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生人格教育管窥

2011-08-15许明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健全人格人格教育

沈 玲,许明宏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2.江苏省清浦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2)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生人格教育管窥

沈 玲1,许明宏2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2.江苏省清浦中学,江苏 淮安 223002)

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人格状况令人担忧,文章拟通过对中国古代重视人格教育的一贯传统的分析和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方面所存在具体问题及原因来说明加强高职高专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高职高专;人格教育;存在问题;重要意义;加强途径

从古至今,人们都很重视人格的修养。在封建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就把德、功和言作为人生在世的最可靠证据和终极价值追求;即使是今天,儒家的很多章句还是被奉为典范,代代传诵。完善的人格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分裂的人格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近来接连发生的多起校园惨案,让我们最有感受。不说社会上的人,单说我们的学生在人格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高职高专生作为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校期间或在临近毕业时已经步入成年人的行列,因而对他们的人格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所以笔者拟把高职高专阶段的学生人格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着重探讨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及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并分析高职高专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历史回顾

纵观中国古代史,我国的人格教育可谓源远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仁爱、诚实、智慧明达是孔子对其弟子健全人格提出的要求;自强不息是《周易》对君子的要求;厚德载物,是《周易》对仁者的期待,诸如此类,都强调了古人对人格培养的重视程度;孟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并且提出了人格的新纲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到了三闾大夫更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宁赴湘流,葬身江鱼之腹中”也不放弃自己对芳草美人般高尚人格的追求。

琢而成器、学而知义是《三字经》里的名言,见人思齐、勿骄贫、与宜多、取宜少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启蒙之言,封建士大夫之族对其子弟人格教育的严格要求可见一斑,而且时至今日,很多章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近代有“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见人格是教育的精髓,从古至今一脉相承。

二、现状及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生的人格修养状况并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缺乏上进心

古人闻鸡起舞,传为佳话。然而现在的一些高职高专学生明显缺乏应有的朝气,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反映在学习上便是一些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平常学习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更有甚者,整日浑浑噩噩、不思进取。

2.缺乏责任感

在班级中遇到一些集体活动,如周末的大扫除和开学初的搬运书本的工作时,存在着以各种理由推脱的现象,这都是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体现。再如在学生犯错误面临被处理时,总是想着各种各样的托词来推卸责任,缺乏主动认错、勇担责任的魄力和勇气。又如在家庭里,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懂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都是缺乏责任感的体现。

3.缺乏自信和魄力

主要表现为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稍微遇到点解决不了的问题,便开始怨天尤人。遇事犹豫、举棋不定、做事拖拉、迟交作业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不交作业的同学。这是自卑心理在作祟,他们容易妄自菲薄,导致精神上萎靡不振,以致于在课堂上睡觉的情况时有发生。

4.缺乏爱和同情心

他们容易把自己关在狭隘的主观世界里,为人处事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把个人的利益凌驾于诸事之上,盲目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刚愎自用,对外界甚至自己的亲人漠不关心,缺乏最起码的爱心和同情心。在班级中,当其他同学遇到困难时,往往漠不关心,不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5.性格孤僻,行为乖张

主要表现为“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往往不听劝阻,认死理,爱钻牛角尖,不承认错误,一条道走到黑,易和他人陷入激烈的辩论中,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具有逆反心理;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看问题易绝对化、片面性,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好莽撞从事,不顾后果。脾气暴躁,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富于攻击性,缺乏克制能力,显得很粗暴、急躁。

6.沉溺网络

很多学生一下摆脱了以前中学的日子,成了脱缰的野马,以为什么都可以不顾、什么都可以不做,任性胡为,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在虚拟的网络中寻找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东西。尽管说网络游戏能一定程度地缓解现实的压力,让我们忘记现实的烦恼,让我们得以短暂的喘息,但是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不良的后果——把网络中虚拟的东西当成现实,不愿意再到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去拼搏,使得学生更加没有信心,落入自卑和自闭境地,甚至还有在网上勾帮结伙,一起走上犯罪等不归路。

