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企业日语人才现状的研究及培养对策

2011-08-15卜宪华尤淑惠

长春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日资日语吉林省

卜宪华,尤淑惠

(长春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22)

吉林省企业日语人才现状的研究及培养对策

卜宪华,尤淑惠

(长春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春 130022)

基于对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的调查,提出了培养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期为培养既掌握日语专业知识及各种技能,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知识,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外语人才提供一定的依据。

吉林省;企业;日语人才;培养对策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深化,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与此同时给教育提出一个新问题,即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融入世界经济之中。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蓬勃,高校招生人数逐年扩大,人才的培养已从精尖型向普及型发展。就日语专业来说,几乎所有的普通高校都设有该专业。到2003年底,我国学习日语的人口已达到387924人,其中高校日语在校生为204843人,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有472所。到现在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已远远超过500所以上。因此随之而来就业方面上就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外语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而另一方面,许多涉外企业及机构却找不到合适的外语人才。这说明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有些脱轨,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样,吉林省也面临着这种问题。因此,吉林省如何培养企业应用型外语人才,切实有效地为市场经济服务是当务之急。

1 日本在吉林省投资发展情况、投资企业的特点及贸易

1.1 日本在吉林省投资发展情况

从1985年日本在吉林省成立第一家日资企业以来,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截止2010年9月,现存238家日资(合资)企业。日本在吉林省投资设立的第一家企业是1985年设立的,可见日本在吉林省投资起步很早。来吉林省投资较早的日本公司有:日本青森常盘农业协会、环球株式会社、白元株式会社、晋良商事等。到1990年,日资企业发展到30户,合同外资金额1003万美元,占全省的13.9%。这一时期仍属投石问路阶段,项目规模小,最大项目不足400万美元,平均单项外资额仅33万美元。项目内容:主要是松子仁、荞麦、山野菜等农副产品加工,卫生筷子、集成材、刨花板、单板等木材加工以及各类服装制作等附加值低的简单加工项目。投资者也大都是中小企业和个人。到了“八、五”时期投资发展迅速,大的跨国公司也开始涉足于吉林省的投资,投资规模逐渐扩大。如:日本不二制油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与吉林省合资成立的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投资总额1897万美元,生产粉状大豆分离蛋白,该产品获得轻工部优质产品奖、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是吉林省首批质量免检产品。到1995年,日资企业发展到377户,合同外资金额13602万美元,占全省的4.5%。进入“九、五”时期以来由于国家调整了有关优惠政策,新设立的日资企业个数发展不是很快,随着合同期满,终止合同的企业不断增加,日资企业现存数量有所减少,但项目质量明显提高,项目成功率也不断上升。有些跨国公司通过投石问路的试探阶段,增强了对省的投资信心。如:日本伊藤忠商事是全球著名的大跨国公司,继1994年7月在松原市设立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以后,又相继投资举办了投资总额为2531万美元的一汽—杰克赛尔汽车空调有限公司和投资总额为2995万美元的一汽光洋转向装置有限公司。此外,日本的跨国公司日本三菱商事、丸红株式会社、住友商事、东机工、富士通、东京丸一商事等在吉林省都有投资。日本在吉林省投资的大项目还有四平日本钨实业有限公司、延吉市龟万食品有限公司、长春工业供水有限公司、长春中日友好会馆等。

1.2 日本投资企业的特点

从行业特点看,日资企业中制造业比重较大,达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生产、化学原料生产、食品制造和通信设备制造等。随着日本投资者对吉林省汽车工业发展的关注,日资在汽车制造和零部件产业的投资有了较大的增长。如日本丰田发动机项目和马自达汽车等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将成为日本投资的重点,将改变日资企业行业结构,成为日资企业的骨干行业。

1.3 吉林省与日本双边贸易情况

日本是吉林省重要贸易伙伴。90年代以来日本在吉林省出口市场中一直列第一位,2000年由于吉林省对韩国玉米出口的快速增长,使日本在吉林省出口中位次退至第二位。2004年日本再一次成为吉林省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2004年吉林省与日本双边贸易额141283万美元,增长57%。其中吉林省对日本出口36385万美元,增长5.4%;自日本进口104899万美元,增长89.1%。2004年吉林省对日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谷物及谷物制品、铁合金、锯材、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干豆、食用油籽等;自日本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汽车和汽车底盘、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金属加工机床、钢材、金属冶炼锻造设备、活塞式内燃发动零件等。主要进出口企业有:一汽集团、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汽车有限公司、吉林省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吉粮集团、吉林德大、吉林铁合金、长春客车厂、一汽大众、吉林不二蛋白有限公司、吉林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等。

