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政治教育

2011-08-15徐九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军训新生政治

徐九春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重视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变化及思想政治教育

徐九春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军训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新生进入校园的第一课,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无法与之相比的教育功能;同时,大学生军训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军训期间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四个阶段及其原因,提出了应根据参训同学不同的心理特征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军训;大学生;心理变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提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军训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必修课和实践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军训赋予了该课程以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大学生军训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两者相互依存、协调统一,因此,军训中必须保持思想领先,要靠正确的思想来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作为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结合大学生军训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大学生军训期间的思想教育。

一、大学生军训期间的心理变化过程

大学生军训是一项集技能、体能、理论知识、集体生活等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军训期间大学生心理变化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新奇亢奋阶段

顺利通过竞争激烈的高考,成功挤过独木桥,成为一名众人仰慕的“天之骄子”,这对于大多数的年轻学子来说,绝对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此时他们心里充满了兴奋与骄傲;紧接着就接受军事训练,因此内心非常激动、兴奋。因为他们之中不少人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军人,这是他们的梦想,他们喜欢军人性格的豪爽、做事的雷厉风行;同时,军队对于中国青年一代来说是一个神秘又神奇的地方,尤其是男生,对绿色的军装充满了向往,当他们身着绿色的迷彩服真正去体验军人生活时,他们内心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再加上刚刚跨入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面对彩旗飘扬、热火朝天、声势浩大的迎新场景,许多同学有一种猝不及防、“受宠若惊”的感觉,而且大学校园里形形色色、各式各样、数不胜数的各种社团的招新海报令大一新生目不暇接。绝大多数新生就是在这样一种亢奋状态下投入到军训中去的,所以,在军训初期感觉非常喜悦和新奇。

2.消极疲倦阶段

随着军训各项科目的全面展开,特别是进行单调枯燥的队列训练、体力消耗较大的战术训练以及军体拳、严格的纪律管理、水土不服及食堂伙食的不适应等,使得一些同学开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苦累情绪,因此普遍感到比较疲惫,此时新生们对军训的兴趣、新奇感逐渐淡化,身体的疲倦和精神上的压力使得部分同学对训练产生了畏惧和厌倦,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大量的、超负荷的体能训练使得他们逐渐对军训产生了厌恶、逃避等负面情绪,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相对长些。在这一阶段,各种不良思想都会表现出来,通常新生的心理较为脆弱,一旦遇到一点点挫折和失败,往往就会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这时便进入了消极疲倦期。此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为自我意识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学生们对于周围人的言语和举动十分敏感,有时哪怕随便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评价,都会引起内心较大的情绪波动;有的同学对教官要求和命令只是机械地服从;有的同学掰着手指盼望军训结束的日子;有的同学想着法子找各种理由或借口向教官请假以躲避训练;更有甚者,因吃不了苦而打算退学的。以上所有种种表现其实质就是消极反抗与逃避。

3.适应留恋阶段

军训进行到中期,军训各项科目初见成效,随着各种考核、比赛、先进个人评优项目,如:“训练标兵”、“作风纪律标兵”、“内务卫生标兵”和“通讯标兵”等的正常进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应地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负责军训老师之间、同学与教官之间彼此已相互熟悉和了解,身体的不适应逐步得到改善,已适应了军训的生活。绝大部分同学能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思索,对学校组织和开展的军事训练以及自身价值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定位,他们开始熟悉并喜爱上了大学生活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教官,因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

在这一阶段,同学们的心理变得乐观起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训生活使得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官之间开始进行感情交流。一方面,新生们在思想和生活上以及训练中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另一方面,是青年人特有的争强好胜心理。随着军训的不断深入,同学们的身体和心理已逐渐适应了军训的生活和训练规律,他们对军事训练的任务和军人的职责都有了较深的理解,开始认同并习惯教官的训练方式和所在集体的内部环境,学生之间已近乎熟悉,并形成了集体观念,乐意为集体争光,对丰富多彩的军训生活开始产生依恋的心理。同学们情绪高昂,有极强的上进心,在列队比赛、内务整理、文体竞赛、宣传报道等各项活动中不甘示弱、争先恐后;为了集体的荣誉,哪怕是简单的一招一式,往往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以加大训练强度,目的是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力争在各项比赛和考核中能取得优异成绩。

4.认识上进阶段

经过整个军训阶段系统的队列训练、战术训练以及军体拳练习,绝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地具备了军人的基本素质,而且通过军训使所有参训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思想上完成了一次洗礼,灵魂得到了陶冶和净化,这时同学们在心理上都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军训进入后期阶段,新生们对大学生军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和对军队、军人有了比较全面、理性的认识,对高校大学生应承担的国防义务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训练中“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决心空前高涨,而且随着军训进入尾声,教官们也开始变得比较温情,军训的内容不再注重于体能训练,而是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绝大多数学生开始总结自己在军训中的收获,思考军训的价值和真正含义,此时便进入了认识上进期。这时候新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关心集体、刻苦训练、战胜困难蔚然成风;主动配合教官和带队老师的工作,训练效果明显提高,训练成绩也出现质的飞跃。

