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殷新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师范建构主义建构

殷新元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吕梁 03220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师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殷新元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汾阳师范分校,山西 吕梁 032200)

建构主义理论使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策略有了根本的变化,它要求在体育教学具体实施时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师范体育教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师范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师范学生体育素养的水平,甚至直接影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建构主义;师范;体育教学

近年来师范学校一直坚持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师范学生的思想、文化、体育、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培养将成为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范生担负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国际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它的理念符合师范体育教学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中心理念。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较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的。皮亚杰认为,任何个体通过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构起自身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使自身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知识来源大部分不是由教师直接教会的,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下,通过别人的帮助和自身的探索,由意义建构的方式来得到。也就是通过与周围的人和物的交流、协作来完成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

二、师范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没有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在学习时,他们是主体,老师要按照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来区别对待。大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时,不能明显区分学生体育基础的不同,不能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的运动水平。表面上课堂秩序井然,队形也保持得比较好,实质上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单一

很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只是单纯地要教会学生某项技能,没有过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体育运动,通过与周围的环境交流形成运动的意义建构。合适的教学情景设置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育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要学习的课程进行教学情景的设置。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体育教学、训练内容中的体现

根据师范学校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体育意义的建构,将师范学校体育分为必修、选修、课外活动、实习四部分,现在的体育教学是在对学生全面、细致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大致的教学目标,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

1.必修课: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是上必修课,在必修课上,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作用,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起始兴趣往往不是对某项运动主体感兴趣,而是从运动的附带感受入门,如对健美操,学生一开始看重的可能是学习的荣誉感或受训练教师姿态美的感染。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初步对某一项目理解并入门。

2.选修课: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小学体育理论知识、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组织小学体育比赛等。学生既然已经选修本课程,说明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那么创设情境时就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师资、场地等,结合学生的水平在建构理论的协作和交流这两个要素上下工夫,多开展一些学生间互相促进和互相获益的活动和竞赛,进一步巩固学生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开展一些体育的单项训练和竞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平时自觉锻炼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进行裁判及组织竞赛能力的培养。比如学校经常进行的篮球训练和友谊赛、拔河赛、乒羽赛等,还有每年的春季运动会,都能有效地推动全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已经对运动本身感兴趣,也就是说,学生的兴趣比较稳定,那么就要提供相应的平台,帮助学生提出一些有水平的问题和创设相应的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阅读体育比赛的能力。

4.教育实习:体育教学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运用能力,切实认识小学体育教育有很大的作用。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问题和利用实习学生与所教学生年龄差距小、实习生在初次当老师时的兴奋性和教育学生后的成就感,以及学生普遍喜欢实习教师这些特点,帮助学生在如何创设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境,提高实习学生在“创设情境”方面的能力,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最终形成师范学生成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理念、意识的建构。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体育教学训练模式

1.切实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

师范体育教学训练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应做到,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老师通过多媒体、本人动作示范和创设情境启发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出新旧知识联系的问题,指导学生对新体育知识的意义建构;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同时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应主动地确定自身学习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并对这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思考,最终把所学习的技术运用于新的练习和情境“对话”中。

2.创设符合建构主义四要素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素和各体育单项的特点,积极探索、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情境。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和现有的场地、器材条件,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提示,帮助学生主动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一直坚持下去,最终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3.制定灵活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我们习惯的体育课堂沿用定量(具体的数据)和定性(技术打分)评价。师范体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并具有完成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能力,使师范学生毕业后成为合格的小学体育老师。学生体育学习的合理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地认识自己学习的过程,那么制定合理而又有效的评价体系就很重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的学习评价应该是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与之进行交流协作的学生评价为主,来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程度和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效果。

总之,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是框架性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指导,重视学习的情境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体育技能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新的意义建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完成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使学生具备知识、能力与情感统一的创造性教学能力,成为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小学体育教师。

[1]向宣春.中等师范与普通高中体育教学的不同特点浅析[J].科学咨询,2008,(4).

[2]詹晓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于田径技术教学的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5.

[3]吕超,阎杰,许世岩.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师范体育教学方法中的应用设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黄晓丽,李可兴.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健美操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7,(2).

[5]邓跃宁.构建学习型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115-118.

[6]张文华.建构主义新探[J].教育探索,2006,(9):24-26.

G642

A

1673-0046(2011)07-0138-02

猜你喜欢

师范建构主义建构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