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住宅(住区)》解读

2011-08-15石颖全晔

山西建筑 2011年12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规划设计住宅

石颖 全晔

环境保护部于2007年7月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T 351-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住宅(住区)(以下简称“生态住宅标准”),自2007年11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通过对住宅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直至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绿色开发理念,提出了生态住宅的定义、特征及具体要求,建立了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中国首次在住宅建筑领域制订的环境标志产品标准。

标准的主起草单位为: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国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

1 生态住宅标准的主要内容

1.1 标准架构

标准从场地环境规划设计、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和材料与资源五个方面对生态住宅(住区)的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直至拆除的全生命周期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且根据建筑行业的特点对生态住宅(住区)的评价过程分为规划设计和验收两个阶段实施。

1.2 基本要求

标准从上述五个方面规定了生态住宅(住区)在规划设计阶段和验收阶段必须满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标准要求住宅(住区)的建设单位必须实施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在建设时符合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3 技术内容

标准从上述五个方面提出了技术要求,具体如下:

1 )场地环境规划。从区位选址、场地规划、住区交通、住区绿化、住区物理环境五个维度分别提出具体的生态和环保要求。2)节能与能源利用。从建筑主体节能、常规能源系统优化利用/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利用、能耗对环境的影响四个维度分别提出具体的节能、环保和能源合理利用的环保要求。3)室内环境质量。从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热环境、室内光环境、室内声环境四个维度分别提出具体的健康、舒适和环保要求。4)住区水环境。从用水规划/节约用水、给排水系统、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雨水及其他水源利用、绿化和景观用水、节水器具六个维度分别提出具体的节水、生态和环保要求。5)材料与资源。从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资源再利用、住宅室内装修、垃圾处理五个维度分别提出具体的健康、节约资源和环保要求。

2 生态住宅标准的评价方法

2.1 标准的评价要求

1 )基本要求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强制性标准,是必须遵守的要求;

2 )在满足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场地环境规划、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和材料与资源五个方面的得分必须占各自可得分的60%;

3 )规划设计阶段和验收阶段,每阶段的得分总和至少占该阶段全部可得分的70%,也可根据需要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和验收两阶段分别评价;

4 )在住宅(住区)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若采用了创新的生态技术措施,则在规定内容评分基础上增加创新分,创新措施满分占总得分的10%。

2.2 标准的评价方法

标准采用权重打分法来评价标准的符合性。权重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

1 )指标本身在决策中的作用和指标价值的可靠程度;2)决策者对该指标的重视程度。

标准的权重确定,采用了专家咨询法等主观方法及层次分析法等综合方法。

3 生态住宅标准分析

3.1 标准特点

1 )标准属于中国环境标志标准,适用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中国环境标志标准遵照GB/T 24024-2001 idt ISO 14024∶1999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和声明 Ⅰ型环境标志 原则和程序中对产品环境准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所产生的环境参数,考虑行业可达性、相关环境影响、测量能力和准确度,考虑产品的适用性和性能水平。标准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与引导性特点,设定的行业可达率为10%~30%。

2 )标准借鉴了《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NC2.1版)》环境性能评价模式,参考了中华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等单位编制的《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3版)》、建设部组织编制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等单位编制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等评估体系,运用了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全生命周期评价等基本理论,建立了生态住宅环境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3 )标准采用分阶段权重打分的评价方法。根据建筑行业特点,按照规划设计和验收两个阶段对住宅(住区)项目进行分别评价;标准参照国内外相关绿色生态建筑评估体系,针对住宅项目五个方面、不同维度的技术内容建立三级权重指标,并针对环境表现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大小。

3.2 与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比较

2006年3月住建部和质检总局联合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绿建标准),标准自2006年6月1日起实施。

生态住宅标准与绿建标准均是对建筑产品的评价标准,均应用了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借鉴了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目的均是在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创造健康舒适居住环境,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引导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但两标准也存在一些差异,具体如下:

1 )标准性质不同:生态住宅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属于推荐性行业标准,用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绿建标准为国家推荐性标准。

2 )标准适用范围不同:生态住宅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住宅(住区);绿建标准适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和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3 )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生态住宅标准指标体系包括五大方面;绿建标准包括六大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

4 )评价要求不同:生态住宅标准的基本要求是项目必须满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技术内容是具体的“生态”环保技术指标要求;并根据行业特点按照规划设计和验收两个阶段分别进行评价。绿建标准具体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是绿色建筑必备条款,与现行的标准规范一致;一般项是引导性条款;优选项是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此外,绿建标准未对规划设计施工分阶段进行评价,但强调建筑的运营管理,并提出了具体评价条款要求。

5 )评价方法不同:生态住宅标准的基本要求为必备条款,采用一票否决制;技术内容的评价采用多级权重系统,根据具体技术条款分为2级或3级权重进行逐级打分。绿建标准的控制项是绿色建筑必备条款,采用一票否决制;绿建标准按照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采用措施得分法,将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一星、二星和三星,其中三星是最高级。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住宅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消费热点。目前我国的建筑耗能及其环境影响仍令人极为担忧,据统计,我国已累计建造400亿m2高能耗建筑,新建房屋中95%仍然是高能耗建筑。与国外相比,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先进国家高出2倍~3倍;建筑用钢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耗水泥80 kg;卫生洁具耗水量高出30%以上;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

生态住宅标准的颁布实施,推动了住宅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对行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起到了引导作用,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正逐渐成为我国住宅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根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对所完成的20多个“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示范项目”统计分析,项目平均节能58.1%,增加节能成本7.7%;平均节水率21.6%,增加节水成本1.2%,即总的成本增加不到10%。从全生命周期考虑,这些成本增加换来的是运行成本降低70%~90%。

随着住宅产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生态住宅标准体系只有不断完善,并建立相关数据库以支撑标准的实施与评价,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参与,才能更好地引导我国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HJ/T 351-2007,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生态住宅(住区)[S].

[2]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 袁 镔,王大伟.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析[J].智能建筑,2007(6):89-95.

[5] 陈江红,李启明,邓小鹏.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分析[J].建筑经济,2008(7):193-196.

[6] 运迎霞,唐 燕.对生态住区评估系统中权重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4(2):13-15.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规划设计住宅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规划设计作品
Jaffa住宅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