2 吉林省企业日语人才现状

为了明确未来人才市场对于外语门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用人市场调查,通过问卷,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评价,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一些具体要求。根据情况我们发出200份调查表,收回146份。用人单位问卷共5项32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日语人才的知识结构方面,日语专业设置其它专业课的必要性,急需的日语人才类型,该专业应学习的课程,对普通高校日语毕业生的基本看法等。调查范围广,信息采集面大。调查对象主要是日资企业单位和与其他涉日企业单位。主要有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长春华通丰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吉林省高金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延吉蓝星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延吉百思得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四平东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简伯特(长春)有限公司、长春大西设计有限公司、长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旅游集团天马国际商务旅行社、四平市天马旅行社、新生吉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长春远方翻译公司等。包含有汽车行业,软件技术开发行业,机械设备行业,,电子商务行业,国际贸易行业,旅游行业,语言翻译行业,建设行业,食品行业,制衣行业,制药行业,生物制品行业,新型材料行业,饲料加工行业,木材加工行业等。在企业日语人才现状方面,我们在调查表中设置了四项:a能够一般的技术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b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c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d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调查结果表明,认可d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占大多数企业,认可c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占企业的五分之三,认可b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占企业的三分之二,认可a能够一般的技术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只占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3 吉林省高校日语专业招生人数概况及我校毕业生去向

3.1 吉林省高校日语专业招生人数概况

目前吉林省高校部属本科院校共有2所,省属本科院校共有25所,独立学院本科共有10所,专科院校共有21所,一共有58所高校。在这58所高校中有日语专业的学校就有26所,我们就2008年—2010年吉林省高校日语专业招生人数进行了统计,2008年全省高校计划共1688人,2009年全省高校计划招生共1700人,2010年全省高校计划招生共1808人,呈逐年递增的趋向,三年累计计划招生共5216人。

3.2 我校毕业生去向

我们对我校04年度~07年度日语毕业生去向进行了统计,从统计信息我们看到,04年度日语毕业生去向分别是机电行业占当年日语毕业生人数的36%、旅游行业占21%、人才服务行业占10%、教育行业占7%、其它行业占6%、经济行业占4%、电脑行业占3%等;05年度日语毕业生去向分别是机电行业占39%、其它行业占16%、旅游行业占13%、电脑行业占7%、经济行业占5%、生药行业占5%、文化行业占3%、人才服务行业占3%、教育行业占1%等;06年度日语毕业生去向分别是其它行业占41%、机电行业占34%、教育行业占9%、房产行业占5%、人才服务行业占5%、经济行业占2%等;07年度日语毕业生去向分别是机电行业占28%、电脑行业占16%、经济行业占16%、人才服务行业占10%、建筑行业占9%、教育行业占7%、文化行业占5%、旅游行业占3%、其它行业占3%等。

4 日语人才培养对策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成才问题,培养成本问题,还要考虑市场需求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近期的市场需求和远期的市场需求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数量。目标不切合市场需求,不但造成培养成本的浪费,耽误学生的前程,而且影响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上面通过吉林省企业日语人才现状,日本在吉林省投资情况及吉林省高校日语专业招生人数概况及我校毕业生去向我们看到:①我省高校日语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相差很远。②吉林省高校日语专业招生人数,大大超过吉林省日资企业及涉日企事业单位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③毕业生大部分的毕业去向都是企业。因此,我们认为,培养日语人才应主要服务于市场经济发展,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要考虑满足吉林省市场经济的需求,还要考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所以,要培养具有社会竞争能力的实用型日语人才,应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对策。

4.1 改变现在日语人才培养观念

以往一般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其主要课程为:综合日语初级,综合日语中级,综合日语高级,日语泛读,日语视听说,日语会话,日语写作,日语语法,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文学,日本概况,第二外语等课程,其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较强的日语应用技能和交际能力,能在对外交流合作,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政府机关,教学科研,旅游行业等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等工作的日语高级人才。高校在日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往往放在日语专业本身,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这在某个历史阶段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培养目标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日语人才的需要。如果单纯就外语专业知识本身的承传,这种培养目标似乎还能满足其需要。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外语教学不但要继续外语知识本身的承传,更多地是要服务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从就业来看,现在就业于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政府机关,教学科研部门的毕业生越来越少,而就业于制造业等企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过去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这些方面的需要。以往人们大多谈的是企业的日语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却忽略了什么样的企业在我国整个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缺少针对大多数合资企业,日资企业及涉日企业的日语人才研究。因此,转变日语人才培养观念,培养企业应用型的日语人才,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需要。