二、导致大学生军训期间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大学新生在军训期间之所以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心理波动,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当代大学生中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受父母百般宠爱的小公主或者小皇帝,普遍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一旦转入紧张艰苦的军事训练后,其学习环境、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多少有些心理准备不足。另外,气候上的差异、饮食方面的不习惯很容易使他们思恋家乡和亲人。诸多因素导致新生思想情绪不稳,情感起伏波动较大,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迷失感和孤独感。

2.身体上的不适应

在紧张艰苦的三年高中生活中,学生们的生活模式通常都是“三点一线”:寝室——食堂——教室,他们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学习,绝大多数同学身体缺乏锻炼,又经过悠闲松散的暑期生活,普遍身体素质比较差,所以多数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军训教育中军事技能训练对体力的要求。这无疑增加了学生训练中的心理压力和体能训练的困难程度,导致部分同学在思想上打起了“退堂鼓”。

3.思想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年轻的莘莘学子们大多背负希望、怀揣梦想,希望在新的环境下拼搏一番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他们对军训很多严格的规定一开始感到新鲜,但随着军事训练进入消极疲倦阶段,以及各项训练科目全面展开,同时体能训练的负荷逐渐加大,再加上似火骄阳的炙烤,很多同学开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苦累和厌烦情绪,从而在心理上出现焦虑、担忧和反感。

三、针对参训学生心理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军训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两者相互依存、协调统一。面对参训同学军训期间四个阶段心理变化的特点,必须适时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军训中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实现军训目的的有力保障,又是军训工作圆满完成的保证。

1.在新奇亢奋阶段,做好训前动员及宣传工作。绝大多数新生是怀着一颗极其兴奋的心情参加军训的,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军训充满着向往和好奇,而对于军训真正的目的和意义并不清楚。因此,我们应针对新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的军训实践,认真做好开训的动员和宣传工作,阐明军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明白军训的目的和要求,在思想上真正做好吃苦的准备,引导他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艰苦的军训之中,努力锻炼和磨练自己,树立严格遵守纪律的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意志,提高独立生活和适应艰苦生活的能力。

2.在消极疲倦阶段,要密切关注参训同学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军训中期的疲倦阶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这一阶段,同学们各种不良思想都会表现出来,在心理和思想上往往表现出疲惫厌倦的特征。因而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艰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要做到:一是要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各种困难,即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能否适应气候的变化、能否习惯食堂的伙食、能否承受军训对身体和心理所带来的压力等,用真心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二是要深入训练现场,广泛听取学生对军训的意见和要求,切身体验参训学生的苦与乐,注重解决学生们的实际问题;同时,设法使教官与新生们多沟通,相互之间多了解,使他们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另外,还要随时掌握参训同学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克服苦累和畏难情绪,鼓励他们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军训中去。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辅导员老师可以和教官沟通,如有计划地安排教唱革命歌曲、队列之间进行歌咏比赛、开展国防知识竞赛、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组织学生与教官一起举办军民联欢晚会等,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生们的心理压力,而且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娱乐之中,营造一个严格训练与宽松和谐相结合的训练环境。

3.在适应留恋阶段,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对他们的关爱。在整个军训过程中,新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要着力解决好参训同学的思想问题和现实困难,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一方面,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应该深入训练现场,认真调查仔细了解,确实解决好影响军训正常进行的突出思想问题,有效地帮助新生们克服急躁和畏难情绪,鼓励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去;另一方面,对身体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既要“不抛弃、不放弃”,又要耐心说服、正确引导,对他们多一点表扬鼓励、少一点批评训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恐惧的心理状态。

4.在认识上进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上。经过大约一个月的军事训练,绝大多数同学或多或少地具备了军人的基本素质,而且通过军训使所有参训的同学在较短的时间内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礼,这时同学们在心理上都有了一种成就感。在这一时期,可以因势利导,教育学生要把在军训中学到的好传统、好作风带回校园,把军训的意志和品质带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为今后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

四、结语

军训作为我国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思想品质训练,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军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有效提高新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能激发全体参训学生实现军训目的的主动性,因此,通过军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赋予了军训新的任务,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内容。军训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实现军训目的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完成各项军训任务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高校的军训蕴藏着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应根据军训过程中不同阶段,结合参训大学新生各异的心理变化,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军训为育人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军训组织者的重大责任。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08—26.

[2]傅伦旭.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3]陈乙玮,付飞.浅谈大学生军训期间心理辅导以及思想教育[J].时代教育,2007,(6).

[4]朱凌云.促进大学生军训和思想政治工作良性互动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5]郭一清.大学生军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6]彭芳,姚善桃.针对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思想教育初探[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7]朱正奎.大学生军训的德育功能分析[J].教育探索,2009,(8).

[8]郭金峰,任建蕊,张义峰.浅谈大学生军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J].河北企业,2009,(7).

[9]黄洁.与时俱进做好当今大学生军训教育[J].文教资料,2009,(24).

[10]徐九春,顾艳霞,杨小燕.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G64

A

1673-0046(2011)07-0098-03

猜你喜欢

军训新生政治
重获新生 庇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