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1-08-15芦茂季

关键词:原始凭证基础会计会计工作

芦茂季

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会计专业教学应突出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又是初学者的入门课程。大多高职高专院校一般是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对象是会计知识的初学者,其特点是:一是刚从高中毕业,从未接触过专业课,基础会计课程中讲述的专业术语多、理论抽象、内容复杂、难以理解。二是从来没有参加过企业的经济活动,对会计业务等缺少感性认识。而我们的教学都是遵循着这样一种传统模式:在固定的授课地点,使用较为固定的教材;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听课记笔记以“一言堂”的传授方式为主,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起来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缺乏对会计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感受,有些学生学完了基础会计,还是不知道会计是做什么的。我们也经常听到学生反映:到第二学期上基础会计模拟试训课后才有点通窍。所以目前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体系仍然局限于学校本位,无法为学生提供符合职业成长规律的工作经验,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故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亟待改革。本文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和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重大教学改革,制订了“《基础会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紧扣职业能力需求,推行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服务为宗旨,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以模拟企业为依托,创造工作过程仿真的学习环境,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将教、学、做相结合,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合二为一,同步进行,提出了理论与实践对接的项目教学模式。构建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是:

1.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选取课程内容,组织教学。

从课程内容的选取到教学内容的组织,一切都围绕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及内容、实际工作流程来设计和安排教学组织顺序。《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为:项目一会计基础知识;项目二建账;项目三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项目四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项目五登记日记账、明细账、总账;项目六试算平衡;项目七对账和结账;项目八会计报告;项目九会计档案管理。完全打破了按照会计理论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组织的从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到财务会计报告传统教学内容。

在实施中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合二为一,同步进行,也就是将第一学期的《基础会计》理论课与第二学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课合为一门课程,对该教学模式将枯燥的理论在实践中体现,使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密切联系,按着会计工作的实际流程进行操作,使教、学、做相结合,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实践化,可以使学生学习的抽象理论知识很快转化为专业技能,很快融于实际工作需求中,达到了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的效果,实现了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本课程已将传统的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内容,转化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纽带,从而将教、学、做相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融为一体。

2.将项目教学化作真实工作任务。

我们将《基础会计》课程整合后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划分从建账、凭证到报表及档案管理为9个项目模块,在教学中直接提交给学生的一套模拟企业资料,该资料是经过精心组织挑选、具有典型业务且过程比较全面的来自于实践一线的案例为基础的,然后向学生发放真实的账证表单资料,向学生提出据以“完成企业一个会计期间全部会计工作”的任务。这一任务就是要求每个学生建一套账,完成从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填报会计报表,并按实际工作要求衔接到下一会计期间为止的各项工作,这样教学内容与实际会计工作操作过程基本完全相同,因此通过会计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而让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熟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从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会计岗位能力。

3.课程实践的仿真职业情景。

我们将课程实践打造为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具有较高的仿真性,力求教学实践与实际工作能够零距离对接。包括:(1)创建虚拟企业,制造真实的工作情境,课程实践的场所也就是会计实训室基本仿照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软硬来配置,把课堂改变成了虚拟企业会计部门的办公场所,使学生一进课堂仿佛就是置身企业会计岗位;虽然企业会计部门是虚拟的,但在课程实践中采用账证单表资料都是目前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现用的,包括各种凭证、明细账及总账、科目汇总表、会计报表等,按国家规定,有些购进与销售的原始发票、各种支票是无法购买到的,那么就采取按实物形式自行印制模拟单证。这样的教学实践就给学生建立起一个仿真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当面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情境,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实现了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2)突出课程内容实践性,按企业会计真实的工作情况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课堂所采用的与企业实际运用的会计方法、业务技能保持一致。例如:在传统教学中,登记账簿与填制会计凭证是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活动核算之后,从理论角度来讲是合理的,但不具备实际操作性,也不符合会计实际工作的流程,我们在教学中讲授复式记账原理之后立刻教学生建账、填制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这一处理方式与企业实际做法是一致的。(3)按实际会计工作情况展开课程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日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是以原始凭证体现出来的,而在会计期末对会计数据之整理与再加工,则完全靠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而传统的会计教学中,一般都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表达日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这样导致学生毕业上岗后竟然看不懂原始凭证,面对原始凭证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在课程实践中,日常经济业务处理阶段是以原始凭证方式向学生提供资料,学生通过审核、解读原始凭证,然后判断经济业务的内容再进行编制记账凭证。在期末处理阶段,要求学生根据模拟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前期处理的结果,独立地分析判断进行业务处理。

4.“教、学、做”一体化。

通过引入工作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下,教师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然后学生在解决另外相似的问题,学生、教师评估展示结果,最后归纳总结。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

5.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基础会计》课程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用了投影仪、展示台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既节约了时间,缓解了课时不足的矛盾,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多种形式的会计实物展示,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缩短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较好地解决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易出现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6.工作过程贯穿法。

会计工作虽然具有完整的工作流程但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而每一工作阶段又有着特定的工作步骤及工作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会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在对学生提出9项工作任务后,让学生依次完成初始账簿设置、日常经济业务处理、在自主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期末的汇总、报表阶段的各项会计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会计产品。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从而为学生建立起全盘账务处理的观念。同时,考虑到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仅让他们能够胜任出纳以及各基本会计核算岗位的工作,还要让他们能够驾驭企业会计工作全局,能够担任主管会计甚至更高的财务主管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课程中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会计岗位提出任务,而是提出一个企业的全部会计工作任务,将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融会贯通,从而为学生上岗及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我们通过课程教学网站,以及任课教师在校园网上的个人教学网页,将全部教学资源电子化提供给学生在校园内随时登录使用,丰富的网上资源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成功地将会计岗位搬进了课堂,今天的课堂教学就是将来的实际工作岗位,教学与实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该课程树立全盘帐务处理观念,掌握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步骤、内容及操作方法,具备独立完成一个业务简单的小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

[1]石本仁.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与中国会计教育的转向[J].会计研究,2009(9).

[2]胡志民.高职会计课程建设探讨[J].财会月刊,2007(3).

[3]吴宝宏,孙成彦.关于基础会计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4]窦亚芹.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猜你喜欢

原始凭证基础会计会计工作
论会计凭证的审核-原始凭证
再谈原始凭证的收集与整理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谈谈原始凭证分割单的运用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浅议会计出纳原始凭证交接单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