二、造成学生人格偏颇的原因

1.社会原因

主要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媒体上的一些负面报道,诸如儿子不赡养老人、见到有人落水见死不救,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负面影响;又如身边的一些成年人的不良习性也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引导不当,这些都可能是引起学生人格方面出现偏颇的原因。

2.教育缺失

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以升学率作为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而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尤其是人格教育这一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和监督,这是造成学生人格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现行的教育体制、考试模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响彻云霄,但现实还是以成绩定等级,一考定终生的现实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另外,许多教师完全忽视了他们在教书之外还有育人的责任,一味填鸭式地教学,缺乏人文关怀,也造成了学生的犹豫、依赖,更带来了对抗、偏激和逆反,使得受冷落的学生孤僻或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没学好,反而带来了许多人格方面的缺陷。

3.家庭原因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现代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溺爱而引导不够。孩子很容易产生任性、依赖、狭隘等不良个性,而且独立能力很差。孩子容易形成凡事依赖的习惯,一点点的不如意就容易产生急躁和敌对等消极情绪。另外,孩子作为父母的唯一希望,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过高,致使孩子承受过重的心理压力,往往因不堪重负而产生自卑、孤僻、逆反,甚至神经质等不良心理。再次,如今社会瞬息万变,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导致众多的单亲家庭,这无疑也加重了孩子偏执甚至于敌视的对抗情绪。

一旦人格出了问题,轻则会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重则可能会使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走上自闭、自杀、犯罪等不归路。

三、加强学生人格教育的意义所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将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在学校教育中必须大力加强学生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要把它提高到国民素质能否整体提高、和谐社会能否顺利实现的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在落实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因为此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

(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且不说柏杨很早以前在《丑陋的中国人》中对国民性所展开的批判了,即使目前,中国国民的素质状况也很令人堪忧。中华民族要想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居于不败之地,必须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通过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塑造奋发有为、昂扬斗志、积极进取、情操高尚的学生,国民的素质将得以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无形中将会得以增强。而且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既是马克思所提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需。

(二)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社会主义事业要想向前发展,需要各行各业的建设者同心同德,协力合作,形成合力。现在的高职高专当中,大部分毕业后不是进入高一级学府,而是直接迈入社会。对于这些人,他们的人格状态应该是我们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的一个问题。怀着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自然会对社会作出贡献;反之,怀着一种消极的、厌世的甚至是敌视的态度步入社会,肯定会成为社会的累赘甚至会对社会造成破坏。因此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既是在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也是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三)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是全面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目前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这需要许许多多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健全的人格必将使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必将转化为财富。另外,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越来越多,必将使社会越来越稳定,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人格教育的途径方法

既然人格教育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强化它,使它更好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

“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我们就要在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上自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至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及各科老师,都要把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另外,学生入校后,就要及时引导他们不断地自我完善,给他们以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二)多方努力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老师要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人格教育的网络。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学校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作为考察学校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定期督导视察;学校要把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实施绩效考核;家长在家庭中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一言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教师更要用心育人,因材施教,尊重、引导、完善学生的人格。作为学生,也要胸襟开阔,从善如流,能采纳不同的意见,勇于改正错误、承担责任,做合格的四有新人。

(三)注重细节

人格教育宜从小处抓起,从小事便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导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拼搏进取、奋发向上、刚健有为、勤劳谦逊的高尚人格,并且使之成为习惯,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四)课余保障

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深化人格教育,巩固人格教育的成果,也可以请社会上的杰出人士、劳动模范来校作报告,还可以搞相关的读书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以及布置学生阅读励志书籍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同时,还应该多举办校内的体育竞技活动,比如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丰富的课余生活,一则可以释放多余精力,劳逸结合,释放学习压力;二则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

(五)强化执行

狠刹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歪风邪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明察暗访、严格把关,不定期视察、考评,把学校对学生人格的教育实施情况与工资绩效相挂钩,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G718.5

A

1673-0046(2011)07-0012-02

猜你喜欢

健全人格人格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之探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