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职公共课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1-08-20刘想元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公共课通识院校

刘想元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不断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不少高职院校过于强调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教育,而对公共课程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普遍存在专业教育过窄、人文教育过弱和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且从长远看,也将严重制约着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公共课程主要承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在当代社会中,职业和岗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必须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而在这方面,公共课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传统的公共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要。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尽快构建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相适应的通识教育体系,以期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1.现状调查

本课题组选择武汉城市圈五所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把公共课程教学状况作为调查主题,分别针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公共课程教师、学生设计三份问卷调查表,向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发放问卷(教学管理部门发出40份、收回40份,教师发出100份、收回95份,学生发出300份、收回269份)。本次调查以问卷发放和个别走访相结合,主要目的是针对目前武汉城市圈高职学校的公共课教学状况普遍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分析影响公共课教学状况因素,从而为改善公共课教学状况提供对策参考。

续表

就表1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调查情况看:尽管多数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公共课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公共课程教师没有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往往优先考虑专业课程建设,忽视公共课程的建设,未能形成具有高职特点的公共课程体系,影响教学效果。

表2 教 师

就表2对教师调查情况看:由于近几年部分高校对公共课任课教师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够,教师自我认同度不高,转行较多,造成公共课任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基本上是青黄不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还不太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了解还不深。许多教师不愿打破课程学科体系,在教学内容上与各专业教学要求结合得不紧密,对为专业服务认识不够,改进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

表3 学生

就表3对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公共课程现状不大满意,对教师教学满意度不高,希望能改进。学生已经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到公共课对其专业的支撑作用,认为可学可不学。学生选择公共课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需要,也不是老师的学术水平,而是只求拿到学分。其结果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2.原因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本身所具有的“就业性”与“教育性”的矛盾,加上高职院校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本身导向上的市场性和功利性,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环境,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仍然偏重强调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一些短视行为还时有发生,这体现在课程的开发上就是随意降低公共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减少开设公共课程的科目与时数。体现在课程构建和课程教学研究上,就是忽视对公共课程的建设和教学研究。

归结起来,导致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高职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学校为了迎合就业市场的需要,力求使学校的运行贴近经济和社会,在教学中,重术轻学、重应用轻理论的情况一直比较普遍,使得公共课教学的开展往往困难重重。(2)学校内部分配制度与教师课时直接挂钩,导致教学院系实行内部保护,尽量增加专业课学时,不断挤压公共课科目及课时。(3)在实施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下,由于公共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比在很多方面重要性并不明显,而要上好一门公共课程,教师往往必须下更大功夫,如自己研究专业特点、行业背景及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准备资料备课,新开的课程还要提供详细的教学大纲,从投入和报酬的角度考虑是不成比例的,因此教师实施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4)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活动互不贯通,长期存在轻科研、重教学的现象:专职教学人员忙于上课,没有时间“充电”,学术水平一般;而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几乎从不关心教学问题。这种教学与科研泾渭分明的状况,无疑影响了学生对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的了解与掌握。教师职称评定、工资调整时,均以教师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为依据,忽视教学质量,其结果自然是教师们不可能开展对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5)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学生从高考填报志愿起就开始影响其专业课程的学习选择。学生为寻找所期望的职位,争先恐后地修习一些在现阶段直接用得着的热门专业或课程,而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增加学生选修人数,片面地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加之不少学生对公共课缺乏浓厚的兴趣,课程选择更强调实用性、工具性,这就必然导致课程开设过于功利。

二、深化改革,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

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的日本、新加坡,以及我国港台地区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主要渠道。因此,无论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来看,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1.充分认识通识教育是打造高职院校特色的基础。一所高职院校之所以吸引优秀学生,在于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园精神,毕业生能获很好的学习能力、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而这必须依靠通识教育来完成。学校要将特色与选修课程结合,实施“通才教育,按类教学”,打通同一大类专业的前期课程,进行课程设置调整。高职的通识教育要与文化基础课统筹考虑,即对现有“基础课部”或“公共课部”进行改造,打破专业和学科壁垒,把单科化的专才教育融合为整体化的“通识+专业”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建立以技能与素质教育并重为取向的跨专业、跨学科通选课程体系,构建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板块,充分体现课程的导向作用和特色。

2.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工作环境,鼓励教师尤其是大师、名师积极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到在通识教育中存在的“单打独斗”现象,加强授课教师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科研合作,重视与第二课堂的结合,重视各类教学实践、各种学科竞赛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作用,并以学分的形式给予肯定,真正体现以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3.成立全校性的“通识教育学院”或相关研究机构。通识教育研究机构没有专业属性,它主要围绕学校的通识教育实施方案,探讨有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如高职教育的基本内涵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学术研究与高职教育的关系,高职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关系, 中国教育传统与当今世界高职教育的关系,公共教育与个性培养的关系等。当然,通识教育研究机构要充分重视专家教授的参与,使通识教育的研究和管理步入规范化。

4.通过教学体制改革推进通识教育。在原有的体制下,实施通识教育,实现课程结构与培养目标的调整,不是一件方便的事情,因为高职学生不仅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而且还受到专业院系的管理,他们容易得到的修习指导主要来自于院系,而院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从专业着眼。因此,推进通识教育需要在体制上进行较大的改革,比如对大一新生,入校时可分大类专业,全部直接进行全系性的一年共同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全系性课程修习计划、素养拓展计划、课程补习计划和学校导航计划,并接受全系性的学业指导和生活安排。

5.树立整体观念,共同推进通识教育。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是一种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共同推动。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管理工作缺乏一个专门机构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致使高职院校把注意力主要放在通识课程的开设上,而制定通识教育的发展目标、制度规范以及课程规划、教学实施与管理、效果评价等更重要的工作则往往被忽视。因此,全校需要树立一种整体观念,由专门机构全面统筹,共同推进通识教育。

[1]李东风,葛力力.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要适度[J].职教论坛,2006,(5).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 - 745/200612/19288.html.

[3]靳义亭.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1).

[4]李曼丽.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与反思:1995 -2005[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3).

[5]刘想元.对构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探讨[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公共课通识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