2)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最基础、最常见的护理操作,在临床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不但要求一针见血率,也要求输液完毕时无痛性拔针和拔针后无出血、瘀血等并发症。目前,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按压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不足、按压面积太小和按压力度不均匀等,这些问题与患者的配合及静脉输液拔针后的皮肤出血、皮下出血和皮下瘀血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1]。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生理老化和机能退化,大部分都会出现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细脆、回血慢等生理现象,稍有不慎,很容易造成血管出血、淤血和静脉闭塞等并发症,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继续输液造成困难,也给患者带来痛苦。通过筛选,作者选择在手背静脉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治疗的100名老年患者,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点采用不同按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0年9月~2010年12月入本院急诊输液室,在手背静脉进行常规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00例,年龄50~80岁。排除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静脉输液患者:①各种原因导致的出、凝血功能障碍者;②输注特殊药物(如刺激性强、高渗性药物、化疗药物等)后的患者;③在近期(1周内)发生过药物外渗、出血、淤血部位输液的患者;④近期有静脉炎发生的患者;⑤年老体弱、衰竭、长期(1月以上)反复进行外周静脉穿刺的患者;⑥不配合或无法配合的患者;⑦其他:敏感部位、头皮针型号、个体差异等影响评价信度的特殊情况。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次。

1.2 方法

按压方法:每1例输液拔针后,将皮肤及血管进针处同时压迫,分别采用改良式按压法和传统式按压法按压。穿刺部位均选用手背静脉,拔针时由同一护士按压,保证按压部位、按压面积、按压力度、按压时间都一样。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4 min[2]。试验组采用改良式按压法:输液完毕拔针后 ,告知按压方法的重要性,引起患者的重视;抬高被穿刺部位的手臂,即采用上举式按压方法,减少静脉血回流,以减少出血;用手掌的大鱼际肌按压穿刺部位;按压时间保证在4 min。

效果判定:局部疼痛以拔针时患者的感觉为标准;局部出血,拔针按压4 min后皮肤针眼见血液溢出或输液贴见红色为皮肤出血;局部淤血,按压后皮肤出现血肿或淤青则为淤血。

2 结 果

对照组的疼痛、皮肤出血及皮下瘀血均明显高于试验组,两组构成差别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皮肤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皮下淤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拔针方法按压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尤其是患侧肢体,局部血液循环常常受到一定影响,加上老年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的关系,静脉穿刺后发生皮下瘀血率较高,而且局部肿胀亦较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3]。本操作过程中对进入入选标准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式和改良式按压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选择同一时期静脉输液的治疗患者,由同一护士进行按压操作,判断结果,避免了主观因素等引起的局部差异。有报道称,一次性输液贴用于静脉输液完毕后按压拔针效果好[4],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一次性输液贴进行按压。

由结果可见,试验组静脉穿刺点周围瘀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可能的原因有:①上举式按压法[5]使静脉回流加速,减少对输液静脉血管的压力和血流量,从而减轻出血、瘀血症状,并避免皮下瘀血的发生。②小静脉损伤处的愈合止血依靠的是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血作用,故穿刺静脉的血运顺畅是保证及时止血的必要条件。③疼痛的原因:手背的痛觉神经丰富,普通的手指按压由于受力面积小,力度过大,有可能造成小静脉穿刺点区域的局部血运中断,几分钟的重压松手后针孔仍然存在,而远端少量瘀滞的血液将针孔再次冲开使血液由针孔渗出,造成皮下瘀血和青紫,引起患者疼痛,造成患者的紧张和焦虑等。按压力度过小,又起不到止血的效果。用大鱼际按压,因其受力面积大,按压力度均匀,既达到了止血效果,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④拔针后选择按压时间为3~5 min,是因为正常的出血时间为1~3 min,凝血时间为2~5 min。所以对于老年人,3~5 min为最佳穿刺后压迫时间。⑤静脉输液完毕,先拔针后按压能减轻患者拔针时的痛苦和出血,对减轻患者痛苦和皮下淤血效果较好[6]。用手掌的大鱼际肌按压穿刺点,因其面积大,且力量均匀,不需要严格掌握穿刺点的位置,就可以同时按压到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克服了用手指按压时,指缝间隙无压力的缺点,从而减轻了瘀血的发生[7]。⑥健康教育:静脉输液时加强宣教,强化患者保护血管的意识。患者拥有静脉的所有权,护士在给患者输液时拥有静脉的使用权,双方都要尽力地做好保护血管,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真正满意。拔针时动作要轻柔,告知配合压针的益处及方法,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尤其是对静脉输液,拔针前要给予心理疏导。⑦护士责任心:静脉输液后穿刺部位是否出现针眼出血和皮下瘀血,不仅与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等因素有关,还与护士穿刺技术和责任心有关[8],因此护士除了掌握和了解静脉输液拔针和相关知识外,还要提高穿刺技术和工作责任心。

[1] 杨晶涵,吴 晶,刘 群.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分析研究[J].现代护理,2006,27(12):2563.

[2] 谢延香,单伟颖,刘 玲.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3B):74.

[3] 郭 艳,周红芳,屈云兰.不同按压方法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5:201.

[4] 黄利华,朱亚君,徐丽芳,等.循证护理在临床静脉输液时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4):72.

[5] 章淑萍.两种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比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04(4):436.

[6] 黄俊敏,曾 兢.避免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4:353.

[7] 于 芳.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72.

[8] 单伟颖,刘恩君,何 仲.静脉输液拔针后 2种按压方法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03,17(12):1390.

猜你喜欢

瘀血皮下输液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瘀血发热治验一则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