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2011-08-15王世银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13期
关键词:医学类大学语文医学生

王世银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王世银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单纯的工具化教学已无法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从大学语文的功能出发,考察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现状,科学寻求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分析总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现实途径。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作为一门旨在陶冶医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和提高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课,大学语文在当今社会需要具有高尚医学道德情操、丰富的人文修养医学毕业生的大背景下,其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程度毋庸置疑。

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第38号文件将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全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后,大学语文教学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不同类型院校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与教学内容不一。医学类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开设大学语文将其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较好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医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成为医学教育管理者及大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1.1 教材现状

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其改革一直受到关注。目前,全国公开出版的各类《大学语文》教材达50余种,但各教材体例、篇目、侧重点不一。教材的多样化必然带来教材选择上的混乱。大多教材沿用中学《语文》教材模式,一味在选文方面下功夫,没有考虑到大学生自身特点和体例方面的创新,类似于课外辅助读物。有些教材大多是文选类型,以个别文章为基础进行细致讲解,虽包含知识点但知识面不宽,理论性不强,与大学教育的理论性和广阔性不符。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主干课程的大学语文,应如何适应时代变迁与要求,如何选择一本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文鉴赏能力的教材,是目前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

1.2 教学形式

由于对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重视不够,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加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层面,教学过程注重字、词、句等知识性问题的灌输,忽略学生主体的感受,较少关注学生感知后的语言表述愿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多数教师选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从网上获取相关课件代替备课,使上课演变成了机械的幻灯片放映。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能代替教师个性化的深入分析、师生感情的交流及教师人格力魅力展现。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大学语文教学服务,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1.3 教学内容

医学类高职院校为突出医疗文书对医学生今后工作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大学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其人文性,将大学语文变为应用写作,并在教学方式上一味强调规范性,忽略学生人文情感的熏陶,从而导致其人文关怀的缺失。在具体的文选讲解上,注重具体的语文基础知识,忽略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当下丰富的文学和文化现象。

2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2.1 塑造医学生人文精神和品德修养

作为一门课程,大学语文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大学”上,即通过该课程提升大学生生活感受力与认知能力,使其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而不是过多研究“语文”基础知识。

在多元化时代背景下,单纯的工具化课程及教育已无法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大学语文应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为学生自我发展和走向社会创造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调查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学校过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单方面的努力,使学校教育忽视了教人如何在社会中生活、热爱生活并从事工作的基本职责,使学生人格分裂并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学习[1]。

由此可见,大学语文应担负起塑造学生灵魂的重任,并使学生具备高尚的人文情操。对医学生而言,人文精神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爱生命,包括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健康与幸福的关注,对人类身心健康和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大学语文教育理应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道、仁爱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寻求资源,用优秀的作品和深入的分析去感染学生,使其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和品质修养,从而成长为一名有爱心、有情趣的医务工作者。

2.2 培养医学生观察认知和思维能力

医学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认知和思维能力。传统中医学讲究望、闻、问、切,西医也注重望、扪、叩、听,二者在诊断方法上的共同点都是以观察为基础,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因此,培养医学生的观察认知和思维能力应成为大学语文的另一价值定位,对经典作品及文化现象的细读与分析则是提高该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决不是机械地念诵原文,而是深入地理解原文。阅读过程伴有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想象、联想等抽象思维和理性思维活动。在掌握医学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观察力越敏锐且形象思维能力越强的学生,其在工作中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可能性越大。

2.3 提升医学生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语文对于医学生的工具价值主要体现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在社会关联程度越来越大的当下,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测量职业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对医务工作者而言,尤为如此。语言可以影响并感染其接受者,《温文尔雅》一书即是温家宝总理语言艺术的集萃,深受大学生欢迎。良好的语言沟通可以指导患者关注健康,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友善可亲的笑容与良好的交往技巧会提升患者对医务工作者的信任度,有效避免医患冲突。大学语文应从医学生职业生涯与职业需求出发,找准现实定位,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医务工作者提供培训土壤。

3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人类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语文工具性教学的现实又使得医学生语文素养急剧下滑,医学生自身成长需求促使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成为必然。

3.1 完善知识结构的需要

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医学技能,其常年埋头于医学解剖等课程及相关医学实验学习中,无暇关注外界的文化生活和人类精神需求,对生活中许多美好的事物熟视无睹。医学教育中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应同时进行,让医学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全方位的文化和心理需求。

3.2 完善自我人格的需要

忽视医学生美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医学生精神上的空虚,造成思想上的虚无与迷茫,甚至影响其人格健康发展。医学生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救死扶伤,更重要的是指导并维持人类的身心健康。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先生指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论他学的是什么专业,都应该在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有较丰富的知识及有较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社会的责任感。”[2]

可见,通过一系列人文课程熏陶,激发学生对于美的向往和追求,对完善医学生人格,培养其健全心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十分必要。

3.3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医学教育不能忽略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语文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智力开发,使学生在感受美、品味美、体验美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认识,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4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现实途径

4.1 改革教学内容

4.1.1 人文精神的塑造 所谓人文性,就是把文学作品当作文化载体与文化现象来审视,理解其中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关键是要突破过去的工具论观点,从文化、思想层面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考力与文学欣赏力,从中学语文篇、章、字、词、句的重复变为滋养人文精神,提高鉴赏人类精神作品的感知力,以及从传承传统文化、交汇中外文化的意识层面认识并实践。大学语文的人文性教育是指贯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态度,贯穿人文内涵。

4.1.2 实用技能的培养 随着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生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肩负着心理疏导、安定情绪、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责任。医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会对医疗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医疗文书也将成为诉讼过程中合法、有效的证据。目前,仍存在处方、病历、护理记录等书写混乱现象,甚至因一字之差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势必应加强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训练,提高其从业的从容性与规范性,切实避免医患纠纷。

4.1.3 生活美育的体验 大学语文激发了潜藏于医学生心中对于美好浪漫情境的想象,促进了其对文学乃至人类健康美好生活的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虔诚与向往,已成为医学生美育的有效手段。大学语文教学应通过对文学作品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的分析和鉴赏感染学生,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大学语文还应通过文化现象加强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探索,使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下培养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体验生命中美的力量。

4.2 更新教学方式

大学语文相对于中学语文而言,更具有自由性、开放性和理论性,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多样的教学形式。

4.2.1 讲座式 人文类课程在内容上并不像医学课程那样有严格的程序和体例。因此,可将大学语文分解为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阅读与演讲等独立部分,并开设一定学时的专题讲座由学生自行选修,这既减轻了医学生课程任务,又充分利用了教师专业特长满足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

4.2.2 讨论式 传统教学模式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成风,思维模式如出一辙。最精湛的教育艺术所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3]。大学语文教学可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从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继续追问,以探寻新的思路。如组织演讲、辩论比赛,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4.2.3 体验式 大学语文应担负起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重任。应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在网上开设各专题论坛、成立读书协会、表演话剧等,让课程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参与具体活动,增强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从而达到通过文学走向社会、完善自我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与学生交流,促进其提高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切实提高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医学生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科定位、教学理念确立、教材优化、教学手段革新等多个方面,而只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医学生学习的道路。

[1]时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顾明远.我的教育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3]鱼兆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浅谈[J].江苏教育研究,2003(1):40~41.

G420

A

1671-1246(2011)13-0009-03

猜你喜欢

医学类大学语文医学生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医学类新闻的撰写原则与技巧
医学类论文中数字的用法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开设高等数学必要性的认识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