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外敷治疗胃肠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2011-08-22刘群亮葛卫宁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生长抑素肠壁肠管

刘群亮,葛卫宁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是指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的一种兼有机械性和动力性的肠梗阻[1],常反复发作,处理不当可引起短肠综合征、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EPII患者42例,其中21例在基本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大黄外敷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共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本治疗 两组常规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总热卡为30~35 kcal/kg,60%为脂肪供能,40%为葡萄糖供能。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善宁)0.6 mg加入42 mL生理盐水中用微量泵静脉泵入,维持24 h。同时地塞米松l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5 d。

2.1.2 中药外敷 治疗组加用中药大黄100 g,用米醋100 g调成糊状,持续外敷于前腹壁(上至肋弓,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前线),24 h更换。切口使用护皮膜保护。当发现腹壁皮肤红肿时,间断停用大黄,但每天治疗时间不低于16 h。

2.2 治愈标准 恢复排气排便,腹胀腹痛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立位腹片无液气平面。恢复饮食后肠梗阻症状不再出现。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3 结果

3.1 疗程 治疗组平均疗程(6.4±2.7)d,其中7 d以内治愈17例。对照组平均(9.2±3.5)d,其中7 d以内治愈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程比较

3.2 随访 4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其中28例最长随访18个月,无肠梗阻复发,见表3。

表3 两组随访比较

4 讨论

EPII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腹部手术创伤和腹腔内炎症,如广泛分离粘连肠管、长时间的肠管暴露以及手术后的炎性渗出、残留的腹腔内积血、积液等。术后肠蠕动可一度恢复,多于术后14 d内出现梗阻症状。术后出现的应激反应,炎性递质释放,免疫功能减弱,可加重肠梗阻的病情。EPII既有机械性因素,又有肠动力障碍。临床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部分患者有少量排便排气。再手术不仅不能有效地解除梗阻,反而会因分离粘连而损伤肠管,增加粗糙面,更增加了再次梗阻机会[2]。

目前EPII的治疗主要包括禁饮食、胃肠减压,完全胃肠外营养,通过改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减轻肠壁水肿,改善肠壁血液循环,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生长抑素可以抑制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肠腔内液体潴留,同时还能减轻大量液体积聚导致的肠管扩张、缺血和屏障完整性的破坏[3]。另外小剂量地塞米松具有确切的抗炎和减轻术后肠管粘连的作用,促进肠壁水肿的消退[4]。

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肠梗阻属于“气滞”、“肠结”范畴,是由外邪阻闭,瘀血内停,肠腑气机阻滞,升降失调,腑气郁结,不通则痛,且郁久化热,属“里实热症”。中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黏膜血流灌注、保护胃肠黏膜、抑制细菌易位等作用[5]。我们采用外敷大黄结合基本治疗,梗阻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大大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随访未见复发,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EPII的优势。

总之,采用大黄外敷结合基本治疗,可有效缩短EPII治疗时间,且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1]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

[2]尚晓斌,吴咸中.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6):33.

[3]谭献文,朱光辉.地塞米松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2例 [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5):117.

[4]龚剑峰,朱维铭,李宁.激素和营养支持联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4):257.

[5]刘存根,刘欢.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3):73.

猜你喜欢

生长抑素肠壁肠管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