4.2 建构企业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企业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单一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人才的外语专业培养模式。根据日资企业投资情况。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讲,日资企业以制造业居多,主要分布在电子、机械、建材、汽车零部件、制衣等相关产业。另外,从企业日语人才类型需求调查表的反馈信息中我们看到,企业对日语人才类型希望是,在具有深厚的日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其它知识。并且我们看到其它知识主要涉及的是机械、电子、计算机、贸易、管理等方面。在日语专业应学习的课程方面,除了学好日语本专业之外,机械、电子、计算机、贸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列在前位。我们认为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形成以外语专业知识为主,理工类等专业基础知识为辅的外语专业知识结构框架,培养企业应用型日语语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

A.日语+机械B.日语+计算机C.日语+电子

D.日语+管理E.日语+贸易F.日语+营销

4.3 加强各个教学环节其它知识的渗透

上面所提到的计算机、机械、电子、贸易、管理等方面常识性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知识渗透,进而才能得到保证。

(1)课程设置的渗透。课程设置应本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宗旨,在不影响本专业方向的前提下将专业外延。例如,对外语类学生可以设置一些计算机、机械、电子等方面常识性的课程;还可以设置一些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策划、贸易等方面的课程,课程学时要少,内容要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增加选修课、开设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所需专业的基础知识的渗透。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于与本专业就业方向相关的理工类等专业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下引导,通过当前社会就业问题,向学生传达社会企业对外语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的信息,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并利用网络教育以及其他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所需专业的基础知识。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及搞好院、系之间教师的互通有无,利用许多高校是综合性多学科的特点,形成以外语专业师资为主,理工类专业师资为辅的师资队伍,以适应企业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方面也可针对外语专业的教师进行一些理工类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使外语专业的教师尽可能地了解掌握所需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潜移默化地将这些专业的基础知识传输给学生。

综上所述,从日本在吉林省投资发展情况,投资企业的特点以及吉林省企业日语人才现状我们可以看到:①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讲,日资企业和涉日以制造业居多,主要分布在电子、机械、软件开发、汽车零部件、制衣等相关产业。②企业要求日语专业毕业生既会日语,又懂得本企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他们不太愿意聘用只懂外语专业知识的外语毕业生。现有日语人才由于专业知识单一,能够从事的工作岗位受到限制,不能很快地适应与生产技术相关的岗位。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企业,学生还需经过一定的培训和适应阶段才能工作。也就是说,高校培养目标与吉林省企业对日语人才知识结构的用人要求相差很远。另一方面,吉林省高校日语专业招生人数,大大超过吉林省日资企业及涉及涉日企事业单位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多数的日语毕业生,不得不面向全国寻求用人单位,这样势必会与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产生竞争。因此,为了满足吉林省日资企业及涉及涉日企事业单位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为了避免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困窘处境,从现在应该开始着手解决日语人才由于专业知识单一,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需求的问题,建构一个从单一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人才的外语专业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在外语教学中应适当增加理工类等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广博,适应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

[1] 刘昌黎.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C].第六届中国亚太学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2008.

[2] 卢贤梓.日语专业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12):52-56.

[3] 卜宪华.从IT专业的日语教学谈复合型日语人才的培养[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4-76.

[4] 卜宪华.谈复合型日语人才和企业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共性和个性[J].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8-100.

[5] 张正军.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0):105-108.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apanese-specialized Talents of Enterprises in Jilin Province and Its Corresponding Talent-Training Strategies

BU Xian-hua,YOU Shu-hui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market talent demand information,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Japanese talents,hoping t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raining talents with basic knowledge of natural science,that is,maste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understanding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Jilin Province;enterprise;Japanese talent;training strategy

G642

A

1009-3907(2011)10-0074-04

2011-03-10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jyx49)

卜宪华(1952-),男,吉林图们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日语教学、日语语言、日语翻译方面研究。

责任编辑:张晓辉

猜你喜欢

日资日语吉林省
中国日本商会:在华日企利润创新高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日资企业看“新常态”
国内电信业集采日企竞标遭“冷遇”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